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理论研究取代基和电荷对分子机器单元螺吡喃构象转变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26 08:07

  本文选题:螺吡喃 + 部花青 ; 参考:《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近年来,分子机器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螺吡喃类化合物是典型的光致变色化合物,也是分子机器单元的一种。因为它有好的变色性及读取速度快、成本较低和记录灵敏度高等性质,所以被认为是好的光致变色材料和光存储材料。而且螺吡喃类化合物的光学性质、热学性质可通过修饰分子的结构来进行调整,这使得螺吡喃成为了最近研究的热点。除了光致变色异构化,螺吡喃的电致变色异构化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注意。在一个特定的电化学电池里,螺吡喃还原后形成一个阴离子,它的开环异构化反应是自发的。本文用DFT方法研究了一系列具有不同供电子和吸电子取代基的中性、阴离子、阳离子螺吡喃在基态下的开环异构化反应的机理。对电荷引起的螺吡喃结构和反应能垒、速率常数进行了详细讨论。对阴离子螺吡喃开环异构化反应,由电荷密度分布的改变降低了每步能垒,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引入BLA几何参数清楚地说明供电子取代基和吸电子取代基对螺吡喃开环异构化反应的影响。本文从理论角度解释了对分子机器单元构象的调控方法。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olecular machines have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from scientists. Spiropyran compounds are typical photochromic compounds and are also one of molecular machine units. It is considered to be a good photochromic material and optical storage material because of its good discoloration, fast reading speed, low cost and high recording sensitivity. Moreover, the optical properties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spiropyran compounds can be adjusted by modifying the structure of molecules. In addition to photochromic isomerizatio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electrochromic isomerization of spiropyran. In a particular electrochemical cell, spiropyran reduces to form an anion, and its ring-opening isomerization reaction is spontaneous. The mechanism of ring-opening isomerization of a series of neutral anions and cationic spiropyrans with different electron supply and absorbent groups in the ground state has been studied by DFT method. The structure, reaction barrier and rate constant of spiropyran induced by charge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For the ring-opening isomerization of anionic spiropyran, the charge density distribution decreases the energy barrier of each step and the reaction rate constant increases.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BLA are introduced to explain clearly the effect of electron supply substituents and electron absorbent substituents on the ring-opening isomerization of spiropyran. In this paper, the control method of molecular machine unit conformation is explained theoretically.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富中,刘瑞蓝;螺吡喃类光致变色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1991年05期

2 刘瑞蓝,赵富中,邓福喜,王正义;取代基对螺吡喃感光剂性质的影响[J];应用化学;1987年03期

3 王进军;孙公权;;异苯并二氢吡喃—4—酮衍生物的合成[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4 单绍军;杜振媚;;两种苯并二氢吡喃-4-酮衍生物的合成[J];化学通报;2008年06期

5 侯孝平,黄文龙,彭司勋;二氢苯骈吡喃肟及肟酯衍生物的合成[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6 黄邦洲;朱天民;于学君;金玑珠;吴世晖;;2H-苯骈吡喃类化合物的简便合成方法[J];有机化学;1989年06期

7 王静萍,梁丽华;2—乙氧基—3,4—二氢—1,2吡喃合成方法的研究[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刘昌学;;能发出三原色的液晶聚合复合物[J];云南化工;1989年02期

9 吕柏;二氢吡喃——一种有效的保护羟基试剂[J];化学试剂;1999年02期

10 邵娜;张向媛;杨荣华;;螺吡喃化合物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宇;张婷;刘晓暄;;多重响应型螺吡喃的制备及性能[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张志国;张前;刘群;张贵生;;吡喃[2,3-b]喹啉类生物碱的合成[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杨荣华;邵娜;陈永康;;螺吡喃光学探针设计及其生物传感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黄甜;胡振們;王兵;王海千;侯建国;杨金龙;;螺吡喃分子在Au(111)表面的手性表达[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5 周清清;刘和文;;新型含螺吡喃大环分子的合成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熊晓云;梅其炳;;系列苯并二氢吡喃类衍生物的药理活性及其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A];2002全国青年药理学英文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李雪梅;许宁;刘歆文;张春雷;邵敬铭;;HMCM-22的二氢吡喃衍生物水解性能研究[A];分子筛催化与纳米技术——分子筛协作组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全;鞠秀萍;古昆;程晓红;;2,4,6-三苯基吡喃摀盐的一步合成法[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张向东;叶俊伟;卢歆怡;徐涛;李钢;宁桂玲;;甲氧基取代多苯基吡喃盐的合成和发光性能研究[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婷;螺吡喃化合物在不同介质中的光致变色行为及光响应机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2 袁卫华;图纹白尼参和奇乳海参中生物活性成分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3 徐涛;α活性吡喃盐的合成与反应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孔令灿;螺嗪/螺吡喃氟硼二吡咯的设计、合成、能量转移和光致变色性质[D];吉林大学;2014年

5 张美多;基于萘酚吡喃的层层自组装薄膜和光响应胶囊的制备及其光致变色性能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陈海峰;中药小根蒜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7 王斌;光活性天然聚合物的体系设计与功能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8 刘云宝;一、苦绳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二、苦绳中甾体苷类成分ESI-MS裂解行为研究及HPLC-ESI-MS/MS~n在线结构测定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9 陶佳;基于螺吡喃衍生物/碳纳米管/核酸自组装探针设计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扩金;梯型吡喃稠环共轭分子的合成和性质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2 刘蕊;NHC催化下吡喃、吡啶、吡唑骨架的串联构建[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3 马夏冰;多组分一锅法合成多取代吡喃并吡唑二聚体类、螺吲哚—三唑及苯并咪唑并嘧啶类和噻唑腙类化合物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4 阿地里江·吾买尔江;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多组分一锅法合成研究[D];新疆大学;2016年

5 常艳红;螺吡喃羟丙基纤维素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6 孔秀秀;杂环并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D];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

7 傅智杰;多组分反应合成萘醌类及吡喃类衍生物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8 麦麦提艾力·奥布力;基于多组分一锅反应构建多取代4H-吡喃类化合物[D];新疆大学;2016年

9 宋彬彬;吡喃并查尔酮类衍生物的抗氧化作用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5年

10 王丕霞;理论研究取代基和电荷对分子机器单元螺吡喃构象转变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069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069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5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