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荧光探针检测磷脂酶C的活性
本文选题:荧光 + 脂质体 ; 参考:《分析化学》2017年09期
【摘要】:建立了一种以荧光标记脂质体为探针检测磷脂酶C(PLC)活性的新方法。此荧光探针是由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和丽丝胺罗丹明B标记的荧光磷脂(Liss Rhod PE)通过自组装形成有序的荧光标记脂质体,探针脂质体中Liss Rhod PE由于相互之间距离靠近产生自猝灭效应,因而作为探针的脂质体并不表现出荧光性质。当在此探针溶液中加入目标物PLC,PLC可以水解切割标记在磷脂酰基二位上的荧光团罗丹明,使其从脂质体释放到溶液中,导致自猝灭效应的减弱,溶液荧光信号增强,以此实现对PLC活性的检测。使用此探针检测PLC活性,荧光强度的增加值与PLC浓度在5~300 U/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 U/L(S/N=3)。此外,此探针还可用于PLC抑制剂的筛选。
[Abstract]:A new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detection of phospholipase C (PLC) activity using fluorescent labeled liposomes as probe. The fluorescence probe was self-assembled by dipalmitylphosphatidylcholine (DPPC) and lipiodothylamine B labeled phospholipids (Liss Rhod PEE) to form an ordered fluorescent labeled liposome. The Liss Rhod PE in probe liposomes does not exhibit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because of the self-quenching effect due to the proximity of each other. When PLCX PLC was added to the probe solution, the fluorescence group Rhodamine labeled on the phosphatidyl bisite could be hydrolyzed and released from the liposome to the solution, which resulted in the weakening of the self-quenching effect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fluorescence signal of the solution. In this way, the activity of PLC was detected. Using this probe to detect PLC activity, there i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rease of fluorescence intensity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PLC in the range of 5U / 300 U / L,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is 2 U / L / S / N ~ (3 +). In addition, the probe can be used to screen PLC inhibitor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1175089)资助~~
【分类号】:O657.3;Q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维琳;磷脂酶A_2的应用[J];生命的化学;2002年01期
2 袁海英,陈力耕,何新华,李素芳;磷脂酶D在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的作用[J];园艺学报;2005年05期
3 李军红;姜绍通;操丽丽;石婷;高媛;;磷脂酶产生菌株的筛选及其性质研究[J];食品科学;2008年11期
4 许媛媛;叶波平;;分泌型磷脂酶A_2-Ⅻ的研究进展[J];药物生物技术;2011年03期
5 王康,李关荣;磷脂酶D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6 柴敏强,陈军松,宋建国;佛波酯诱导一种新的磷脂酶D酶解产物的生成[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2001年04期
7 刘丽荣;夏时海;;磷脂酶C结构及活化机制的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卢冬梅;吴英松;解桂秋;高仁钧;王智;曹淑桂;冯雁;;Aeropyrum pernix K_1磷脂酶A_2的克隆、表达及其性质[J];微生物学通报;2006年05期
9 王常高;刘彦昌;干信;陈涛;;Bacillus Mycoides磷脂酶C部分特性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7年07期
10 曹栋;史苏佳;章永刚;冒小兵;;磷脂酶D及非水相应用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林文珍;王秋雁;舒雨雁;;广西眼镜王蛇毒磷脂酶A_2的研究[A];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李海珍;李斌;张丽君;杨艳燕;李顺意;;竹叶青蛇毒磷脂酶A_2的克隆与表达[A];第十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艳军;刘娟;刘雁勇;刘威;董之海;;蛇磷脂酶A_2抑制剂的研究概况[A];第七届全国酶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袁海英;陈力耕;李疆;;植物磷脂酶D的分子生物学特性[A];2005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5年
5 苗俊英;张红卫;韩贻仁;;两种磷脂酶C在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6 王锦群;苏秀容;黄守坚;;眼镜蛇磷脂酶A2抗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与酶活性关系[A];第八届中国生物毒素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刘霞;王玮玮;石梅;张尚立;苗俊英;;磷脂酰胆碱特异性磷脂酶C和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综合调节[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许素娟;张海龙;舒雨雁;宋时英;林政炯;;广西眼镜王蛇蛇毒酸性磷脂酶A2的三维结构与功能[A];第九次全国生物物理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晟;分泌型磷酯酶A_2及神经酰胺诱导的细胞程序化死亡及其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2年
2 白洁;磷脂酶C-γ_1和γ_2在鼠成纤维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信号转导中作用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3 程洪强;人IB和X型磷脂酶A2蛋白的去折叠和重折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林;磷脂酶C高产菌株的筛选、鉴定和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2 李响;磷脂酶A_1的固定化及其催化合成DHA/EPA型磷脂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爽;粘质沙雷氏菌磷脂酶A1辅助蛋白PlaS功能特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4 陈环;粘质沙雷氏菌磷脂酶A1表达系统的优化[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5 姚腾;水稻磷脂酶D家族部分基因突变体分离及PLDβ2功能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6 王玉满;粘质沙雷氏菌磷脂酶A1的定向进化[D];安徽工程大学;2016年
7 刘开放;粘质沙雷氏菌磷脂酶A1融合蛋白的表达与纯化[D];安徽工程大学;2016年
8 杨学利;高产磷脂酶D菌株的筛选、鉴定及活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9 王薛婷;重组磷脂酶C的制备、酶学性质及其mPEG修饰初探[D];集美大学;2016年
10 汤先泽;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鸡球虫效果的初步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82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1982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