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金属有机骨架与探针DNA构建的传感平台用于荧光检测核酸序列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3 08:30
【摘要】: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的、长度约为18~25nt的短链非编码RNA。miRNA具有基因调控作用,其表达水平异常往往与疾病的产生密切相关。因此,miRNA被视为一类新型的生物标记物。此外,病毒核酸非编码区域含有高度保守性的核酸序列,该保守核酸序列在病毒变异过程中能够保持不变。因此,无论是miRNA,还是病毒核酸保守序列,对其进行检测,在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方面具有重要性意义。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由无机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配位自组装构筑形成的新型无机有机杂化材料。2013年,Chen等首次报道具有良好水稳定性的MOFs可与荧光标记的探针DNA(probe DNA,P-DNA)结合构筑P-DNA@MOF传感平台,用于荧光检测核酸分子。但是,MOFs用十核酸分子检测仍处在起步阶段,只有为数不多的MOFs被成功用于检测DNA/RNA,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合成的MOFs对水不稳定。因此,构建具有水稳定性的MOFs结构,并从中筛选出能够灵敏特异性检测疾病相关的核酸分子对疾病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本课题组一直致力于设计并合成结构新颖、且具有良好水稳定性的MOFs及其生物性能研究。含亚甲基的季铵盐型多羧酸配体与金属离子构筑的MOFs具有良好水稳定性,可避免其在核酸分子检测中结构坍塌而导致检测失败。本论文研究了该类MOFs与荧光标记的探针DNA构筑P-DNA@MOF传感平台及其对疾病相关的RNA序列检测的性能:一、应用三维 MOF {[Cu(Cmdcp)(phen)(H20)]2·9H2O}5(1)分别与 FAM 荧光标记的P-DNA-1和ROX荧光标记的P-DNA-2结合构筑P-DNA-1@1和P-DNA-2@1传感平台,并成功用于荧光检测EBOV的保守序列片段(T1)及该病毒编码的类miRNA(T2)。其中,MOF 1对P-DNA-1和P-DNA-2的淬灭率分别为75%和95%;对Ti和T2的检测时间分别为12.5 min和3.2min,检测限分别为63 pM和206 pM。为了克服操作繁琐、费时费力的缺点,进一步将P-DNA-1和P-DNA-2同时与MOF 1结合构筑P-DNAs@1传感平台,并结合恒波长同步荧光检测法同时对Ti和T2进行荧光检测。虽然MOF 1对T1和T2的同步检测与单独检测活性相当,但是同步检测可以简称检测过程,节约检测时间。二、MOFs与P-DNA主要通过π-π堆积、静电以及氢键等作用力结合,增加MOFs结构中的π体系有利于MOFs更有效的与P-DNA结合。因此,我们通过引入稠环配体bipy(bipy=4,4'-bipyridine)和具有更大稠环体系的季铵盐羧酸 Dcbb(Dcbb= 1-(3,5-dicarboxybenzyl)-4,4'-bipyridiniumbromide)共同构建了二维MOF[Cu(dcbb)(bipy)(H2O)]n(2),并将其用于同步荧光检测ZIKV非编码区的3段保守序列片段T3、T4和T5。研究表明,MOF2对分别为FAM、ROX和Cy5荧光标记的P-DNA-4、P-DNA-5和P-DNA-6均具有良好的荧光淬灭性能,荧光淬灭率分别为88%、96%和80%,并且所构筑的P-DNAs@2能够高灵敏、高选择性地同步荧光检测T3、T4和T5,检测时间分别为12 min、2.3 min和3 min,检测限分别为564 pM、158 pM和186 pM。三、为了考察P-DNA@MOF传感平台的实用价值,我们将检测对象由病毒核酸非编码区的保守序列转为疾病相关的且表达异常的miRNA。采用课题组前期合成的一维MOF {[Cu(Dcbb)2(H2O)2]·10H2O}n(3)构建传感平台,用于荧光检测与胃癌相关的5种miRNA。由于目前仍未寻找到适用于同步荧光检测的5 种荧光标记物,因此,我们对与 miR-185(T6)、miR-20a(T7)、miR-92b(T8)、miR-25(T9)以及miR-210(T10)互补的5种DNA均进行FAM荧光标记,并分别与MOF 3结合构筑P-DNA-6@3~P-DNA-10@3传感平台,淬灭率分别为87%、94%、77%、95%以及 96%。P-DNA-6@3~P-DNA-10@3 分别对 T6~T10 逐个进行荧光检测,检测时间分别为13 min、14 min、15 min、19 min以及38 min;检测限分别为172pM、321pM、91pM、559 pM以及132pM。本实验研究初步证明以MOFs构建的传感平台对多种miRNA检测的可行性。四、为了进一步研究MOFs构建的传感平台在细胞水平上对miRNA的检测性能,我们采用了对核酸酶稳定且对其靶向RNA的亲和力较普通核酸强的2'OMe-PSchimera(简称mDNA)来构建传感平台。我们采用FAM、TAMRA和Cy5分别对3种mDNA进行荧光标记得到P-mDNAs,并与三维的MOF{[Cu2(Cmdcp)2(bipy)(H2O)2]0.5H2O}n(4)同时结合构筑荧光传感平台P-mDNAs@4用于同步荧光检测与口腔癌相关的miR-21、miR-155和miR-375。其中MOF 4对P-m21、P-m155和P-m375的荧光淬灭率分别为89%、94%和87%;对T21、T155和T375的检测时间分别为5.3min、1.9min和1.5min;检测限分别为 229pM、64pM 和 385 pM。与 P-DNAs@4 传感平台(对 T21、T155 和 T375 的检测时间分别为13 min、3.4 min和2.6 min;检测限分别为750 pM、445 pM和629 pM)相比较,P-mDNAs@4对靶向miRNA的检测更为快速和灵敏。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将P-mDNA@4导入UM1、HSC3和SCC9这3种口腔癌细胞并成功地检测胞内高表达的miR-21、miR-155,而对低表达的miR-375没有显示检测效果。上述荧光检测中,MOF 1-4分别构筑的荧光传感平台均能快速、灵敏、高选择性地检测相应的靶向RNA。我们还进一步通过结合常数的计算、荧光各向异性实验和PAGE凝胶电泳实验初步阐述了 MOFs检测核酸分子的检测机理。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 MOFs with good water stability have been successfully used to detect DNA / RNA . In recent years , MOFs with good water stability have been successfully used to detect DNA / RNA . In order to further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MOFs to detect miRNA , the detection limits were respectively 172pM , 321pM , 91pM , 55pM and 132pM . The detection limits were respectively 172pM , 321pM , 91pM , 559 pM and 132pM . The detection limits were respectively : On this basis , we further introduced three kinds of oral cancer cells , such as UM1 , HSC3 and SCC9 , and successfully detected miR - 21 , miR - 155 with high expression of miR - 21 and miR - 155 .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57.3;R4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艳丽,刘国琴;一种快速提取小麦DNA的方法[J];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赵广超 ,朱俊杰 ,陈洪渊 ,王雪梅 ,陆祖宏;Spectroscopic and Spectroelectrochemical Studies of Interaction of Nile Blue with DNA[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2002年01期

3 张鹏 ,孟继本 ,龙江 ,松浦辉男 ,王永梅;Synthesis of Benzo [α]phenoxazin-5-one Derivativ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DNA[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2002年05期

4 陈绘丽 ,杨频;A Novel Cobalt(III) Mixed-polypyridyl Complex: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DNA Binding[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2002年12期

5 周莉,李树蕾,陈辉,黄可欣,聂毓秀;DNA Damage Effect of Mixed Rare Earth Changle Crossing Placenta Barrier on Rat Embryo[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3年02期

6 陈婧,康敬万;Interaction between Eu(bpy)_3~(3+) Complex and DNA by Fluorophotometry[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3年S1期

7 张强;企业DNA:核心竞争力[J];中国石化;2004年06期

8 ;Interaction between DNA with Complex of Eu~(3+)-Rutin by UV-Visible Spectroscopy and Electrochemistry[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5年04期

9 周春琼,邓先和,杨频;Interaction of Complex of Europium and Hbbimp with DNA[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05年05期

10 ;Synthesis of a New Cobalt (II) Complex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DNA[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Michael J.Siefkes;Cory O.Brant;Ronald B.Walter;;A novel real-time XL-PCR for DNA damage detection[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Hormonal Regulation and Tumorigenic Role of DNA Methyltransferase[A];2011中国妇产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计划生育与生殖医学学术年会暨生殖健康讲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3 Dongmei Zhao;Fan Jin;Yuli Qian;Hefeng Huang;;Expression patterns of Dnmtl and Dnmt3b in preimplantational mouse embryos and effects of in-vitro cultures on their expression[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分泌会场(妇科内分泌学组、绝经学组、计划生育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4 姜东成;蒋稼欢;杨力;蔡绍皙;K.-L.Paul Sung;;在聚吡咯微点致动下的DNA杂交行为[A];2008年全国生物流变学与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白明慧;翁小成;周翔;;联邻苯二酚类小分子作为DNA交联剂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张晔;杜智;杨斌;高英堂;;检测外周血中游离DNA的应用前景(综述)[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周红;郑江;王良喜;丁国富;鲁永玲;潘文东;罗平;肖光夏;;CpG DNA诱导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A];全国烧伤创面处理、感染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EFFECTS OF Ku70-DEFICIENT ON ARSENITE-INDUCED DNA DOUBLE STRAND BREAKS, CHROMOSOMAL ALTERATIONS AND CELL CYCLE ARREST[A];海峡两岸第三届毒理学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9 李经建;冀中华;蔡生民;;小沟结合方式中的DNA媒介电荷转移[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10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evofloxacine Hydrochloride and DNA mediated by Cu~(2+)[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2006年年会暨循环经济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袁满;平安:把“领先”作为DNA[N];经济观察报;2006年

2 舒放;编织一个DNA纳米桶[N];医药经济报;2006年

3 闫洁;英两无罪公民起诉要求销毁DNA记录[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何德功;日本制成诊断鱼病的“DNA书”[N];农民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张巍巍;DNA样本也能作假[N];科技日报;2009年

6 周斌伟 邹巍;苏州警方应用DNA技术一年侦破案件1887起[N];人民公安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杨天笑;揭秘“神探”DNA[N];苏州日报;2011年

8 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教授 李福洋;破除法老DNA的咒语[N];东方早报;2011年

9 常丽君;DNA电路可检测导致疾病的基因损伤[N];科技日报;2012年

10 常丽君;效率和质量:“DNA制造业”两大障碍被攻克[N];科技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阳;基于质谱技术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及其氧化衍生物分析[D];武汉大学;2014年

2 池晴佳;DNA动力学与弹性性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胡璐璐;哺乳动物DNA去甲基化过程关键酶TET2的三维结构与P暬蒲芯縖D];复旦大学;2014年

4 马寅洲;基于滚环扩增的DNA自组装技术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5 黄学锋;精子DNA碎片的临床意义:临床和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6 隋江东;APE1促进DNA-PKcs介导hnRNPA1磷酸化及其在有丝分裂期端粒保护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7 刘松柏;结构特异性核酸酶FEN1在DNA复制及细胞周期过程中的功能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王璐;哺乳动物中亲本DNA甲基化的重编程与继承[D];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2015年

9 齐文靖;染色质改构蛋白BRG1在DNA双链断裂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龙湍;水稻T-DNA插入突变群体侧翼序列的分离分析和OsaTRZ2的克隆与功能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洪奎;面向可视化纳米操作的DNA运动学建模及误差实时校正方法[D];沈阳理工大学;2014年

2 闻金燕;水溶性羧基和吡啶基咔咯大环与DNA和人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江怿雨;水溶性羧酸卟啉及其配合物与DNA和人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高志森;比较外周游离循环肿瘤DNA与癌胚抗原监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前后肿瘤负荷变化的初步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5 丁浩;血浆循环DNA完整性及多基因甲基化对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6 王鹏;基于碳点@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DNA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用于PML/RARα基因检测[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7 李海青;转碱篷和盐角草总DNA的耐盐紫花苜蓿的选育[D];内蒙古大学;2015年

8 李婷婷;小鼠DNA模式识别重要受体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9 刘瑞斯;抗癌药物奥沙利铂与DNA相互作用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10 熊忠;芳香二肽与一价金属离子间相互作用及DNA切割活性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187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1187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4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