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的合成以及相应杂合催化剂配体的构建
本文选题:PNA + 杂合催化剂 ; 参考:《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肽核酸(PNA)是一种寡核苷酸类似物,由于性质优良,已经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分子生物学工具等等,目前甚至有人认为PNA与生命起源有关。以手性生物大分子为基础构建的手性催化剂是近年来手性催化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是以DNA为基础的杂合催化剂,因其本身的手性环境等特点可以达到为理想的催化效率,寻找合适的配体分子是解释其催化机理,构建新型杂合催化剂的关键所在,而PNA还尚未应用到这个领域。本文从PNA的合成出发,采用Boc/Z保护基策略,合成出了骨架和四种碱基的羧酸衍生物,并通过酰胺缩合的办法将骨架与羧酸衍生物连接,合成出了四个PNA单体。其中T单体的合成需3步反应,A、C两种单体各需要4步反应,而较为复杂的G单体则经过6步反应合成单体,本文也对其的合成路径进行了初步的优化。在完成了 4个单体的合成之后,我们分别尝试了 PNA的固相合成和液相合成,并最终选择液相合成的办法合成PNA短链2T以及3T,至此完成了 PNA部分的合成工作。本文还合成了联吡啶羧酸,并且将联吡啶羧酸与PNA的T单体以及T二聚体的N端以酰胺缩合的方式连接,成功构建出了相应DNA杂合催化剂初步的新配体,对杂合催化剂中立体选择性产生的原理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Peptide nucleic acid (PNA) is a kind of oligonucleotide analogue which has been used in many fields such as molecular biological tools because of its excellent properties. At present some people even think that PNA is related to the origin of life. Chiral catalysts based on chiral macromolecules are one of the hot topics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of its chir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can achieve ideal catalytic efficiency, finding suitable ligands is the key to explain its catalytic mechanism and construct a new hybrid catalyst, but PNA has not yet been applied to this field. Starting from the synthesis of PNA, four 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of skeleton and four bases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 Boc-Z protection group strategy, and four PNA monomers were synthesized by linking the skeleton with 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by amide condensation. The synthesis of T monomer requires 4 steps each of the two monomers, while the more complex G monomer needs 6 steps to synthesize monomer. The synthesis path of T monomer is also preliminarily optimized in this paper. After the synthesis of four monomers, we tried the solid-phase synthesis and liquid-phase synthesis of PNA, and finally selected the method of liquid-phase synthesis to synthesize PNA short chain 2T and 3T, so as to complete the synthesis of PNA. Bipyridine carboxylic acid was also synthesized, and the N-terminal of PNA and T dimer was connected with bipyridine-carboxylic acid in the form of amide condensation, and a new ligand of corresponding DNA hybrid catalyst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principle of stereoselectivity in hybrid catalysts.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21.3;O643.36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马天翼;袁忠勇;;分级孔有机膦酸铝杂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对溶菌酶吸附性能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刘倚帆;夏溪;徐良;汪以真;;杂合肽LB-PG、CA-PG的分子设计及生物学活性研究[A];第五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腾;蔡跃鹏;;新型二维Zn-Er杂合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8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4年
4 孙艳发;张爱忠;姜宁;赵平森;;杂合抗菌肽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与纯化[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华东政法大学 肇旭;人兽杂合研究亟需立法规制[N];法制日报;2011年
2 雪梅;人猪杂合细胞暗藏杀机[N];医药经济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明巨;血清kappa/lambda杂合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中的意义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2 姜维;基于卟啉配体构筑的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及催化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3 刘志强;基于4-咪唑基配体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构筑及其识别和吸附性能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4 梁玲玲;基于柔性含氮多羧酸配体的轴酰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17年
5 李海鸥;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蛋白质—配体对接关键计算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6 赵念;分子/超分子结构基元构筑的新型金属有机框架的结构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7 薛云珊;基于四面体型羧酸配体构筑新型功能配位聚合物及性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8 董玉伟;可调发光吡啶亚胺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9 刘冉;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肼电氧化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年
10 刘健聪;新型碳点@无机微孔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褚洪旭;PNA的合成以及相应杂合催化剂配体的构建[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2 赵昂;杂合理论视角下的翻译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温佩佩;“杂合”理论视角下《活着》英译本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艳艳;杂合中的通顺与抵抗[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5 杨娇;杂合理论视角下Things Fall Apart两个汉译本对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李丽;翻译杂合文本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7 童小艳;论文学翻译中的杂合[D];中南大学;2009年
8 邓英凤;杂合:归化与异化的必然结果[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欣娜;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中译本的杂合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汪杨文;混生杂合的普遍与差异[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47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047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