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磁性富集荧光法检测大肠杆菌

发布时间:2018-08-29 12:41
【摘要】:为研究大肠杆菌的高灵敏快速检测方法,建立一种基于萘酰亚胺标记的DNA探针和磁性四氧化三铁氧化石墨烯分离的大肠杆菌O157:H7检测方法。将标记萘酰亚胺的ssDNA(单链DNA)作为捕获探针吸附在磁性氧化石墨烯表面,当目标ssDNA存在时,捕获探针与之部分杂交,利用磁场将目标ssDNA捕获并富集。然后加入释放探针完成杂交,使标记荧光的捕获探针从磁性氧化石墨烯的表面释放出来,通过测定溶液荧光强度可以实现大肠杆菌O157:H7的高灵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O157:H7数量的对数值和荧光强度与空白值荧光强度的比值(F/F_0)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150~1.5×10~6个/m L,经过富集后检出限可达100个/m L。该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耗时较短,操作简单,为致病菌的高灵敏检测提供新思路。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highly sensitive and rapid detection method of Escherichia coli, a DNA probe based on naphthalimide and a O157:H7 method for the separation of magnetic graphene tetroxide were developed. SsDNA (single-stranded DNA) labeled with naphthalene imide was used as a trap probe to adsorb on the surface of magnetic graphene oxide. When the target ssDNA existed, the trap probe was hybridized with part of it, and the target ssDNA was captured and enriched by magnetic field. Then the labeled fluorescence capture probe was releas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magnetic graphene oxide by adding the release probe to complete the hybridization. The highly sensitive detec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could be achieved by measuring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the solu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garithmic value of O 157: h 7 and the ratio of fluorescence intensity to blank fluorescence intensity (F/F_0) show a linear relationship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he linear range is 150 ~ 1.5 脳 10 ~ 6 / mL,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can reach 100 / mL after enrichment. This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sensitivity, low detection limit, short time consuming and simple operation, which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the sensitive detec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生物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41801)~~
【分类号】:O65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俭辉;刘程彬;王斓;桂建舟;杨鹏;;新型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J];合成化学;2013年05期

2 徐冬梅;任绳武;;1,8-萘酰亚胺分散染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染料工业;1992年03期

3 张鉴锋,黄天宝,钱旭红,王清春;硫代-1,8-萘酰亚胺的合成及表征[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4 黄淼;余亦华;陈群;徐敏;;可聚合萘酰亚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光谱研究[J];波谱学杂志;2009年04期

5 齐齐;哈涌泉;孙岳明;;1,8-萘酰亚胺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年19期

6 梅文明;;1,8-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02年01期

7 张业;王凯;义祥辉;覃雯;王恒山;;超声波辅助下合成一些1,8-萘酰亚胺衍生物[J];有机化学;2011年04期

8 徐文连;蒋伟;;用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萘酰亚胺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化工时刊;2008年09期

9 玄学民;白哲革;党国栋;赵晓刚;周宏伟;陈春海;;一种可溶性聚萘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年10期

10 陈军;陈婉容;董灵茜;王幸逸;戚林军;金正能;;两种新型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J];广州化工;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川;朱凯娟;姜文娟;李亚娟;;碱诱导的萘酰亚胺分子开关[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李晓川;朱凯娟;姜文娟;李亚娟;;萘酰亚胺双体的合成与光学性质[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马金飞;徐括喜;李殿秀;袁保重;赵永德;;含杂环的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李冲;Matthew P.Aldred;张国峰;龚文亮;朱明强;;萘酰亚胺取代的二芳烯荧光分子开关的合成及性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1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王世敏;;以萘酰亚胺为发色团的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6 吕敬松;周成合;;新颖的萘酰亚胺炔化物自组装[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张良;许胜杰;李胜辉;王书香;张金超;;新型吡唑基修饰萘酰亚胺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细胞毒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8 郭祥峰;朱宝存;刘媛媛;张宇;贾丽华;钱旭红;;4-(氮杂-15-冠-5)-1,8-萘酰亚胺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付梅艳;肖义;;基于萘酰亚胺—方酸双发色团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10 齐齐;哈涌泉;蒋银花;孙岳明;;新的萘酰亚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光谱学性质的密度范函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艳;1,8-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分子光物理过程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4年

2 金正能;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合成含1,8-萘酰亚胺官能团的荧光聚合物[D];苏州大学;2008年

3 李鹏;含六元酰亚胺环结构聚萘酰亚胺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马国春;新型萘酰亚胺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王玉霞;基于多胺修饰的萘酰亚胺、黄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评价[D];河南大学;2013年

6 吴爱斌;新颖萘酰亚胺类抗肿瘤剂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性能[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宇;由1,8-萘酰亚胺和硫脲构成的光谱探针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2 娄静静;萘酰亚胺类CN~-/F~-比色型化学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余磊;基于氨基酸的手性酰亚胺类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4 余颖昊;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苦味酸的检测和四苯乙烯类衍生物的合成[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孙京府;具有聚集诱导荧光特性的树形萘酰亚胺分子的合成及其荧光探针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许文迎;4-氨基-1,8-萘酰亚胺及其结构类似物的合成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7 戈超超;新型萘酰亚胺衍生物WYX56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8 陈成勇;萘酰亚胺—酰胺离子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6年

9 王少红;基于萘酰亚胺类新型荧光染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施锐言;萘酰亚胺的氨基迫位效应对荧光传感性能影响[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112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2112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a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