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过渡金属钌化合物在均相及异相催化加氢、催化氧化和催化脱硫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讨论了含有机硅烷的金属钌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催化性质。γ-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L_1)与[Ru(PPh_3)_3Cl_2]、[Ru(DMSO)_4Cl_2]、[Ru(COD)Cl_2]n、[Ru(CO)_2Cl_2]n和[Ru(THT)_4Cl_2]在四氢呋喃或甲苯中加热回流反应可分别得到化合物[Ru(PPh_3)_2Cl_2(?-N,?-N-L_1)]×CH_2Cl_2(1)、[Ru(DMSO)_2Cl_2(?-N,?-N-L_1)](2)、[Ru(η4-C8H12)Cl_2(?-N,?-N-L_1)](3)、[Ru(CO)_2Cl_2(?-N,?-N-L_1)](4)和[Ru(THT)2Cl_2(?-N,?-N-L_1)](5)。用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1×CH_2Cl_2、2、3的晶体结构,并用红外光谱及31P{1H}核磁共振谱对配合物1-5进行了谱学表征。并将配合物1、3固载在SBA-15上得到1/SBA-15和3/SBA-15,用红外光谱、热重、透射电镜及氮气吸附对所负载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负载化合物1/SBA-15和3/SBA-15在常温下催化氧化苯甲醇生成苯甲醛的产率分别为4.75%和5.47%。水杨醛、5-氯水杨醛或2-吡啶甲醛与等摩尔当量的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在乙醇中加热回流可分别得到含有机硅烷席夫碱配体HL_2、HL_3及L_4。二聚体[(η6-p-cymene)Ru(m-Cl)Cl]2与两倍当量的AgNO3在乙腈中反应后过滤到两摩尔当量的含有机硅烷席夫碱配体HL_2或含有机硅烷席夫碱配体HL_3中,并滴加两摩尔当量的三乙胺,在乙腈和四氢呋喃混合溶液中反应得到[Ru(η6-p-cymene)Cl(?-N,?-O-L_2)](6)或[Ru(η6-p-cymene)Cl(?-N,?-O-L_3)](10)。在三乙胺存在下,[Ru(NO)Cl_3]、[Ru(C_5Me_5)Cl_2]2或[CpRu(PPh3)Cl_2]与等摩尔当量的含有机硅烷席夫碱配体L_2或含有机硅烷席夫碱配体L_3在四氢呋喃中加热回流反应可得到配合物[Ru(NO)Cl_2(Et2O)(?-N,?-O-L_2)](7)、[Ru(C_5Me_5)Cl(?-N,?-O-L_2)](8)、[CpRu(PPh3)(?-N,?-O-L_2)](9)、[CpRu(PPh3)(?-N,?-O-L_3)](12)或[Ru(C_5Me_5)Cl(?-N,?-O-L_3)](13)。在三乙胺存在下,[Ru(PPh_3)_3Cl_2]与两倍摩尔当量的含有机硅烷席夫碱配体HL_3在四氢呋喃中加热回流反应可得到配合物[Ru(PPh3)Cl(?-N,?-O-L_3)2](11)。含有机硅烷席夫碱配体L_4与[Ru(PPh_3)_3Cl_2]、[Ru(CO)_2Cl_2]n、[Ru(DMSO)_4Cl_2]或[Ru(NO)Cl_3]在四氢呋喃中加热回流反应可得到配合物[RuCl_2(PPh3)2(?-N,?-N-L_4)](14)、[Ru(CO)_2Cl_2(?-N,?-N-L_4)](15)、[Ru(DMSO)_2Cl_2(?-N,?-N-L_4)](16)或[Ru(NO)Cl_3(?-N,?-N-L_4)](17)。γ 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L_5)与[Ru(PPh_3)_3Cl_2]在四氢呋喃中加热回流反应可得到配合物[Ru(PPh_3)_2Cl_2(μ-MAA)](18)。分别用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6、7、10、11和18的晶体结构,并用红外光谱及31P{1H}核磁共振谱对配合物6-18进行了谱学表征,同时将配合物7、10和11固载在SBA-15上得到7/SBA-15、10/SBA-15和11/SBA-15,并用红外光谱、热重、透射电镜及氮气吸附对所负载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且也研究了负载化合物7/SBA-15、10/SBA-15和11/SBA-15在常温下催化氧化苯甲醇生成苯甲醛的产率分别为6.81%、12.67%和2.51%。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等摩尔当量的KPPh2在四氢呋喃溶液中反应,可得到含有机硅烷膦配体L_6。在三乙胺存在下,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两倍摩尔当量的二苯基氯膦在甲苯溶液中反应可得到含有机硅烷磷配体L_7。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与等摩尔当量的2-(二苯基膦基)苯甲醛在乙醇溶液中反应可得到含有机硅烷膦配体L_8。[(η6-p-cymene)Ru(m-Cl)Cl]2、[Ru(η6-C_6H_6)Cl_2]2或[Ru(C_5Me_5)Cl_2]2与两倍摩尔当量的含有机硅烷磷配体L_6在四氢呋喃中加热回流反应可得到配合物[Ru(η6-p-cymene)Cl_2(?-P-L_6)](19)、[Ru(η6-C_6H_6)Cl_2(?-P-L_6)](20)或[Ru(C_5Me_5)Cl_2(?-P-L_6)](21)。[Ru(CO)_2Cl_2]n、[Ru(PPh_3)_3Cl_2]或[Ru(DMSO)_4Cl_2]与等摩尔当量的含有机硅烷磷配体L_7在四氢呋喃中加热回流反应可得到配合物[Ru(CO)_2Cl_2(?-P,?-P-L_7)](22)、[Ru(PPh_3)_2Cl_2(?-P,?-P-L_7)](23)或[Ru(DMSO)_2Cl_2(?-P,?-P-L_7)](24)。[Ru(THT)_4Cl_2]、[Ru(DMSO)_4Cl_2]、[Ru(PPh_3)_3Cl_2]或[Ru(CO)_2Cl_2]n与等摩尔当量的含有机硅烷磷配体L_8在四氢呋喃中加热回流反应可得到配合物[Ru(THT)2Cl_2(?-P,?-N-L_8)](25)、[Ru(DMSO)_2Cl_2(?-P,?-N-L_8)](26)、[Ru(PPh_3)_2Cl_2(?-P,?-N-L_8)](27)或[Ru(CO)_2Cl_2(?-P,?-N-L_8)](28)。用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了19的晶体结构,并用红外光谱及31P{1H}核磁共振谱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谱学表征。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宏平;苏琳娜;陶奇;;有机硅烷化蒙脱石的层间锁合效应[J];矿物学报;2012年S1期
2 王明新;;有机硅烷在金属腐蚀与防护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11年24期
3 隋艳;;有机硅烷无铬钝化工艺的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4年02期
4 王双红;刘常升;单凤君;;镀锌板的有机硅烷钝化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8年01期
5 丁新更,杨辉,汪铭;银离子掺杂有机硅烷薄膜耐蚀和抗菌性能研究[J];材料保护;2004年12期
6 U.G銉rl;杨钧;;白炭黑/有机硅烷及有机硅烷/聚合物反应的研究[J];橡胶参考资料;2000年02期
7 ;包含多官能有机硅烷作为偶联剂的橡胶组合物[J];有机硅氟资讯;2008年05期
8 顾勤林;程先华;;有机硅烷/稀土复合自组装膜的制备与摩擦磨损特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梁永煌;满瑞林;肖围;宋维鑫;;铝管表面有机硅烷及其掺杂钝化研究[J];涂料工业;2010年10期
10 王玉安;韩利华;;金属表面有机硅烷钝化膜的研究与进展[J];清洗世界;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苏琳娜;陶奇;何宏平;朱建喜;;高岭石有机硅烷嫁接及其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2 何宏平;苏琳娜;陶奇;;有机硅烷化蒙脱石的层间锁合效应[A];2012年全国矿物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俊平;李步成;;有机硅烷聚合物超疏水/超疏油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4 李步成;吴磊;李凌霄;张俊平;;有机硅烷聚合物稳定超疏水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5 陶奇;何宏平;Ray Frost;袁鹏;朱建喜;;诱导水解法制备有机硅烷嫁接水滑石[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黄欣;美国研制出不同黄金纳米密度的新材料 [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哲;硅/二氧化硅表面自组装单分子膜的性质、制备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施立苗;含可负载有机硅烷基团金属钌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安徽工业大学;2016年
2 罗和义;铝合金表面有机硅烷杂化膜的制备及其防腐蚀性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
本文编号:
21545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154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