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叠氮化环化反应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方法学研究
[Abstract]:Azide compounds are important organic compounds and intermediates in the synthesis of other nitrogenous compounds. In this paper, the synthesis strategy of the free radical reaction of organic azide compound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N bond is discussed, which includes three parts. In the first chapter, A brief review of the C-N bonding reactions involving organic azide compounds in recent years has been made in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 (1) the synthesis of organic azide compounds by free radical reaction; (2) the formation of C-N bonds by free radical reaction of organic azide compounds. The second and third chapters are the research work during the master period, which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A new methodology for the synthesis of quinoxaline has been developed by using the azide / cyclization reaction of N-arylenamine. In this method, N-aryl amines and TMSN3 were used as starting materials and iodobenzenediacetic acid as oxidant to realize the oxidative coupling of C-N bond in series.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mild, and has high synthesis efficiency. (2)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work, enamine and TMSN3 were used as initial raw materials, and iodophenodiacetic acid / copper acetate / tetramethylammonium iodide was used as catalytic oxidation system. The series diamination of C (sp2) -H and C (sp3) -H was realized. This reaction provides a new methodology for the synthesis of trifluoromethyl substituted imidazole compounds.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为民,杨继华,逄束芬;钕-铝双金属配合物催化异戊二烯聚合的原位环化反应[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3期
2 许琳,张颖;电环化反应选择规则教学浅谈[J];天津化工;2001年05期
3 谢庆郊;;电环化反应选律的讨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1期
4 孙晓日,许和允,张英;聚异戊二烯橡胶环化反应研究的进展[J];菏泽师专学报;1996年02期
5 罗冬冬;用手指表示电环化反应的方法[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6 朱敦如;烯基自由基的分子内环化反应[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7 徐小岚;万薪;耿烨;张家松;许华建;;氮自由基环化反应的新进展[J];有机化学;2011年04期
8 王逵;孙传智;孙南;;具有高产率和专一性的自由基环化反应的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3年05期
9 邹继文;关烨第;;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锗化合物的研究——Ⅰ.烷基锗类化合物合成、环化反应和生物活性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1992年05期
10 张群健,李金恒,程金生,江焕峰;烯烃的自由基环化反应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壮志;焦宁;;直接去氢环化反应在吲哚类及其衍生物合成中的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志强;黄晓成;李金恒;;铁催化环化反应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3 徐清;黄宪;;α-联烯酸的有机碲内酯环化反应合成碲代丁烯酸内酯化合物[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麻生明;于飞;高文忠;;二价钯催化的α或β联烯胺与烯丙基溴的偶联环化反应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王庆刚;邓贤明;孙秀丽;唐勇;;手性硫叶立德引发的分子内串联环化反应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黄有;李二庆;郑洁;赵红霞;;有机瞵小分子催化的连续环化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7 徐同玉;杨琴;李玉学;余正坤;;铁催化炔基缩醛的环化反应[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8 鲁彦;张津枫;郑长城;董海鸥;邓国才;;4,5-二甲基-N-(D)脱氧核糖醇基-2-偶氮苯基苯胺环化反应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A];天津市第十四次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9 余旭芬;陆熙炎;;阳离子钯催化的邻亚胺芳基硼酸与炔烃的串联环化反应[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贺峥杰;徐四龙;陈荣顺;秦子凤;;胺催化烯丙基醋酸酯与缺电子烯的[4+2]和[2+2+2]环化反应:叔胺与叔膦之间迥异的催化作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丽君;基于羰基化合物和醛(亚胺)交叉二聚的Cope重排和Prins环化反应的研究与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2 杨芳;炔酮的串联环化反应及水相室温下的三氟甲中文基化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王志强;铁或铜催化炔烃参与的分子内环化反应[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明忠;无金属催化的N-芳基丙烯酰胺加成—环化反应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5 周备;基于吲哚的Minfiensine骨架合成及吲哚咪唑杂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6 吴子君;含氮基团导向的α-碳—氢官能化/环化反应[D];浙江大学;2017年
7 王东旭;杂原子亲核进攻触发的共轭烯二炔骨架分子间环化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8 范威;催化的交叉脱氢偶联和双环化反应在构建氮硫杂环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7年
9 田均均;叔膦催化下缺电子共轭体系参与的环化反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10 李智;烯基硅基烯酮的制备及其[4+1]环化反应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海超;串联叠氮化环化反应合成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方法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2 郭荣誉;炔烃分子内环化合成螺环和喹啉酮等杂环化合物的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3 李因龙;光致电环化反应合成苯并[a]咔唑化合物的方法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荆玉锋;硅胺基稀土配合物催化的功能取代胺和端炔与累积双键分子的环化反应[D];复旦大学;2012年
5 宋波;锌催化烯炔酮串联环化反应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王华鹏;Lewis acid催化Donor-Acceptor环丙烷的[3+3]环化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张耀虎;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串联迈克尔/环化反应[D];兰州大学;2012年
8 庞鑫龙;有机高价碘盐化合物诱导的一步串联环化反应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9 胡亚东;构筑稠合邻羟基苯甲醛的环化反应及机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德伟;金、铂活化炔基的环化反应及咔唑的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96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196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