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ATR-IR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三唑类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反应机理研究
本文选题:三唑类含氮杂环化合物 + 在线ATR-IR光谱 ; 参考:《西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三唑类含氮杂环化合物具有生成热高、易实现氧平衡、易引入多种基团和绿色环保等优点。明确其反应机理有助于优化反应条件、提高产率和合成新型含能材料。在线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 Infrared(ATR-IR)光谱技术是一种简单、快速和无损的技术,无需样品预处理,可实时监控合成过程,化学计量学工具旨在获取其隐藏的化学信息。在此背景下研究含能材料的合成反应机理,并用量化计算验证结果的准确性。该研究丰富了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为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新思路、方法和技术支撑。全文共四章,主要内容为:1.在线 ATR-IR 光谱技术与 Mutual Information Least 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MILCA)方法相结合用于3,5-二氨基-1,2,4-三唑(DAT)合成反应机理的解析。通过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 Subspace Compare Method(SCM)方法确定了 DAT反应体系中含有5个组分数,采用MILCA算法提取出各组分的有效光谱信息,然后凭借各组分特征官能团的变化推断出DAT的合成反应机理,最后通过量化计算进一步验证了所推断的合成反应机理的可靠性。相比其它Independent Components Analysis(ICA)方法,MILCA的优点是方便、快速和准确。该研究有助于化学合成工艺优化,并为过程分析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2.在线 ATR-IR 光谱技术与 Hybrid Hard-and Soft-modelling Multivariate Curve Resolution-Alternating Least Squares(HS-MCR)相结合用于 DAT 合成反应机理的解析。通过SCM方法确定了 DAT反应体系中含有5个组分数,采用HS-MCR和ICA方法分别提取反应体系各组分的有效光谱信息,HS-MCR所提取的各组分红外光谱图与实际量测是最相似的,采用MCR-BANDS进一步验证其解析光谱的准确性,最后推断出 DAT 合成反应机理。相比于传统的 Multivariate Curve Resolution-Alternating Least Squares(MCR-ALS)方法,该方法可以减小旋转歧义度和获取反应速率常数。3.在线ATR-IR光谱技术与HS-MCR方法相结合用于4,4'-偶氮(1,2,4-三唑)合成反应机理的解析。通过SCM方法确定了反应体系含有4个组分数,采用HS-MCR算法提取出各组分的纯光谱图,进而采用MCR-BANDS验证其解析光谱的准确性,然后推断出4,4'-偶氮(1,2,4-三唑)合成反应机理,最后通过量化计算进一步验证所推断的合成反应机理的可靠性。相比于其它方法,HS-MCR方法能够获得独一无二的解并减少谱峰翻转。该方法是过程分析技术中具有潜力的方法,尤其有助于研究化合物反应机理。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mechanism of synthesis reaction of 3 , 5 - diamino - 1,2,4 - triazole ( DAT ) is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 PCA ) and Subspace Compare Method ( SCM ) . The synthesis reaction mechanism of 4,4 ' - azo ( 1,2,4 - triazole ) was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HS - MCR .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26;O65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长海,周享春,余训民;含氮杂环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定量构效分析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王鲁敏;牛艳玲;王进军;;六元多环系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张进;肖国民;;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11年06期
4 李晓庆;程素艳;王莎莎;王兰芝;;多组分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5 陈启凡;王岩;张福辰;;2-氯吡啶-3-碳酰-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6 薛长湖,李兆杰,肖辉,,岑雪梅;白酒中几种含氮杂环化合物[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7 饶文琦,任天辉,李久盛,刘维民,薛群基;六元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对其抗磨性能的影响[J];摩擦学学报;2001年02期
8 王寿武,李泉,汪守建,戴卫东;一类新型氮杂化合物的合成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9 白金泉,丁秀银;钯试剂在含氮杂环化合物合成上的应用[J];青海师专学报;1994年04期
10 孙立卿;周长会;李珊珊;吴启勋;;量子化学参数对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活(毒)性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康;胡小诗;李春举;;柱[5]芳烃对中性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分子选择性键合[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万伯顺;;我的近期杂环选择性催化合成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高艳蓬;安太成;赵存元;李桂英;;邻苯二甲酸酯深度氧化降解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A];第十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卢彦霞;王文亮;王渭娜;;CH_3SS+HO_2/DO_2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顾继东;范延臻;;吲哚类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厌氧条件下的矿化途径[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6 丁万见;方维海;刘若庄;;丙酮酸光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刘瑜;王伯周;葛忠学;李华;;多元曲线分辨结合在线红外研究3-氨基-4-氨基肟基呋咱的合成反应机理[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孟文君;王鹏;孟子晖;娄忠良;李清霞;宋红艳;温鸿亮;葛忠学;王伯周;;1,3-二烷基-5,5-二硝基嘧啶烷的合成及其反应机理探讨[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应用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张君;蔡政亭;冯大诚;;若干小体系的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王永;韩克利;;细胞色素P450蛋白酶催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姚学文 通讯员 李璀 实习生 周海平;俞汝勤:中国分析化学的学术带头人[N];湖南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王兆勇;三唑类货紧价扬 戊唑醇大有希望[N];农资导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多孔陶瓷粒子电极的制备及对含氮杂环化合物的降解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孙锦伟;基于C-H官能化的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反应及构建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3 刘炎云;肟环化反应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4 曾润生;含氮杂环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D];苏州大学;2003年
5 吴琼;吲哚及四氢吡咯类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6 周学进;耦合详细反应机理的非预混富氢燃烧的大涡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7 罗根;三核金属烷基化合物及氢化物协同活化化学键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罗伦;铁配合物电子结构及其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9 汪洋;路易斯酸/碱催化[n+2]环化、C(sp~2)-C(sp~3)键活化和氨基甲酰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10 陈思;铁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反应机理及络合氮气的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娟娟;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多组分合成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房帅;无金属催化串联反应构建含氮杂环化合物[D];山东大学;2015年
3 赵颖;贵金属在含氮杂环化合物加氢/脱氢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4 陆新谋;基于串联反应策略高效构建含氮杂环化合物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倪航程;以“叠氮化合物”为合成子串联反应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方法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陆海龙;五元含氮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7 宋俊杰;利用串联反应构建含氮杂环化合物[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年
8 杨公明;4,5-二取代嘧啶及多取代含氧三氮杂卓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学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9 荀展;多组分反应构建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10 夏冬;烯烃双官能化反应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D];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46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946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