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新型含嘧啶环结构的1,3,4-噻二唑硫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发布时间:2018-08-31 17:08
【摘要】:为寻找新型杂环活性化合物,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方法,以硫脲和乙酰丙酮为起始原料合成4,6-二甲基嘧啶-2-硫醇,随后经醚化、肼化、环化和苄基化反应,采用微波促进方法合成了15个新型含嘧啶环结构的1,3,4-噻二唑硫醚类化合物.利用~1H NMR,~(13)C NMR,IR,ESI-MS及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确认.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μg/m L浓度下,部分目标化合物对尖孢炭疽菌、枸杞炭疽菌和草莓炭疽菌具有较好的杀菌活性,其中2-(3-氟苄硫基)-5-(4,6-二甲基嘧啶-2-甲硫基)-1,3,4-噻二唑(7i)对尖孢炭疽菌和草莓炭疽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9.84%和73.46%;若干化合物还表现出良好的抗杜氏利什曼原虫活性,其中2-(2-氟苄硫基)-5-(4,6-二甲基嘧啶-2-甲硫基)-1,3,4-噻二唑(7h)和2-(4-氟苄硫基)-5-(4,6-二甲基嘧啶-2-甲硫基)-1,3,4-噻二唑(7j)的IC50分别为21.3和23.6μg/m L.
[Abstract]:In order to find a new heterocyclic active compound, a new heterocyclic active compound was synthesized from thiourea and acetylacetone by using thiourea and acetylacetone as starting materials, followed by etherification, hydrazination, cyclization and benzylation. Fifteen new compounds containing pyrimidine ring were synthesized by microwave method. It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1H NMR,~ (13) C NMR,IR,ESI-MS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bioactivity test showed that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50 渭 g / mL, some of the target compounds had better bactericidal activity against A. anthracis, Lycium barbarum anthracis and strawberry anthrax. The inhibition rates of 2- (3-fluorobenzyl) -5- (4-dimethylpyrimidine-2-methylthioyl) -1-trimethylidene 4-thiadiazole (7i) against P. anthracis and strawberry anthracis were 79.84% and 73.46%, respectively. The IC50 of 2- (2-fluorobenzylthio) -5- (4-, 6-dimethylpyrimidine-2-methylthioyl) -1-trithiazole (7h) and 2- (4- (4-fluorobenzyl) -5- (4-, 6-dimethylpyrimidine-2-methylthio) -134-thiadiazole (7j) were 21.3 and 23.6 渭 g / mL,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C50 of 2- (2-fluorobenzyl) -5- (4-fluorobenzylthio) -134-thiadiazole (7j) was 21.3 渭 g / mL and 23.6 渭 g / mL, respectively.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National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900959) 浙江省公益性(No.2014C31127)资助项目~~
【分类号】:O6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艳芬;陈宏博;;2,5-二取代1,3,4-噻二唑的合成[J];化工中间体;2009年07期

2 王守信;左翔;范志金;张正财;张聚方;熊丽霞;付一峰;房震;吴青君;张友军;;1,2,3-噻二唑联1,3,4-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13年11期

3 钞智锋;布仁;鲁源;;5-羟基-1,3,4-噻二唑[3,2-a]并嘧啶-7-酮衍生物的绿色合成[J];化学世界;2014年04期

4 王亚平,赵青,王兴国;5-(3-吡啶)-2-芳酰氨基-1,3,4-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J];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车超,毛淑芬,覃兆海;2-氨基-5-(2-氯吡啶-4-基)-1,3,4-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J];应用化学;2002年08期

6 张玉霞,周涛,马万山,张海宾,陈世锋;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缩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的合成[J];化学试剂;2002年02期

7 吕军文,曹顺安,楼台芳,谢学军;2,5-二巯基-1,3,4-噻二唑合成方法改进[J];化学工程师;2003年05期

8 黄华鸣,于海涛,陈培丽,韩杰,孟继本;2,5-二取代芳基-1,3,4-噻二唑衍生物的微波法合成[J];有机化学;2004年05期

9 汪友明,陶有祥,郑诗友;4-氨基苯并噻二唑的合成[J];安徽化工;2004年05期

10 汪焱钢,王子云,赵新筠,宋新建;N-取代苯基-N′(1,3,4-噻二唑-2-基)脲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J];有机化学;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金凤;曹玲华;;3-烷氧(烷硫)基-5-糖氨基-1,2,4-噻二唑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2 徐芳;朱立红;;用微型法合成1,3,4-噻二唑类席夫碱[A];微型化学实验专辑论文集[C];2004年

3 王文利;冷艳丽;魏太保;张有明;;5-(芳亚甲基氨基)-1,3,,4-噻二唑-2-硫酮的合成及阴离子识别研究[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4 赵水侠;白银娟;杨秉勤;杨玲;史真;;微波辐射下1,2,4-三唑并[3,4-b]-1,3,4-噻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张敬华;舒东;孟跃中;;新型2,5-二巯基1,3,4-噻二唑电催化剂聚3-甲氧基噻吩(英文)[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上集)[C];2005年

6 孙永铎;段炼;乔娟;董桂芳;王立铎;邱勇;;具有高电子、空穴迁移率的双极性萘并噻二唑衍生物[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7 王璐;刘雷雷;张玉龙;胡普州;赵邦屯;;含噻二唑基硫桥杯[4]芳烃衍生物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8 刘连委;渠桂荣;赵邦屯;;含噻二唑基杯芳烃衍生物的点击合成[A];河南省化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贺庆国;刘伟;何畅;白凤莲;;含三苯胺和苯并噻二唑的星型红光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10 叶怀英;梅崇余;李维实;;立构规整的噻吩/苯并噻二唑交替聚合物和齐聚物的合成、表征与应用[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孙涛;双噻吩基苯并噻二唑和葫芦脲用作新型毛细管气相色谱固定相的色谱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守信;1,2,3-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D];天津大学;2011年

3 张安将;均三唑并噻二唑和均三唑并噻二嗪型稠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波谱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陶永新;含卟啉及噻二唑基团的荧光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光学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5 申小清;噻二唑类及羧酸类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随军;交叉结构共轭分子的合成、表征及光电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小云;含有1,3,4-噻二唑的苯并异硒唑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贤;新型1,3,4-噻二唑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3 何磊恩;含嘧啶或噻二唑杂环的脲嘧啶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赵光伟;基于菲Up啉衍生物新型铼配合物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6年

5 刘华;含硫并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徐中胜;苯并二噻吩和氟代苯并噻二唑交替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7 黄旦翔;基于苯并噻二唑和三唑单元的Polycatenar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自组装行为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8 李金飞;新型钯萃取剂的合成及萃取钯性能和机理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9 石鑫;基于苯并噻二唑的二维多环芳烃共轭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10 王太杨;噻二唑类缓蚀剂的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15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215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f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