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光—铜双催化的肉桂酸脱羧二氟乙酰基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30 15:13
【摘要】:以二氟烷基化为代表的含氟基团因其独特的生物学活性和化学特性在新型材料和创新药物研究方面受到了来自工业界及学术界广泛的关注,但有机合成中引入二氟取代基团的经典方法存在条件苛刻,试剂昂贵,环境友好性较差等缺点。因而寻求一种操作简便,反应效率高,绿色环保的新型合成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本论文主要对可见光-过渡金属双催化体系下,以碘二氟乙酸乙酯为氟源,肉桂酸的脱羧偶联反应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章概述了引入二氟取代基团反应的反应类型以及相关机理,着重介绍了通过sp2杂化碳原子的官能团化合成二氟甲基衍生物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新型合成方法的应用。第二章简单介绍了可见光催化及可见光参与的双催化体系的研究近况及发展前景,并对其在有机合成方法学中的应用及机理研究进行了介绍。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我们发展的一种可见光-过渡金属双催化的肉桂酸和碘二氟乙酸乙酯的脱羧偶联反应。研究了在常温下进行,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加入2倍量的三乙胺,搅拌反应12小时,底物通过可见光催化剂引发,通过可见光催化剂与过渡金属催化剂组成的双催化剂体系的催化,生成了一系列的α,β-不饱和二氟乙酰基取代物。同时,我们对底物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机理的相关验证实验,提出了合理的反应机理。产物的结构通过1H NMR,13C NMR等测试手段进行了确定。本论文重点是区别于传统的引入二氟取代基的方法,对可见光-过渡金属双催化的脱羧偶联反应进行了研究,此方法简洁,环保并高效。
[Abstract]:Fluorine-containing groups, represented by difluoroalkylation, have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industry and academia for their unique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n the research of new materials and innovative drugs. However, the classical method of introducing difluoro substituents into organic synthesis has some disadvantages, such as harsh conditions, expensive reagents and poor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eek a new synthetic method with simple operation, high reaction efficienc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is paper, the decarboxylation of cinnamic acid with ethyl iodifluoroacetate as fluorine source was studied in the system of visible light and transition metal double catalysis.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summarizes the reaction types and related mechanism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difluoro substituted groups, and emphatical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synthesis of difluoromethyl derivatives by the functionalization of sp2 hybrid carbon atoms. The application of new synthesis method is summarized.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visible light catalysis and visible light double catalysis system are briefly introduced, and the application and mechanism of the system in organic synthesis methodology are also introduced. In chapter 3, we mainly introduce a visible light-transition metal double-catalyzed decarboxylation of cinnamic acid and ethyl iodifluoroacetate. The reaction was carried out at room temperature with dichloromethane as solvent, triethylamine was added 2 times, stirring for 12 hours, and the substrate was initiated by visible light catalyst. A series of 伪, 尾 -unsaturated difluoroacetyl substituent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double catalyst system composed of visible light catalyst and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t. At the same time, we studi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substrate and put forward a reasonable reaction mechanism through the relevant verification experiments of the mechanism.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was determined by 1H NMR,13C NMR. The emphasis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decarboxylation coupling reaction catalyzed by visible light and transition metal, which is simpl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efficient,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introducing difluorinated substituents.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21.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少青;;肉桂酸的应用开发及合成技术进展[J];上海化工;2002年08期

2 李惠淮,冀亚飞;肉桂酸的合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曹文清;肉桂酸合成方法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7年S1期

4 李明阳,王永强;肉桂酸的合成方法研究[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9年02期

5 杨芝萍;易艳萍;;肉桂酸合成方法的改进[J];宜春师专学报;1996年02期

6 ;肉桂酸开发应用前景广阔[J];化工生产与技术;1998年04期

7 ;新法生产肉桂酸[J];企业技术开发;1999年06期

8 张鸣九;肉桂酸的开发与市场前景广阔[J];应用科技;1999年09期

9 ;新工艺生产100t肉桂酸[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年02期

10 杨水金;蔡逢春;;合成肉桂酸正丙酯的催化剂研究进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秋荣;王丽秋;;微波对肉桂酸合成的改进[A];微型化学实验专辑论文集[C];2004年

2 饶厚曾;唐婷;宋邦琼;;肉桂酸绿色微型合成方法研究[A];第七届全国精细化学品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朱卫丰;陈丽华;张亚红;刘红宁;;肉桂酸经离体炎症皮肤渗透的实验研究[A];中国当代新医药论丛[C];2004年

4 饶厚曾;唐星华;姚龙锋;吕桐;;微波辐射合成肉桂酸工艺[A];中国化学会全国微波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韩洁;余灯广;Christopher J.Branford-White;朱利民;;缓释中药药用纤维的研制[A];第八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高建华;樊倩;韦庆益;袁尔东;宁正祥;江洪;;肉桂酸衍生物对酪氨酸酶催化反应的影响[A];2010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华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李文兰;于莹莹;季宇彬;任晓蕾;徐栋;;肉桂酸的代谢与CYP450酶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8 李文兰;于莹莹;季宇彬;任晓蕾;徐栋;;肉桂酸的代谢与CYP450酶的相关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药物依赖性学术会议暨首届中美药物滥用和HIV/HCV共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赵春贵;张立伟;李晓芳;;肉桂酸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与抗氧化活性关系的研究[A];2004年全国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杨洁;王慧勇;王键吉;;肉桂酸类光响应离子液体在水溶液中电导的高效调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8分会:绿色化学[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董耀平 杨虹;生产肉桂酸大有可为[N];医药经济报;2004年

2 廖英崇;两种重要香辛料介绍[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争荣;肉桂酸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2 袁海舰;肉桂醛类化合物的合成、抑菌活性及定量构效关系[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3 成万民;基于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光催化脱羧偶联反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4 徐小岚;羧酸脱羧酰胺化及三氟甲基化反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5 黄兴学;豇豆连作土壤中自毒物质鉴定及肉桂酸对豇豆光合作用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琰;肉桂酸、姜黄素、肉桂醛和丹参酮导向的癌预防试剂的设计、合成及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7 毛帅;过渡金属催化C_(sp~3)-H键官能团化反应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8 王瑞虹;过渡金属催化的串联反应及其在构筑含氮杂环化合物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9 刘娜;过渡金属催化构建C-F键和P-F键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10 张衡;过渡金属催化的新型碳—氢键官能团化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恒睿;光—铜双催化的肉桂酸脱羧二氟乙酰基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2 刘笑宇;肉桂精油的抑菌作用、抑菌机理及其在酱牛肉防腐中的应用[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3 陶大燕;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肉桂生长、光合特性及桂油组分含量分析[D];广西大学;2015年

4 赵从飞;肉桂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5 薛娜;锰催化肉桂酸脱羧合成芳基不饱和砜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6 郑锋;外界因素对肉桂精油抑菌活性的影响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6年

7 李维迪;肉桂精油微乳体系构建及其在酱牛肉中的应用[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6年

8 陈玉环;桂枝主要抑菌活性成分对‘新余蜜橘’青霉病抑菌机理及其保鲜效果的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6年

9 季文琴;肉桂酸类物质的固液相平衡研究及结晶母液中乙醇—水体系的精馏模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10 崔磊;含水体系中银催化的脂肪族羧酸脱羧烯丙基化反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00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300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d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