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二氧化硫和二硫化碳气体测量的吸收光谱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2 22:05

  本文关键词:二氧化硫和二硫化碳气体测量的吸收光谱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年

二氧化硫和二硫化碳气体测量的吸收光谱方法研究

王琳  

【摘要】:二氧化硫和二硫化碳是常见的大气污染气体,主要产生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均会导致经济损失,并威胁人体健康;同时,它们也是高压设备故障检测的重要气体之一。提高痕量气体浓度检测精度,并实现混合气体中二者的同时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紫外吸收光谱以其高分辨、非接触、可实现在线检测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痕量气体检测。本文以Beer-Lambert定律为基础,分别开展了二氧化硫、二硫化碳气体测量的宽带吸收光谱方法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二者混气中各组分同时测量的宽带吸收光谱方法研究。开展了二氧化硫气体测量的宽带吸收光谱方法研究。利用积分光谱法,分别在200nm附近波段及300nm附近波段开展了二氧化硫探测性能的研究。测量了二氧化硫气体探测的各项技术参数,对应波段的气体探测限分别为0.1ppm·m和0.6ppm·m。通过比较两波段内技术参数,发现采用200nm附近吸收截面可有效降低SO2探测限,此波段更适用于低浓度SO2气体的测量。开展了二硫化碳测量方法的研究。分别利用比值法、积分光谱法、最小二乘法,在200nm附近波段开展了二硫化碳探测性能的研究。测量了二硫化碳气体探测的各项技术参数,对应测量方法的气体探测限分别为10ppb·m、3ppb·m和3ppb·m。通过比较三种方法下的技术参数,发现积分光谱法较比值法更适合于二硫化碳检测,最小二乘法不会降低气体探测性能,实验条件下获得的CS2最低探测限为3ppb·m。开展了二氧化硫和二硫化碳混气中,各组分同时测量的研究。利用最小二乘法,在200nm附近波段测量了50ppm二氧化硫、5ppm二硫化碳范围内的混气中各组分同时测量时,组分浓度变化引起的两种气体探测结果互相影响;除去气体浓度干扰引起的相互影响,系统对二者的响应浓度分别为0.4ppm和0.02ppm;综合考虑,二氧化硫和二硫化碳的最低响应浓度分别为0.9ppm和0.03ppm。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57.31;X83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爱群;蔡青;张金月;郭月虹;刘林;郭秀莲;谢贵仲;张春波;阎显荣;;北京地区雾霾趋势及趋势[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刘焕光;王钦;姜兆庆;;通过检测SF_6分解物含量判断设备内部绝缘故障的研究[A];2009年全国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束小文;张玉钧;阚瑞峰;崔益本;何莹;张帅;耿辉;刘文清;;基于TDLAS技术的HCl气体在线探测温度补偿方法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5期

2 陈晓清;彭华东;任明;孙强;董明;;SF_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技术及应用情况[J];高压电器;2010年10期

3 姚明;余钟民;徐红;龚秋霖;高凯;;SF_6分解物稳定性分析及其检测技术探讨[J];华东电力;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湘黔;张英;余鹏程;史会轩;徐阳;刘晓波;;SF_6气体纯度在线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电工技术;2011年12期

2 左新宇;;利用SF_6分解物检测GIS内部局部放电故障[J];电气应用;2012年07期

3 李国兴;姜子秋;王晓丹;;SF_6分解产物体积分数检测在SF_6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高压电器;2011年12期

4 印华;唐世宇;徐韬;姚强;何宁;;CF_4检测在气体灭弧室绝缘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高压电器;2012年05期

5 廖建平;骆晓龙;;SF_6气体分解物测试在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高压电器;2012年06期

6 刘胜军;李遵守;周开峰;;多重雷击引起220kV断路器损坏的事故分析[J];高压电器;2012年10期

7 杨彦博;董明;陈晓清;周海滨;缪金;;GIS中SF_6气体分解机理分析及使用维护方法建议[J];高压电器;2013年01期

8 李雨;徐党国;孙云生;王剑;彭珑;刘平;;应用相控合闸技术抑制并联补偿线路断路器直流偏置问题的研究[J];高压电器;2013年02期

9 杨韧;吴水锋;薛军;菅永峰;陈江韩;孙志恒;修士新;;SF_6断路器内部悬浮电位放电产生的分解产物分析[J];高压电器;2013年06期

10 苏镇西;赵也;;设备吸附剂对SF_6气体分解产物检测结果影响的试验研究[J];高压电器;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云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吸收光谱分析与在线监测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沈欣军;电除尘器内细颗粒物的运动规律及其除尘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智;SF_6分解产物检测装置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王红月;胆固醇修饰OPE荧光薄膜制备及其传感性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阮永菲;气相色谱法用于SF_6主要分解产物检测条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吕梅梅;基于TDLAS技术甲烷气体检测的温度补偿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王晶晶;SF_6全封闭式组合电器分解产物诊断技术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翟维;FM-AM相位差对TDLAS二次谐波线型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7 董跃辉;调制相位差对TDLAS信噪比影响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8 王超;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H_2O浓度和温度测量[D];浙江大学;2014年

9 任小波;林分垂直梯度气象要素对空气颗粒物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10 徐衡;宝鸡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D];西北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姚强;常涛;刘永;邱妮;张晓星;;GC-FTIR技术在六氟化硫气体分解产物分析中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2 张晓星;姚尧;唐炬;孙才新;万凌云;;SF_6放电分解气体组分分析的现状和发展[J];高电压技术;2008年04期

3 王宇;李智;姚唯建;庄贤盛;黄成吉;;广东省220kV及以上GISSF_6分解产物分析[J];高电压技术;2009年04期

4 陈东;刘文清;张玉钧;刘建国;阚瑞峰;王敏;方曦;崔益本;;Fiber-distributed multi-channel open-path H_2S sensor based on tunable diode laser absorption spectroscopy[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07年02期

5 张丽娜,陈永义,梁桂州;关于GIS和SF_6断路器的现场检测方法[J];高压电器;2001年03期

6 司文荣;李军浩;袁鹏;李延沐;方晓明;李彦明;;超声-光法在高压电器设备局部放电检测中的应用[J];高压电器;2008年01期

7 司文荣;李军浩;袁鹏;李延沐;方晓明;李彦明;;高压直流发生器特殊结构对其内部局放测量的影响[J];高压电器;2008年02期

8 蔡巍;黄韬颖;李帆;;动态离子分析在SF_6电气绝缘设备诊断中的应用[J];华北电力技术;2006年01期

9 董剑,余敏;现代大型分析测试仪器系列讲座之三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J];上海计量测试;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弘;;宽带差分吸收光谱与区域毒气探测技术的研究[J];化学分析计量;2011年05期

2 郑海明;蔡小舒;;应用差分吸收光谱法前提条件的实验验证[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S2期

3 张学典;黄显;徐可欣;;差分吸收光谱反演方法在环境监测系统中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11期

4 刘文彬;谢品华;司福祺;彭夫敏;徐晋;张英华;李昂;朱燕舞;秦敏;;便携式差分吸收光谱气体监测仪的研究[J];光学技术;2008年S1期

5 刘前林;王立世;黄新建;吴艳丹;肖明威;;傅里叶变换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气体浓度计算中的应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12期

6 彭夫敏;谢品华;邵士勇;李玉金;林艺辉;李素文;秦敏;刘文清;;差分吸收光谱法对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光化学作用指示剂的监测与反演[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03期

7 刘前林;王立世;黄新建;;运用傅里叶变换对差分吸收光谱的解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05期

8 李素文;刘文清;谢品华;王凤随;杨一军;;差分吸收光谱系统监测污染物浓度实时预测模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11期

9 施捷;张高;丁文斌;李鸣;;基于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的环境空气监测系统[J];现代科学仪器;2010年03期

10 刘文彬;谢品华;秦敏;司福祺;徐晋;李昂;章勇;刘宇;;基于便携式差分吸收光谱系统的单环芳香烃测量研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海明;唐贵基;;傅立叶变换滤波应用于差分吸收光谱法的研究[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2 章江英;谢建平;明海;吴云霞;;光学差分吸收光谱监测大气污染实验[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昂;谢品华;刘文清;刘建国;虞统;窦科;方武;陈军;;被动差分吸收光谱法测量高架点源排放总量的方法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邵理堂;汤光华;许传龙;王式民;;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在线监测污染物排放的温度补偿研究[A];有毒化学污染物监测与风险管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郝楠;周斌;陈立民;;差分吸收光谱法在大气污染物测量中的研究进展[A];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司福祺;刘建国;谢品华;张玉钧;刘文清;;双光路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监测大气气溶胶的研究[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范孝良;郑海明;;基于差分吸收光谱法和消光法的烟气烟尘连续在线监测技术研究[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8 司福祺;刘建国;谢品华;张玉钧;窦科;刘文清;;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监测大气气溶胶的研究[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赵恒;王珊珊;王卓如;杨素娜;陈立民;周斌;;上海大气中NO_3自由基的观测[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谢品华;秦敏;李素文;李昂;司福祺;李玉金;刘文清;;长程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探测大气痕量成分[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大气成分与气候、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汪永安;[N];安徽日报;2012年

2 吴欣;[N];中国气象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涛;烟气排放紫外差分吸收光谱实时监测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张学典;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理论和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张弛;烟气连续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琳;二氧化硫和二硫化碳气体测量的吸收光谱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钟卫佳;紫外光谱技术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3 梁玉洁;基于光纤收发一体的差分吸收光谱空气监测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陈成法;差分吸收光谱法烟气在线监测技术[D];天津大学;2007年

5 陈晓虎;燃烧排放烟气监测的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王俊楠;用于硫氮氧化物监测的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张天华;基于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的大气气体监测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8 耿晓娟;基于差分吸收光谱的光纤收发小型化空气监测系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9 汤海涛;应用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的烟道污染气体在线监测系统[D];天津大学;2004年

10 王乐;烟道SO_2差分吸收光谱法检测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二氧化硫和二硫化碳气体测量的吸收光谱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6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86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2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