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原子簇催化碳-碳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英文)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gold clusters (size 1-2 nm) have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new nano material.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gold cluster catalyst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nanocatalysts such as selective redox and carbon-carbon coupling reaction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gold nanoparticles (2 nm), gold clusters have unique electronic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s, which can well correlate the structure of gold cluster catalysts with their catalytic properties, especially the mechanism of catalytic reaction of gold clusters. In this review, the applications of gold cluster catalysts in the carbon-carbon coupling reactions, including Ullmannn Sonogashirao Suzuki and AZ3- coupling reactions, have been clarified. The effects of organic ligands on the surface of gold clusters (such as aromatics mercaptan vs aliphatic mercaptan) on the catalytic reactions and the doping of other metals in the gold nuclei (such as copper, silver, platinum, etc.) were also revealed. Palladium) changes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the cluster to regulate its catalytic performance. Finally, the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gold clusters are correlated at atomic level, and the mechanism of catalytic reaction is discussed. The further study of gold cluster catalysts will provide some constructive idea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design of high efficiency gold nanocatalyst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分类号】:O621.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圣浩;张瑞勤;戴国才;;一种硅原子簇边界处理方法[J];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2 王志中,沈尔忠,王利群;原子簇C_(60),C_(60)H_(60)和C_(60)F_(60)电子结构研究[J];科学通报;1991年09期
3 王春儒,黄荣彬,郑兰荪;原子簇产生的统计规律与结构分析(Ⅰ)[J];化学物理学报;1993年05期
4 李国平,罗运军,徐厚才;树形分子保护下铜原子簇的制备[J];无机化学学报;2004年01期
5 朱龙根,胡静同;七铁原子簇上分子氮的活化和加氢机理的分子轨道研究[J];催化学报;1982年01期
6 黄金陵,黄建全;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合物——一个日趋活跃的化学新领域[J];自然杂志;1982年05期
7 李庆生;关于金属原子簇的探讨[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1984年04期
8 汤卡罗,金祥林,谢云,唐有祺;四核银原子簇化合物的研究[J];自然杂志;1984年09期
9 李长云;;高、低价金属原子簇化合物[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5年02期
10 唐敖庆;李前树;孙家钟;;钼铁硫原子簇化合物的结构规则[J];化学学报;198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潘正英;;原子簇注入引起的聚变实验和碰撞加速机制[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下册)[C];1991年
2 徐丹;陈先阳;王曙光;;密度泛函方法研究铂原子簇阳离子与氨分子的相互作用[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卢葛覃;杨文火;;三个具有[Mo_4S_4]簇芯之四核钼原子簇化合物的~1H NMR研究[A];第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2年
4 罗琼;;铝配位非金属原子簇Al_3X(X=B、C、N)结构和性质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杨钊良;福建物构所创新力在国际互动中走强[N];福建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海涛;钌原子簇和部分有机化学反应的量子化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张金方;杂双金属硫系原子簇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3 张仁春;富铜骨架型硫属化物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唐果东;V(W,Mo)/S/Cu异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5 赵媛媛;含硼原子团簇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振;铜锡硫属化物的溶剂热(水热)合成与性质[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2 朱荣娇;氮原子簇的探索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3 冉小蓉;ⅥB族原子簇结构与电磁性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阴亮;亚稳态氮原子簇的探索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胡黎东;一些碳氮族二元原子簇的结构与结构形变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汪永涛;裸核过渡金属原子簇的电子结构与性质的DFT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红梅;以[Mo(W)OS_3Cu_3]为基础的原子簇超分子的合成与表征[D];郑州大学;2012年
8 官文佳;O_2在Pt_mPd_n(m+n<=5)原子簇上化学吸附、分解的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国;C_(20)三个异构体稳定性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龚玉;基于双吡啶基桥联配体bpba和阳离子模板的W/S/Cu(Ag)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65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165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