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金属铋配合物催化的Biginelli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8 16:49

  本文选题:Biginelli反应 + 3 ; 参考:《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Biginelli反应是将醛、脲/硫脲和β-二羰基化合物合成3,4-二氢嘧啶-2(1H)-酮/硫酮(DHPMs)的反应。DHMPs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可作为抗癌药、降压药、钙拮抗剂、细胞有丝分裂驱动蛋白Eg5阻止剂、α1a-肾上腺素拮抗物、抗炎剂和抗病毒剂等。DHPMs的结构单元也是一种重要的药物骨架,一些具有抗HIV病毒活性的生物碱就具有这种结构单元。本文以BiCl3、6-羟基嘌呤为原料,合成一种新的金属铋配合物,并对其在Biginelli反应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研究:第一,通过挥发法合成了两种金属铋配合物(C_4H_(12)N_2)_2[BiCl6]Cl·H_2O和(C_5H_6N_4O)(C_5H_5N_4O)_3(C_5H_4N_4O)[Bi_2Cl_(11)]Cl_2,经过表征后确定单晶结构。第二,将(C_5H_6N_4O)(C_5H_5N_4O)_3(C_5H_4N_4O)[Bi_2Cl_(11)]Cl_2应用于Biginelli反应合成3,4-二氢嘧啶-2(1H)-酮类化合物,在加热回流的乙醇中催化反应,催化剂可回收使用。通过一系列单因素实验对催化剂、溶剂等条件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合成了一系列的3,4-二氢嘧啶-2(1H)-酮类化合物,并通过MS、1H NMR等方法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第三,将(C_5H_6N_4O)(C_5H_5N_4O)_3(C_5H_4N_4O)[Bi_2Cl_(11)]Cl_2应用于Biginelli反应合成3,4-二氢嘧啶-2(1H)-硫酮类化合物,在加热回流的乙醇中与三氟甲磺酸共同催化反应。在3,4-二氢嘧啶-2(1H)-酮类化合物合成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反应条件,添加三氟甲磺酸作为助催化剂,合成了一系列的3,4-二氢嘧啶-2(1H)-酮类化合物,并通过MS、1H NMR等方法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Abstract]:Biginelli reaction is the synthesis of 3n4-dihydropyrimidine-2Hoxanone / thione DHPMs from aldehyde, urea / thiourea and 尾 -dicarbonyl compounds. DHMPs have a wide range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can be used as anticancer drugs, antihypertensive drugs, calcium antagonists. The structural units of cell mitogen Eg5 blockers, 伪 1a- adrenaline antagonists,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and antiviral agents are also important drug skeletons, and some alkaloids with antiviral activity have this kind of structural units. In this paper, a new metal bismuth complex was synthesized from BiCl _ 3 and 6-hydroxypurin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Biginelli reaction was studied. Through volatilization, two kinds of metal and bismuth complexes, C5H / S / C _ 4H _ S / C _ 4H _ S / C _ 5H _ 5S _ 4N _ 4O) have been synthesized. [BiCl6] Cl _ H _ S _ 2O _ 2 [BiCl6] Cl _ H _ S _ 2O and C _ 5H _ 6N _ 4O _ O _ T _ 2S _ 5C _ 5H _ 5N _ 4O _ O _ T _ (C _ 5H _ 5N _ 4O _ O) have been synthesized. Second, take the C5HS / C _ 5H _ 5N _ 4O _ s _ _ _ Cl_2 _ _ _ / _ _ _, _ _ _ The catalyst and solvent were investigated by a series of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and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determined. A series of 3H 4- dihydropyrimidine-2o-1H ~ (-1) H ~ (-1) ketones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 synthesized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S ~ (1H) H NMR. Third, Cl_2 will be used in the Biginelli reaction for the synthesis of 3H-dihydropyrimidine -2H1-thione compounds, and for the catalytic reaction with trifluoromethylsulfonic acid in heated refluxed ethanol, and will be used for the synthesis of C5H4N4OOC _ 5H _ 5N _ 4O _ s _ _ _ On the basis of the synthesis conditions of 3O4-dihydropyrimidine -2H ~ (-1) H ~ (-1) H ~ (-1) -ketone, a series of 3 ~ (4) -dihydropyrimidine ~ (21) H ~ (-1) H ~ (-1) -ketone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by adding trifluoromethyl sulfonic acid as a co-catalyst. The synthesized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S 1 H NMR.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1.4;O621.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郭维斯,文丽荣,张秀丽;新型无毒离子液体催化“一锅煮”合成3,4-二氢嘧啶-2(1H)-酮[J];有机化学;2005年09期

2 景崤壁;汤定坤;潘鑫;颜朝国;;3,4-二氢嘧啶-2-酮衍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江苏化工;2007年05期

3 宛瑜;陈秀梅;张普;吴羽军;;3,4-二氢嘧啶-2(1H)-酮及其衍生物的绿色合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彭秋瑾;牛玉娇;田宇;朱凤祥;李公春;;4-苯基-6-甲基-5-乙酰基-3,4-二氢嘧啶-2-酮的合成[J];浙江化工;2010年05期

5 李公春;王志敏;彭秋瑾;;4-(4-二甲氨基)苯基-6-甲基-5-乙氧羰基-3,4-二氢嘧啶-2-酮的合成[J];河北化工;2010年07期

6 宗乾收;宋熙熙;陈林渺;缪程平;;离子液中4-芳基-3,4-二氢嘧啶-2(1H)-酮的清洁合成[J];嘉兴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杨张艳;郭红云;;酸性离子液体催化“一锅法”无溶剂合成3,4-二氢嘧啶-2(1H)-酮[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王海萍;李丽;刘庆俭;;N(1)-甲基取代的二氢嘧啶酮类化合物的合成[J];山东化工;2013年05期

9 孙万儒;;影响二氢嘧啶酶反应的因素[J];生物工程学报;1986年04期

10 肖兰;魏振中;王永秋;;一锅法合成3,4-二氢嘧啶-2-酮及其衍生物[J];工业催化;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姝;张奇;杨留攀;李加荣;;2,3-二氢嘧啶并[4,5-d]嘧啶酮化合物的简便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王敏;姜恒;王锐;王之昌;;甲烷磺酸钕催化“一锅法”合成3,4-二氢嘧啶-2-酮[A];第十一届全国稀土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王锦金;王晶;吕萍;王彦广;;通过氮杂联烯中间体合成5,6-二氢嘧啶酮[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权正军;3,4-二氢嘧啶-2-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瑞;多组分反应构建抗氧化分子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吉磊;新型3,4-二氢嘧啶酮衍生物的绿色合成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2 聂士鹏;金属铋配合物催化的Biginelli反应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

3 屈海军;多组分反应合成新型二氢嘧啶酮衍生物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李丽;二氢嘧啶酮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新莉;新型含吡唑环的3,4-二氢嘧啶-2(1H)-(硫)酮类衍生物的合成[D];新疆大学;2007年

6 沈鹏飞;新型N-烷基取代3,4-二氢嘧啶酮-卟啉的合成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7 左丽娜;有机合成中间体的绿色制备-3,4-二氢嘧啶-2-酮类化合物和肟类化合物的合成[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耿超;新型2,3-二氢嘧啶并[4,,5-d]嘧啶-4-酮类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D];吉林大学;2010年

9 宋阳;新型嘧啶(1,3-二氧六环)并二氢嘧啶酮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10 许杰华;Biginelli反应的绿色合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16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816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6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