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啉酮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光化学性能研究
本文选题:吡唑啉酮 + 荧光 ; 参考:《新疆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聚集诱导发光(AIE)化合物能够在固态或聚集态下以不同的扭曲构象和堆积方式使其荧光发射和波长均发生改变,使其在生物探针、传感器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吡唑啉酮衍生物除了在固态下具有较好的光致变色性能和良好的抗疲劳性,同时也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能,然而对于这个体系的聚集诱导发光机理及其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还不是很明确,为此:本文以1-苯基-3-取代基-5-吡唑啉酮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制备了吡唑啉酮缩苯胺类化合物及吡唑啉酮缩水杨醛腙类化合物,系统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能及发光机理,考察了不同取代基对化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吡唑啉酮衍生物结构与光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合成了1-苯基-3-甲基/苄基/苯基-5-吡唑啉酮三种化合物,这三种化合物均具有荧光,发现随着3位上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增强(苯基苄基甲基)及体系共轭度的增加,其荧光发射波长发生红移,且荧光发射也增强,其中1,3-二苯基-5-吡唑啉酮(DPP)荧光强度最强。用三种溶剂(无水乙醇、丙酮、氯仿)对化合物1,3-二苯基-5-吡唑啉酮(DPP)进行重结晶,经过XRD、1H NMR等表征手段确定了异构体的结构为NH酮式,OH醇式,CH酮式。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其光化学性能,发现异构体在固态或聚集态下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和聚集诱导发光性能。通过低温下的荧光光谱,分析聚集诱导发光的机理可能是由于分子内旋转(RIR)受阻和J-聚集体形成而导致的。其中,丙酮重结晶下的产物其性能最佳。此外,选择了氯仿重结晶下的DPP与聚苯乙烯(PS)相复合,制备了发光薄膜,发现它与粉末具有相似的荧光性能。合成了1,3-二苯基-4-乙酰基/苯甲酰基/苯乙酰基-5-吡唑啉酮(DPEP/DPBP/DPCP),进而研究了其结构和性能的关系。这三种化合物均具有AIE行为,推测出聚集诱导发光行为产生的机理主要归结为分子内旋转受阻。荧光发射大小顺序为:DPEPDPCPDPBP,而4位取代基与吡唑啉酮环形成的空间位阻大小顺序为:苯甲酰基苯乙酰基乙酰基,可知空间位阻越大荧光强度越小,即荧光大小主要受空间位阻的影响。二、通过4-酰基吡唑啉酮与苯胺缩合,得到化合物1,3-二苯基-4-乙基/苯亚甲基/苯乙基-5-吡唑啉酮缩苯胺(DPEP-AB/DPBP-AB/DPCP-AB),这三种化合物均具有AIE性能。荧光大小顺序为:DPCP-ABDPEP-ABDPBP-AB;四位取代基与吡唑啉酮环形成的空间位阻大小顺序及与吡唑啉酮环形成的共轭性大小顺序均为:苯亚甲基苯乙基乙基,通过对比可知荧光强度受4位取代基与吡唑啉酮环形成的空间位阻及共轭性双重影响,其中空间位阻对荧光强度的影响较大;吡唑啉酮缩苯胺化合物的荧光性能比缩合前的4-酰基吡唑啉酮大大增强且较缩合前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能好;接着,合成了1,3-二苯基-4-(4-甲基/甲氧基)-5-吡唑啉酮缩苯胺(DP4MBP-AB/DP4MOBP-AB)考察了4位苯环上的取代基对吡唑啉酮缩苯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发现:4位苯环上对位为甲基及甲氧基时,荧光强度较强,二者均具有AIE性能;4位苯环上对位为硝基时形成的化合物1,3-二苯基-4-(4-硝基苯亚甲基)-5-吡唑啉酮缩苯胺(DP4NO2BP-AB),荧光淬灭,不具有AIE性能。三、通过4-酰基吡唑啉酮与水杨醛腙缩合,制备了吡唑啉酮缩水杨醛腙化合物:1,3-二苯基-4-乙基/苯亚甲基/苯乙基-5-吡唑啉酮缩水杨醛腙(DPEP-SAH/DPBP-SAH/DPCP-SAH),发现水杨醛腙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AIE性能。荧光强度为DPBP-SAHDPCP-SAHDPEPSAH,说明该类化合物的荧光强度主要受共轭性大小影响。与缩合前的4-酰基吡唑啉酮化合物比较,吡唑啉酮缩水杨醛腙类化合物因碳链的增长,共轭性增加,其荧光和AIE性能都变好。
[Abstract]:In this paper , we have studied the photochemistry properties of the compound 1 , 3 - diphenyl - 5 - pyrazolone ( DPP ) by means of UV -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nd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oscopy .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才,赵振东,焦德祥;4,4'-(2,5-噻吩二甲酰基)-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及4,4'-(2,5-呋喃二甲酰基)-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的合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2 吴立城;张秋萍;段建新;林富钦;;1-苯基-3-甲基-4-苯氧乙酰基-5-吡唑啉酮的合成[J];化学试剂;1991年06期
3 王峻岭,刘锦贵,苗长庆,李工安;2,6-双(3-甲基-1-苯基-5-吡唑啉酮-4-基)吡啶二酮的合成[J];合成化学;2005年05期
4 戴希衡;吡唑啉酮及其合成[J];感光材料;1977年04期
5 董学畅;刘复初;赵雁来;;几种新的4-酰基吡唑啉酮类螯合剂的合成[J];化学学报;1983年09期
6 叶宪曾;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吡唑啉酮-5萃取铕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3期
7 杜家声;4,4’-癸二酰-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对铀(Ⅵ)的萃取作用[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85年03期
8 郑荃,王元平;4-酰基吡唑啉酮类螯合萃取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2期
9 王全瑞;刘源发;;1,3-二甲基-4-芳氧乙酰基吡唑啉酮-5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J];农药;1988年04期
10 綦聚鳌,张清德,冯文化,陈建军,王洪权,刘笑融,吴冬梅;芳酸偶氮吡唑啉酮及其麻黄碱盐的合成[J];化学研究与应用;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才明;刘浪;贾殿赠;车圆圆;;4-酰基吡唑啉酮及其衍生物的荧光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1分会:光化学[C];2014年
2 黄春辉;李富友;;具有光电活性的吡唑啉酮类功能配合物的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3 徐海珍;张欣;朱华玲;;酰基吡唑啉酮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研究[A];第八届全国X射线衍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毕明超;陈燕桂;;吡唑啉酮的选择性苄基化[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张恒强;吴琼;李维芬;杨兴;陈鸿利;;酰基吡唑啉酮双核锌(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热稳定性分析[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3分会:晶体工程[C];2014年
6 白银娟;路军;杨玲;李敏;张敏;史真;;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与芳醛的绿色反应研究[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7 丁峰;王瑾玲;缪方明;;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吡唑啉酮-5-缩苄胺的晶体结构[A];第八届全国X射线衍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张玉才;郭继玺;贾殿赠;郭明晰;;固态光致可逆吡唑啉酮类变色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1分会:光化学[C];2014年
9 李俊华;杜大明;;有机催化的氮杂Michael/Michael串联反应合成手性吡唑啉酮螺苯并四氢喹啉类化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10 赵顺省;吕兴强;刘向荣;;新型吡唑啉酮三齿衍生配体的合成及其敏化镧系金属近红外发光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丽英;4-酰基吡唑啉酮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汤立军;黄酮类仿生发色体、吡唑啉酮类发色体及其可交联染料的合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春洋;取代苯甲酰基吡唑啉酮酰腙配合物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彭云巧;新型吡唑啉酮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3 魏晓丹;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类吡唑啉—烯胺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张宝琦;新型吡唑啉酮席夫碱铜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承德医学院;2016年
5 严东;新型吡唑啉酮和香豆素类衍生物及其铕、铽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6 张思琪;新吡唑啉酮席夫碱配合物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常静;多氟芳基吡唑醚的选择性构建[D];天津大学;2015年
8 赵团;1,5-氢迁移/环化策略构筑新型螺杂环骨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9 李加民;4-己酰基吡唑啉酮及其金属配合物晶体结构与性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庞筱U,
本文编号:1976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976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