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催化氧化偶联合成多取代吡啶化合物
[Abstract]:Pyridine compounds are recognized as a class of highly valuable nitrogen-containing hexa-heterocyclic compounds, whic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natural products, drugs and functional materials. Because of the valuable application value of pyridine compounds,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f chemistry have been trying to explore the synthesis method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pyridine compounds, and have achieved a series of fruitful results. Especially, the research on the synthesis of pyridine compounds catalyzed by transition metals has always been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organic synthesis, attracting many chemical researchers to join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and progress in the synthesis of pyridine compounds by researchers in recent decades are introduced. In addition, a new method of copper-catalyzed synthesis of polysubstituted pyridine compounds studied by our experimental group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thesis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 review of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yridine compounds and synthesis methods. We mainly introduced the methods of synthesis of pyridine compounds reported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rs in recent decades, and summarized the synthesi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kinds of catalysts used in the reaction. In chapter 2,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a new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polysubstituted pyridine compounds by copper catalytic oxidation coupling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A series of polysubstituted pyridine compounds were synthesized by oxidative coupling reaction with toluene and copper trifluoromethyl sulfonat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is synthesis method is that the sp3 C-H bond is activated,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high yield and good substrate applicability. In chapter 3, the synthesis system of polysubstituted pyridine compounds is extended based on the new method. Benzyl amines and p-toluenesulfonyl hydrazone were introduced as structural units to further develop a new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substituted pyridine compounds.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26.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有权 ,李文凯 ,杨世柱 ,张仁权;酚的氧化偶联反应及其应用[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5年02期
2 刘有成 ,杨弟伦 ,李毓桂;α-氰基苯乙酸乙酯的氧化偶联反应[J];兰州大学学报;1978年02期
3 闫江梅;陶辉旺;曾牡玲;陶军;张世鸿;闫智英;王伟;王家强;;纳米银催化氧化偶联硫醇制二硫化物[J];催化学报;2009年09期
4 张丹;秦勇;;氧化偶联策略在复杂吲哚生物碱全合成中的应用[J];化学学报;2013年02期
5 ;HOTf-催化的醌的氧化C—H官能团化反应[J];有机化学;2013年11期
6 杨汝婷;郭志成;;羟基肉桂酸类化合物的氧化偶联机理研究[J];甘肃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7 毕鸿亮,孙希贤,徐国林,徐恒泳;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2年04期
8 黄乃聚,项明,,叶明新,吴雪梅;β-环糊精-β-萘酚包结物的固相不对称氧化偶联反应[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9 翁文,姚碧霞,陈武安,郭鸿旭;1,1′-联萘化合物的氧化偶联合成[J];应用化学;2003年07期
10 姚春所;林茂;杨庆云;;氧化偶联反应和酸催化反应制备活性买麻藤醇二聚体衍生物[J];有机化学;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靳立群;刘超;辛颉;黄志良;雷爱文;;以氧化偶联反应为模板的机理动力学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2 白卫斌;肖雪清;谢俊娜;林金火;;无溶剂氧化偶联反应制备聚N-已基吲哚纳米颗粒[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陈丽;兰静波;游劲松;余孝其;谢如刚;;一种新型2-萘酚氧化偶联合成联萘酚的催化体系[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秦绪荣;宋飞杰;高戈;薛英;游劲松;兰静波;;Cu(Ⅱ)-催化不同类型唑类的交叉氧化偶联反应及其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王治国;陈爱华;李义涛;吴安心;;NBS的新用途:氧化偶联活泼亚甲基成烯[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杨佩勰;傅钢;何旭敏;夏海平;徐昕;;铼氧化物催化炔烃氧化偶联的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杨娜;秦松;胡常伟;;醋酸钯催化的杂环芳烃氧化偶联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侯雪玲;易姝燕;葛泽梅;王欣;程铁明;李润涛;;弱碱条件下1,2-二氰基-1,2-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柳;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小分子传感、磁性、导电性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2 朱同浩;Co(Ⅱ)催化的异腈氧化偶联反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金从阳;若干三价碘试剂促进的氧化偶联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4 曹昊;氧化偶联/sp~3碳氢键官能团化合成硫醚化合物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5 郭圣荣;碳自由基参与的氧化偶联反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6 黄鑫;铜—氧气催化的氧化偶联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7 刘强;钯或铜催化的氧化偶联反应及其选择性控制导向的机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8 范锋;色胺的分子内氧化偶联方法学研究和生物碱Pleiocarpamine的合成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9 李嘉恒;偕二氟烯烃与醛/酮的反应及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10 谢琳;化合物GA对肺腺癌的实验性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亚杰;铜催化氧化偶联合成多取代吡啶化合物[D];兰州大学;2017年
2 高钦;新型膦氧类化合物及其铂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3 贲荣;铑催化的N-苯氧基乙酰胺与烯烃的氧化偶联反应[D];南京大学;2014年
4 刘倩;苯丙素类化合物的氧化偶联反应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5 焦佳佳;有机锆试剂与炔化亚铜交叉氧化偶联反应的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马然松;特定C-H键氧化偶联合成手性苯丙氨酸衍生物的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7 孙翌;TBHP/TFA介导的N-杂环与醛类的氧化偶联反应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王红烨;铜配合物—多金属氧酸盐杂化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9 朱富强;几种天然木脂素的全合成及苯丙素的交叉氧化偶联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于正森;高价碘作用下的芳香化合物氧化偶联反应在杂环合成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12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212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