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半胱氨酸、纳米金自组装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构建
本文选题:L-半胱氨酸 + 纳米金 ; 参考:《分析试验室》2017年01期
【摘要】:制备了基于L-半胱氨酸、纳米金自组装的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用L-半胱氨酸修饰裸金电极,并利用静电吸附的原理固定纳米金,最后通过交联剂使酶固定在修饰后的电极上制成葡萄糖生物传感器。L-半胱氨酸-纳米金以及酶的修饰提高了电极传递电子的能力。通过正交试验选取了最佳的交联条件:6 g/L葡萄糖氧化酶、0.6 g/L过氧化氢酶、0.03%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化物、0.03%N-羟基琥珀酰亚胺及p H 7.0的缓冲溶液。该传感器对葡萄糖溶液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1~16 mmol/L,线性回归方程为I=0.2512c+1.9583,相关系数达到0.9996,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该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电流大小与葡萄糖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在临床检验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Abstract]:A novel glucose biosensor based on L-cysteine and nano-gold self-assembly was prepared. The bare gold electrode was modified with L-cysteine and the nanocrystalline gold was immobilized by electrostatic adsorption. Finally, glucose biosensor. L- cysteine-nanocrystalline gold biosensor was made by immobilization of enzyme on the modified electrode by crosslinking agent, and the ability of electron transfer at the electrode was improved by the modification of enzyme. The optimal crosslinking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 by orthogonal test. The optimal crosslinking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 0. 6 g / L glucose oxidase 0.6 g / L catalase 0.03 and 1 ethyl- [3-dimethyl aminopropyl] carbodiimide hydrochlorides 0.03N- hydroxy succinimide and pH 7.0 buffer solution. The linear range of the sensor is 1: 16 mmol / L, th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is 0.2512c 1.9583,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9996. The sensor has a certain anti-interference ability. The current of the glucose biosensor ha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glucose concentration and has a certain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clinical laboratory.
【作者单位】: 齐鲁医药学院药学院;山东省高校生物医学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分类号】:R446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传金;吴海云;左月明;;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莫冰;刘晓为;;浅谈生物传感器在几个主要领域的应用及展望[A];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论坛暨东北MEMS研发联合体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薛瑞;康天放;;基于丝素蛋白固定乙酰胆碱酯酶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生物传感器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李彤;赵纯;;用于水体监测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5 任湘菱;唐芳琼;;光电化学体系构建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A];中国感光学会影像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邹琴;李刘冬;;生物传感器在贝毒快速检测中的应用[A];泛珠三角区域渔业经济合作论坛第三次年会会议论文[C];2008年
7 邱筱岷;;生物传感器及其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2009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马芬;张成孝;;多标记型汞离子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任湘菱;唐芳琼;;银—金纳米复合颗粒增强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A];第一届全国纳米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黄智伟;黄琛;;光纤DNA生物传感器研究动向[A];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莫冰;四大应用领域,,生物传感器技术发展迅速[N];中国电子报;2004年
2 张巍巍;美研制出超灵敏生物传感器[N];科技日报;2012年
3 吴琼;生物传感器迅速成长[N];中国电子报;2000年
4 何屹;新生物传感器可观测细菌生长[N];科技日报;2011年
5 记者 毛黎;人体细胞生物传感器分子机理首次揭开[N];科技日报;2011年
6 记者 何永晋;乌生物传感器研究硕果累累[N];科技日报;2003年
7 白毅 王宇星;我国生物传感器研究获重大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6年
8 张佳星;“火眼金睛”窥测基因调控[N];科技日报;2008年
9 汪明;2009年全球生物传感器市场有望突破40亿美元[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邹争春;漏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检测系统构建成功[N];中国医药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大川;恒温型纳米—滚环扩增-SPR传感器快速检测病原微生物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刘蓬勃;提高微流芯片生物传感器检测限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唱凯;Ⅰ:LSAW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临床应用研究 Ⅱ:两株罕见致病菌的鉴定[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高小尧;基于核酸的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与应用[D];福州大学;2014年
5 闫志勇;蛋白激酶活性的光电化学生物分析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6 张冰;SPR生物传感器及其与电化学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7 罗鹏;一次性电化学酒精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8 卫银银;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构筑、机理及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盛平;基于支撑双分子层膜的智能生物传感器系统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10 曹淑瑞;纳米复合材料固载生物氧化酶构建高灵敏电流型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云英;基于免标记荧光生物传感器检测蛋白质和小分子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杨彩凤;水热法生长微/纳米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吴小平;基于新型碳纳米复合材料构建电致化学发光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马晔;三维石墨烯/纳米材料复合生物传感器制备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范玲玲;两种二茂铁探针的合成及其在QCM生物传感器组装与再生研究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5年
6 段凯月;硫族钼化物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何颖;金属纳米材料和功能化的碳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8 张娟娟;基于纳米材料和酶构建的胆固醇和伴刀豆球蛋白A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9 王昱琳;基于明胶—多孔炭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10 汪淑婷;基于纳米材料和核酸探针的新型荧光生物传感器[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585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958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