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牛血清白蛋白胶囊释放水凝胶诱导癌细胞死亡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5 22:14

  本文选题:癌症 + 凝胶治疗 ; 参考:《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癌症一直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杀手。如何安全有效的治疗癌症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临床医学上最常用的方法是化疗和放疗,但是都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近年来,发现了一些新的治疗癌症的方法,例如基因治疗,光热治疗等。本论文中,我们将提出一种新的治疗癌症的方法“凝胶治疗方法”,该方法在不利用抗癌药物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性地利用肿瘤细胞内部高浓度的谷胱甘肽(GSH),在不需要外界刺激的条件下诱导癌细胞的死亡,避免了对正常组织细胞的副作用。本文主要是利用牛血清白蛋白胶囊将海藻酸钙凝胶(CaAlg)运输进入癌细胞,在癌细胞内高浓度GSH作用下释放凝胶,引起细胞质的原位凝胶化,从而杀死癌细胞。具体工作如下:(1)牛血清白蛋白胶囊的构筑:利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和氨基化的牛血清白蛋白(BSA-NH2)反应得到的蛋白质-聚合物耦合体(BSA-NH2/PNIPAAm)作为基元,通过皮克林微乳液法制备蛋白质胶囊。通过调节基元浓度、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等条件制得了结构稳定,尺寸可控的(1.32μm左右)蛋白质胶囊。(2)装载海藻酸钠(NaAlg)的蛋白质胶囊的制备与表征:在蛋白质胶囊中装载海藻酸钠(NaAlg),通过调控钙离子浓度的方法使胶囊内部生成海藻酸钙凝胶,通过SEM、TEM证明了凝胶的生成;然后利用谷胱甘肽诱导胶囊释放凝胶,通过显微镜观察到蛋白质胶囊装载海藻酸钠,生成凝胶和释放凝胶的过程。(3)利用AFM技术原位检测细胞内部凝胶化过程:利用AFM测试并计算细胞的杨氏模量,通过细胞杨氏模量的变化反应了细胞的生命状态,进一步证明了凝胶形成和凝胶释放的过程。(4)体外实验:首先研究培养时间和胶囊浓度对细胞内吞作用的影响,然后对人类肝癌细胞(HepG2)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组织细胞(NIT 3T3)分别进行细胞毒性试验(MTT),通过MTT实验检了测细胞活性,对比发现凝胶法使得癌细胞的活性明显下降,而对正常细胞没有太大的影响,说明该方法可以选择性地杀死癌细胞。
[Abstract]:Cancer has been a major killer of human life and health. How to treat cancer safely and effectively has been the focus of scientist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thods in clinical medicine are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with severe side effects. In recent years, some new treatments for cancer have been discovered, such as gene therapy, photothermal therapy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we will propose a new method of treatment of cancer, called gel therapy, without the use of anticancer drugs.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glutathione (GSH) in tumor cells can be selectively used to induce the death of cancer cells without external stimulation, thus avoiding the side effects on normal tissue cells. In this paper, calcium alginate gel (CaAlg) was transported into cancer cells by bovine serum albumin capsule, and the gel was released under the action of high concentration of GSH in cancer cells, resulting in situ gelation of the cytoplasm and killing of cancer cells. The main works are as follows: (1) the construction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capsules: the protein-polymer coupling (BSA-NH _ 2 / PNIPAAm), which was obtained by the reaction of polyN-isopropylacrylamide (PNIPAAm) and amino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NH2), was used as the unit. Protein capsules were prepared by Pickering microemulsion method. The stability of the structure was obtained by adjust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unit, the ultrasonic time and the ultrasonic power. (2)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rotein capsules loaded with sodium alginate (NaAlg). The formation of the gel was proved by SEM TEM, and then the gel was induced by glutathione, and the protein capsule loaded with sodium alginate was observed by microscope. The process of gel formation and gel release. (3) in situ detection of the gelation process of cells by AFM: the Young's modulus of the cells was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by AFM, and the life state of the cells was reflected by the changes of the Young's modulus of the cells. The process of gel formation and gel release was further demonstrated. (4) in vitro experiments: firstly, the effects of culture time and capsule concentration on endocytosis were studied. Then the cytotoxicity test (MTT) was performed on human hepatoma cells (HepG2) and 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 (NIT3T3), and the cell activity was tested by MTT assay.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normal cells, indicating that this method can selectively kill cancer cells.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36;O648.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稳根;焦庆才;;锌试剂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机理[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9年02期

2 余进保;贾莉;;牛血清白蛋白的生产工艺与产品分析[J];生化药物杂志;1984年03期

3 袁勤生;龚毅;范怡;;猪血清白蛋白的分离和纯化[J];生化药物杂志;1985年04期

4 徐云远,葛瑞昌,周桂花;牛血清白蛋白纯化工艺的改进[J];甘肃科学(甘肃省科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5 张保林,王文清,吴永慧;螯合剂与牛血清白蛋白竞争配位钕(Ⅲ)的动力学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2年07期

6 梁宏,周永洽,申泮文;金属-血清白蛋白配合物的结构研究进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2期

7 雷和花,罗登柏;血清白蛋白的铅(Ⅱ)-抗坏血酸络合吸附波法测定[J];分析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8 董学芝;王明瑞;李畅;;牛血清白蛋白与萘酚绿B相互作用的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8年01期

9 唐臻强;易平贵;于贤勇;;氧氟沙星与脲诱导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的机制研究[J];化学学报;2008年11期

10 孙占国;刘斌;杨斌盛;;5-氯-水杨酸-铬(Ⅲ)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光谱研究[J];光谱实验室;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辉;潘婕;罗本燕;;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关系研究[A];2012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杨艳;柴之芳;石伟群;;铀酰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槐永军;马壮;史亮;陈萍;;血清白蛋白及血尿素氮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影响分析[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曹小敏;李杰;刘欲文;汪存信;;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稀土离子对牛血清白蛋白热变性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苏文翠;章伟光;罗妙丽;殷霞;范军;;血清白蛋白对手性分子识别[A];“2008年分子手性起源与识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霞;汪存信;李杰;王志勇;;稀土离子(Ⅲ)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微量热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7 吴霞;冉德焕;谭业邦;杨景和;;葫芦[6]脲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8 陈宇;肖盛元;Waqar Ahmad;张镇松;邓玉林;;葡萄糖对牛血清白蛋白的非酶促修饰作用[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9 董婧;边建红;晋卫军;张昭;;荧光法研究可分解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变性作用[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蔡雪梅;李建晴;景顺杰;;两种食用合成色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马爱平;转基因水稻胚乳可提取血清白蛋白[N];科技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谷晓哲 本报通讯员 季永超;M1病毒:长眼睛的癌细胞“杀手”[N];河北日报;2014年

3 徐述湘;领异标新看今朝[N];中国医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建波;多酚类化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构—结合力关系、理论模型和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2 徐洪亮;小分子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梁彦秋;铜(Ⅱ)镉(Ⅱ)、几种小分子同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彭鑫;中药丹参活性成分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5 南刚;癌细胞片状伪足形成的恶性行为表型及其分子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6 谢宝龙;血清白蛋白的功能化修饰及其对β-淀粉样蛋白聚集的抑制作用[D];天津大学;2016年

7 王宁;血清白蛋白与药物小分子的荧光光谱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薛刚;表观遗传学调控介导二维与三维生长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差异[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15年

9 李向荣;抗氧化剂和自由基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微量热和谱学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章悦;基于线粒体靶向的药(毒)物与线粒体和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惠;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间反应机理的同步荧光光谱法与改进荧光光谱法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孔佩璇;液态酶法测定糖化白蛋白在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清白蛋白患者中的临床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胡晓慧;金(I)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廖志希;光谱法研究四类含氮稠环小分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蒋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6 王俊;光谱法研究抗生素与金属离子对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D];新疆农业大学;2014年

7 王琳琳;基于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法的黄酮类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4年

8 金蕊;牛血清白蛋白与喹诺酮类药物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郑芳青;牛血清白蛋白—二氧化铈纳米人工酶的合成及其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10 王婉君;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学与电化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67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067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3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