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负载纳米银有机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4 07:29

  本文选题:有机多孔聚合物 + 银纳米粒子 ; 参考:《湘潭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作为金属纳米粒子的理想载体,有机多孔聚合物(Porous Organic Polymers,POPs)骨架密度低、比表面积高、物化性质稳定、制备方法简单多样。银纳米粒子因其在催化、抗菌、相分离、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而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级孔道的POPs负载的银纳米粒子复合物作为非均相催化剂,更受瞩目。本文通过糖基或咔唑基单体的超交联聚合制备高比表面积(含醛基)多孔聚合物,利用银离子在聚合物表面的原位还原,得到负载纳米银的复合材料。以单糖为起始原料经过苄基化、交联反应得到三种多孔聚合物,它们具有类似的孔径分布,表现为微/介孔特征,其比表面积(SBET)达970-1220 m~2g~( 1),对CO2的吸附量达10.5 wt%-14.4 wt%。以含醛基的SugPOP-1为起始原料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原位合成银纳米粒子负载的SugPOP-1复合材料AgNPs/SugPOP-1。通过紫外吸收曲线监测AgNPs/SugPOP-1复合物对4-硝基苯酚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gNPs/SugPOP-1复合物在870 s时已经基本完成了催化反应,体现出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活性因子高达51.4 s 1 g~( 1)。以3,5-二咔唑苯甲醛为单体通过氧化偶联反应得到多孔聚合物,它的BET比表面积高达580 m~2g~( 1),孔径分布图表明其具有微介孔的特征。含有醛基的DPOP-1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得到AgNPs/DPOP-1复合物,AgNPs/DPOP-1复合物对4-硝基苯酚的催化活性因子为37.8 s 1g~( 1)。设计一种含有咔唑基团的富勒烯基单体,将交联位点引入到富勒烯表面,通过氧化偶联反应得到具有比表面积为594 m~2g~( 1)的多孔聚合物FuPOP-1,它对CO2和CH4的吸附量分别为9.6 wt%、1.3 wt%。利用富勒烯上碳球的反应性,对FuPOP-1进一步后修饰得到比表面积为200 m~2g~( 1)-380 m~2g~( 1)的含钯、铑和氟的FuPOP-1取代物。
[Abstract]:As an ideal carrier of metal nanoparticles, organic porous polymer (Porous Organic Polymer) has low skeleton density,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stabl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imple and varied preparation methods. Silver nanoparticles have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for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catalysis, antibacterial, phase separation,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and so on. Silver nanoparticles with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multilevel pores supported on silver nanoparticles are more attractive as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In this paper,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Aldol) porous polymers were prepared by hypercrosslinking polymerization of glycosyl or carbazolyl monomers. The composite materials loaded with nano-silver were obtained by in-situ reduction of silver ions on the surface of the polymers. Three kinds of porous polymers were obtained by benzylation of monosaccharide and crosslinking reaction. They have similar pore size distribution and show microporous / mesoporous characteristics.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SBETs is 970 ~ 1220 mt-1 路g ~ (-1), and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O2 is 10.5 wt%-14.4 / wt. Silver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SugPOP-1 composites AgNPs / SugPOP-1 were synthesized in situ by redox reaction using SugPOP-1 containing aldehyde group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AgNPs/SugPOP-1 complex for 4-nitrophenol was monitored by UV absorption curv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talytic reaction of AgNPs/SugPOP-1 complex was basically completed at 870 s, which showed good catalytic activity, and the activity factor was up to 51.4 s / 1 g / g. The porous polymer was prepared by oxidative coupling reaction with 3 / 5-dicarbazolbenzaldehyde as monomer.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the polymer was as high as 580mm2 / 2g / g.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showed that the polymer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mesoporous. The catalytic activity factor of DPOP-1 containing aldehyde group for 4-nitrophenol was obtained by redox reacti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factor of Ag-NPs / DPOP-1 complex for 4-nitrophenol was 37.8 s ~ (-1) g ~ (-1) 路g ~ (-1) ~ (-1) 路g ~ (-1) ~ (-1) ~ (-1). A kind of fullerenyl monomer containing carbazole group was designed. The crosslinking site was introduced to the surface of fullerene, and the porous polymer FuPOP-1 with a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594 mm2 2gN (1) was obtained by oxidative coupling reaction. The adsorption amount of CO2 and CH4 was 9.6 wttand 1.3 wt,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e reactivity of carbon spheres on fullerene, FuPOP-1 was further modified to obtain FuPOP-1 substituents containing palladium, rhodium and fluorine with a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200mg ~ 380mg ~ 2g ~ (-1).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B383.4;O643.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M.S.Lee ,C.J.Lee ,K.M.Rezaul ,Y.W.Kwak,D.H. Lee;γ-照射银纳米粒子及其抗生特性(英文)[J];光散射学报;2005年03期

2 李向华;黄胜堂;;银纳米粒子比色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0年12期

3 张瑛洧;李海龙;孙旭平;;基于银纳米粒子构建荧光传感平台用于核酸检测[J];分析化学;2011年07期

4 张志良;张兴业;辛智青;邓萌萌;宋延林;;银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喷墨打印电路中的应用[J];化学通报;2011年10期

5 郑志刚;姚元元;张延彪;姚辉;徐超;尹洪宗;;银纳米粒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杀灭机理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11年06期

6 王睿;潘凌云;夏晓东;韩丹翱;齐霁;杨罕;;不同形态银纳米粒子的非线性光学特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2年01期

7 陈延明;韩娇;;水相中银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动力学行为研究[J];材料导报;2012年S2期

8 何声太,姚建年,解思深,汪裕萍,江鹏,时东霞,张昊旭,庞世瑾,高鸿钧;表面包敷1-壬基硫醇的银纳米粒子形成过程及其自组织有序阵列[J];中国科学(A辑);2001年06期

9 汤皎平;水合肼还原法制备银纳米粒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年16期

10 王刚,端木云,崔一平,张宇,刘宓;聚集效应对银纳米粒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特性的影响研究[J];物理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涛;郑先亮;崔小强;郑伟涛;;温度和波长对光诱导制备银纳米粒子的影响[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2 宫永纯;陈国杰;陈延明;沈国良;;丁二胺为还原剂合成银纳米粒子及表征[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3 吴焘;刘世勇;;温敏性聚合物/银纳米粒子复合胶囊的制备[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彭君;凌剑;张玲艳;曹秋娥;丁中涛;;基于光合成纳米簇催化生成银纳米粒子的色度法检测抗坏血酸[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4分会:纳米生物传感新方法[C];2014年

5 冯兴丽;黄绍鑫;马厚义;;聚合物保护的金、银纳米粒子的相转移技术[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6 孙玉静;宋永海;王丽;孙兰兰;郭存兰;杨涛;刘哲林;李壮;;Ⅰ型胶原蛋白与银纳米粒子组装的多层膜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卢雁;梁慧君;;不同粒径银纳米粒子的合成和表征[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丁瑞平;王蒙;孙希鹏;王玉芳;;玻璃基质中银纳米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文集[C];2013年

9 周全法;包建春;徐正;;还原-保护法制备形状可控的金银纳米粒子[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10 程敬泉;姚素薇;张卫国;王宏智;;超声诱导银纳米粒子的电化学制备及其表征[A];2004年全国电子电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杜华斌;银纳米粒子对某些有益细菌伤害极大[N];科技日报;2011年

2 记者 杜华斌;加开发银纳米粒子水过滤技术[N];科技日报;2011年

3 常丽君;银纳米粒子能自发形成有新证据[N];科技日报;2011年

4 记者 张巍巍;新型银纳米粒子墨水问世[N];科技日报;2009年

5 周伟 杨芳;新型多孔材料创造分离奇迹[N];中国化工报;2011年

6 立云 田野;多酸基多孔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N];吉林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曾叔云;格业科技填补多孔材料空白[N];中国商报;2013年

8 潘;第15届国际分子筛大会及展览会将在京举办[N];国际商报;2007年

9 周伟 杨芳;用上这种膜,细菌病毒全滤光[N];江苏科技报;2011年

10 记者 常丽君;英开发出制造纳米多孔材料新方法[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凌剑;银纳米粒子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散射在生化药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蒋小春;基于银纳米粒子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构建及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3 姜翔宇;基于浸润性原理的一维纳米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石洋;基于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银纳米粒子与液晶复合材料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5 封雷;高性能表面增强拉曼基底的低成本制备:调控热点强度与分子可亲性[D];吉林大学;2016年

6 徐大任;基于单晶硅的表面有序结构构筑及其在检测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7年

7 董新义;柠檬酸根修饰银纳米粒子的可控制备[D];吉林大学;2009年

8 唐彬;各向异性银纳米粒子的可控制备、表征、分析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刚;聚集对银纳米粒子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10 聂闯;银纳米粒子治疗鼠皮肤及虹膜黑色素瘤有效性及生物毒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清;负载纳米银有机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7年

2 曲锋;银纳米粒子对大肠杆菌抗菌活性及机理的初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王茜;基于银纳米粒子的蛋白质与小分子荧光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4 黄梅颖;光化学法合成银纳米粒子/蛋壳膜复合物及其在抑菌和固定化α-淀粉酶中的应用[D];广西大学;2015年

5 罗秦;手性小分子诱导制备具有光学活性的银纳米粒子[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6 幸红林;电纺纤维负载金属纳米粒子[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姜芳;基于热电极的电化学免疫传感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8 陈书希;环缩醛类化合物光还原法制备银纳米粒子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9 王艳君;硅包银纳米粒子与脱氧核酶探针对血清铁铜离子的检测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10 石叶萌;银纳米粒子的光诱导法制备及形貌演化机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42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842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f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