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酰胺类杂环烯酮缩胺的合成

发布时间:2018-05-29 00:37

  本文选题:杂环烯酮缩胺 + 异氰酸酯 ; 参考:《有机化学》2017年01期


【摘要】:建立了以杂环烯酮缩胺(HKAs)为原料,用芳基异氰酸酯为酰化剂,实现杂环烯酮缩胺选择性酰化.通过该区域选择性反应简洁、快速地合成了一系具有潜在药理活性的酰胺类杂环烯酮缩胺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以六元或七元环杂环烯酮缩胺1~2与芳基异氰酸酯4在1,4-二氧六环溶剂中室温下合成杂环烯酮缩胺α-碳选择性酰基化产物5~6,产率90%~98%;而五元环杂环烯酮缩胺3与芳基异氰酸酯4在1,4-二氧六环溶剂中碳酸铯催化室温下合成杂环烯酮缩胺选择性氮酰基化产物7,产率78%~93%.
[Abstract]:The selective acylation of heterocyclic ketene amine was achieved by using aryl isocyanate as acylation agent and heterocyclic ketene acetylamine as raw material. A series of amides with potential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region selective reaction. In this method, hexaenolamine 伪 -carbon-selective acylation product 5o 6 was synthesized from hexagonal or heptachlorocyclic heterocyclic ketene (1) 2 and aryl isocyanate 4 at room temperature in 1o 4 dioxane solvent in the yield of 90 ~ 98%, while the pentacyclic heterocyclic enone ketene 3 was synthesized in the yield of 90 ~ 98%, while that of pentacyclic heterocyclic ketonolamine 3 was synthesized at room 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heterocyclic ketene acetylation product 7 with aryl isocyanate 4 at room temperature catalyzed by cesium carbonate in 1-dioxane solvent.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21362042,U1202221,21662042) 云南省后备人才(No.2012HB001) 云南大学青年英才计划(No.XT412003)资助项目~~
【分类号】:O6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群,张殊佳,张景萍;α-羰基烯酮式环二硫代缩醛类化合物的制备[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年01期

2 王肖君;黄志镗;;氰基取代的含杂环烯酮缩胺的合成及其波谱和结构特性[J];化学学报;1989年09期

3 文耀智;烯酮的再讨论[J];郴州师专学报(综合版);1996年02期

4 王政;刘卫国;;青海湖长链烯酮U_(37)~(K′)指标与实测水温拟合建立的温度方程[J];科学通报;2012年31期

5 李煜昶;高纯的Z-和E-二氯烯酮的获得方法[J];农药;1997年06期

6 朱志强,曾健青,刘莉玫;近临界水中苯丁烯酮合成新方法[J];有机化学;2002年07期

7 魏中勇;李纪生;陈德恒;;有机硅试剂在昆虫性信息素合成中的应用——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顺-7-二十烯酮-11和顺-7-十九烯酮-11的全合成[J];化学学报;1989年08期

8 孙青,储国强;长链烯酮不饱和度温标研究进展[J];地质地球化学;2002年04期

9 刘孟英;曾孝农;阎忠诚;;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顺-7-二十碳烯酮-11和顺-7-十九碳烯酮-11的合成[J];化学学报;1981年05期

10 赵玉龙,刘群,孙然,迟英楠;α-硝基二硫缩烯酮的制备[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彭平;赵一昕;李坤鹏;田文晶;孙绍光;刘群;;二硫缩烯酮作为受体的给受体材料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2 刘婷婷;陈雪冰;严胜骄;林军;;醋酸银促进的苯磺酰双硫醚与杂环烯酮缩胺形成砜类化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3 宋志光;李静;商艳梅;李叶芝;黄化民;;(+)-菊花烯酮的合成及其Baeyer-Villiger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宋志光;李叶芝;黄化民;;菊花烯酮的合成及其Baeyer-Villiger反应[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刘元元;刘如明;肖建辉;钟建江;;江西烯酮酯的发酵条件优化及UPLC-MS/MS定性定量检测[A];中国菌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摘要[C];2014年

6 张春梅;刘瑞婷;翁林红;陈珍霞;周锡庚;;稀土烃硫基配合物对烯酮的活化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葛泽梅;王仲清;史兰香;程铁明;李润涛;;烯酮二硫代缩醛类化合物合成方法改进[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8 唐海云;曾毅;李Z,

本文编号:1948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948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3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