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大环芳烃功能化界面的构建及其手性响应性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4 05:05

  本文选题:功能化界面 + 接触角 ; 参考:《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人们对超分子化学的主客体化学的研究,界面上的手性识别已成为主客体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尤其是界面上对客体液滴的静态和动态的研究,更是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功能化的手性界面对液体水滴的识别研究不仅具有宏观可视化的优势,而且选用的粗糙的硅界面还具有放大手性信号的作用。近年来,对界面识别的表征方法主要有浸润性、循环伏安法、元素分析法、阻抗和拉曼光谱等,但由于浸润性具有操作简单、宏观可视化、快速高效的优势,所以静态接触角、滚动角和接触角滞后已成为界面功能材料研究的主要表征方法。大环芳烃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在超分子化学的主客体系中表现出良好的识别性能,这为我们在界面上进行超分子化学的主客体系识别提供了良好的分子平台,而且通过界面的浸润性将界面的微观和宏观建立起统一的联系。我们对色谱分离的技术的研究多数在溶液中进行,那么,我们可否在功能化的手性界面上实现色谱分离技术的应用呢?基于上述思考,我们结合客体分子的结构特点,将杯芳烃和柱芳烃通过点击反应组装到硅界面上,从而构建具有特定分子的宏观响应性的功能化的手性界面。第一,我们根据布洛芬分子的结构特点,设计合成了杯[4]芳烃,通过点击反应,将杯芳烃组装到界面上,再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将精氨酸连接到界面上的杯芳烃上,成功的构筑了手性杯芳烃的功能化界面,然后通过静态接触角、滚动角和接触角滞后等测量,实现了该手性界面对布洛芬分子的宏观可视化的选择性识别。第二,我们根据ct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设计并合成了水溶性的手性丙氨酸柱[5]芳烃,通过点击反应和氢键相互作用力,将柱芳烃组装到硅界面上,成功的构筑了手性柱芳烃的硅界面。利用静态接触角、滚动角和接触角滞后测量,实现了该手性界面对ctDNA分子的宏观可视化识别。
[Abstract]:With the research of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chirality recognition on interface has become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 of host-guest chemistry, especially the static and dynamic study of guest droplets on the interface, which has aroused people's extensive interest. The recognition of liquid droplets by functional chiral interface not only has the advantage of macroscopic visualization, but also has the function of amplifying chiral signals. In recent years, the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of interface recognition include wettability, cyclic voltammetry, elemental analysis, impedance and Raman spectroscopy, etc. Rolling angle and contact angle hysteresis have become the main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of interface functional materials. Because of their unique molecular structure, macro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exhibit good recognition performance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system, which provides a good molecular platform for the recognition of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host and guest system at the interface. And through the wettability of the interface to establish a unifi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cro and macro interface. Most of our researches on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are in solution, so can we realize the application of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technology on the functional chiral interface? Based on the above considerations, we combine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uest molecules and assemble calixarene and columnaromatics onto the silicon interface by click-through reaction, and then construct the functionalized chiral interface with the macroscopical response of a specific molecule. First, w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calix [4] aromatics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ibuprofen molecules, assembled calixarene onto the interface by click-through reaction, and then connected arginine to calixarene at the interface by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The functionalized interface of chiral calixarene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nd the selective recognition of ibuprofen was realized by measuring the static contact angle, rolling angle and contact angle hysteresis.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tDNA molecules, we hav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water-soluble chiral alanine [5] aromatics, which are assembled on the interface of silicon by click-through reaction and hydrogen bond interaction. The silicon interface of chiral aromatics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The static contact angle, rolling angle and contact angle lag measurement are used to realize the macroscopic visual recognition of ctDNA molecule by the chiral interface.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彭龄,许嘉龙,邓永瑞;关于钛合金中界面相[J];上海钢研;1989年05期

2 段慧玲,王建祥,黄筑平,黄红波;具有非均匀界面相的颗粒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弹性静力学问题的解析解[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5年03期

3 陈富利;蒋持平;;含非均匀界面相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热传导性能预测的递推公式[J];复合材料学报;2009年04期

4 赵磊;刘协权;倪新华;钟国辉;孙涛;;含界面相复合材料的柔度预报[J];机械工程师;2010年06期

5 ;钛合金的界面相[J];稀有金属;1979年02期

6 林永新;胡跃君;;钛合金界面相的电子显微镜研究[J];金属热处理;1988年11期

7 邓永瑞,邱东耀;Ti-5Al-2Mo-3Zr合金中的界面相[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89年01期

8 周洋;周万城;罗发;朱冬梅;;SiC_f/SiC复合材料BN界面相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年13期

9 唐绍锋;梁军;杜善义;;含界面相的单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三维应力场的二重双尺度方法[J];复合材料学报;2010年01期

10 贺鹏飞,,王浩伟,吴人洁;界面相多重开裂对纤维强度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培君;;含黏弹界面相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动态有效性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2 王成禹;卢子兴;;含界面相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有限元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张振国;陈永强;黄筑平;;含非均匀界面相球形粒子填充复合材料的有效体积模量和有效热膨胀系数预测[A];北京力学会第19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彭孟军;廖永贵;解孝林;;相容性高分子体系界面相互扩散行为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刘冲;;界面相性态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内应力传递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6 宋丹;孙秀芬;魏海荣;;Ti—4.5Al—5Mo—1.5Cr合金界面相的电镜研究[A];第三次中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二)[C];1983年

7 韩军;袁鸿;;扭转作用下管接头界面力学性能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4年

8 金士九;史卫华;王霞;张春昕;余云照;;芳纶纤维—环氧树脂界面相[A];北京粘接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胶黏剂论文集[C];1992年

9 张欣欣;冯妍卉;田乃媛;徐安军;;冶金流程工序界面的关键技术[A];第七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徐涛;王建华;傅强;张孝仪;官德斌;;表面处理对PUR-R/GF界面相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A];2002年中国工程塑料加工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仲;考虑界面相的单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预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晓宏;碳纤维/树脂单丝复合体系界面力学行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龙莹;陶瓷涂层及含纤维陶瓷界面相C/C复合材料的微观力学性能[D];中南大学;2012年

4 夏克林;匹配分界面与边界面法(MIB)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2年

5 杨慧;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6 王晓强;基于内聚力模型的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细观有限元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7 唐绍锋;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的双尺度渐近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旭恒;多孔膜支撑的两互不相溶电解质溶液界面上离子转移反应的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2 毕家海;柱[5]芳烃的设计合成、界面组装及外场响应性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霄;橡胶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空间量化分析及界面相影响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伟伟;既有建筑改造类艺术街区街道的复合界面评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5 吕玲;品牌文化视角下校园APP界面设计探索[D];东南大学;2015年

6 王静静;C_F表面涂层及PIP法3D-C_F/SiC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7 张温馨;激光成形Ti_3Al/TC11连接界面的强韧化工艺及其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8 薛红;大环芳烃功能化界面的构建及其手性响应性能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9 阳俊;游戏界面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钟诚;基于界面相模型的耐火材料非线性力学行为模拟[D];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41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841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a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