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揭秘单原子催化:表面科学方法(英文)

发布时间:2018-06-02 22:11

  本文选题:单原子催化 + 扫描隧道显微镜 ; 参考:《催化学报》2017年09期


【摘要】:理解单原子催化的基本机理对于设计高性能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剂体系至关重要.然而,这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因为用现有的实验技术来表征单原子催化活性位极端困难.在过去的40年里,表面科学为理解多相催化提供了基础,但是有关反应温度下、已知结构金属氧化物上稳定的金属原子的模型体系罕见报道.本视角讨论了已知的、吸附在模型金属氧化物表面上的、孤立的金属原子,并探讨了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去理解单原子催化.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尽管在表面科学研究中的高度理想化的模型体系可能无法代表真实反应条件下的催化剂,但是它们与采用理论模拟计算得出的模型非常相似.因此,表面科学有望成为评估单原子催化模型的方法.更令人兴奋的是,几个研究组已经发展出在升温条件下金属吸附原子仍保持稳定的模型体系.但到目前为止,还不能清楚地解释催化活性.最后,本文简要地讨论了在真实反应条件下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实验前景.
[Abstract]:Understanding the basic mechanism of monatomic catalysi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design of high performance and high stability catalyst systems. However, this is a problem to be solved because it i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characterize monoatomic catalytic active sites using existing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In the past 40 years, surface science has provided the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but the model system of known stable metal atoms on structural metal oxides is rarely reported at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In this view, isolated metal atoms adsorbed on the surface of model metal oxides are discussed, and how to use these information to understand monoatomic catalysis is discussed. A key problem is that although highly idealized model systems in surface science may not represent catalysts under real reaction conditions they are very similar to models calculated by theoretical simulation. Therefore, surface science is expected to be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monoatomic catalytic models. What is more exciting is that several teams have developed a model system in which metal adsorbed atoms remain stable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So far, however, the catalytic activity has not been clearly explained. Finally, the experimental prospect of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under real reaction conditions is briefly discussed.
【作者单位】: 维也纳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
【基金】:funding from the Austrian Science Fund START prize (Y 847-N20)~~
【分类号】:O643.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世钧,孟令朋;利用■E_(AB)/■R_(AB)方法直接求分子的平衡核间距[J];科学通报;1985年11期

2 王慧龙,丁一刚,辛剑,袁万钟;单原子气体的标准熵[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美首次研制出稳定的单原子层锗[J];企业技术开发;2013年10期

4 ;单原子厚线型碳或是已知最强韧微材料[J];机械;2013年10期

5 林里雄;;新型的稳定态气体——单原子氢[J];化工新型材料;1981年08期

6 化实;;德科学家找到112号元素[J];科学;1996年04期

7 史强,朱清时;用扫描隧道显微术进行单原子操纵的机理研究[J];物理学进展;1998年02期

8 谢佑卿,马柳莺,张晓东;确定晶体电子结构的单原子状态自洽法[J];科学通报;1992年16期

9 陈志远;张全坤;谢菊芳;;计及次近邻作用二维单原子正方晶格振动的色散关系[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10 高孝恢;硅酸盐及其矿物的SCF-CNDO/2法研究——Ⅱ.SIO_4~(4-)畸变的单原子模型[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周雄;吴凯;;单原子模型催化体系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1分会:表面物理化学[C];2014年

2 张顺洪;李亚伟;赵天山;王前;;具有稳定铁磁性的氮化铬单原子层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6分会:纳米体系理论与模拟[C];2014年

3 张涛;;负载型金属催化剂——从纳米到亚纳米和单原子[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大会邀请报告[C];2014年

4 张海军;焦成鹏;李发亮;鲁礼林;;胶体型Au/Pd单原子催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4分会:纳米催化[C];2014年

5 类淑来;李淑娟;李群祥;;石墨烯单原子缺陷的磁性调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裴广贤;刘晓艳;李林;王爱琴;张涛;;SiO_2负载的Pd与IB族金属形成的合金单原子催化剂在乙炔选择加氢制乙烯反应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4分会:纳米催化[C];2014年

7 周雄;邵翔;吴凯;;CuO单层膜上单原子分散Au的热稳定性及CO吸附[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1分会:表面物理化学[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刘霞;美首次研制出稳定的单原子层锗[N];科技日报;2013年

2 志鹏;单原子线型碳或是已知最强韧材料[N];中国建材报;2013年

3 记者 李大庆;我科学家率先制备出单原子铱催化剂[N];科技日报;2013年

4 林坚 记者 刘湘竹;化物所制备出世界首例单原子铱催化剂[N];大连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显飞;若干二维材料表界面性能及应用的第一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志伟;单原子银催化剂的合成、结构和甲醛的氧化性能[D];复旦大学;2014年

2 史金磊;Pd-TiO_2单原子催化机理及调控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3 王W,

本文编号:1970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970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d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