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微波法合成及荧光传感分析应用

发布时间:2018-11-01 14:26
【摘要】:石墨烯量子点(Graphene quantum dots,GQDs)是横向尺寸小于10 nm的单层石墨烯,其不仅继承了石墨烯的优异性能,又因为小尺寸特点而具有量子限域效应和边缘效应,从而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与传统的量子点相比,GQDs生物相容性好且其合成过程绿色环保,在生物成像、分析传感和催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单一的GQDs量子产率较低,限制了其在荧光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内部元素掺杂和功能化是提高其量子产率和反应活性的重要手段。目前,人们可利用不同方法制备GQDs,其中微波水热辅助法以其简单、快速、高效环保的特点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本文利用微波水热辅助法:以柠檬锰酸铵(Ammonium citrate,AC)为前驱体、二次蒸馏水为介质,合成了AC-GQDs;以柠檬酸(citric acid,CA)和尿素(Urea,Ur)为前驱体、二次蒸馏水为介质,合成了N-GQDs;并将二者应用到荧光传感分析,实现了对六价铬(Cr(Ⅵ))、次氯酸盐(MClO)和汞离子(Hg~(2+))的检测。具体内容如下:(1)AC-GQDs的合成及荧光传感测定水样中的Cr(Ⅵ)采用Bottom-up的合成策略,以AC为前驱体、二次蒸馏水为介质,微波功率为800 W,调节微波加热时间合成AC-GQDs。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FL)、红外光谱(IR)和透射电镜(TEM)对AC-GQDs进行了表征。当激发波长为360 nm时,AC-GQDs在400-500 nm范围内发出强荧光,其激发和发射光谱与重铬酸钾在340-420 nm的吸收光谱具有较大重叠。二者之间可以发生内滤光效应,AC-GQDs荧光猝灭。基于上述原理,建立了(Cr(Ⅵ))的荧光传感分析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重铬酸钾浓度与体系的荧光猝灭率在0.10-6.0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3μmol/L。常见金属离子不干扰体系荧光,该分析方法对重铬酸钾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可用于自来水、湖水中Cr(Ⅵ)的测定。(2)N-GQDs的微波水热法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由于上述合成GQDs的过程中,氮与碳的比例是固定,无法进行调节。因此本章以CA为碳源、Ur为氮源、二次蒸馏水为介质,同样采取Bottom-up的合成策略,通过调节CA和Ur的摩尔比、微波功率和微波加热时间,控制N-GQDs的合成。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FL)、红外光谱(IR)、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N-GQD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A和Ur摩尔比不同,N-GQDs的发射波长由440 nm红移为525 nm;微波功率和微波加热时间对N-GQDs发射波长向长波方向转换有重要作用,初步实现了N-GQDs发射波长的可控合成。(3)基于N-GQDs的次氯酸盐荧光传感器构建及应用次氯酸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与N-GQDs表面的氨基反应生成氯胺。基于氯胺与N-GQDs骨架发生分子内电子转移可使N-GQDs荧光减弱,建立了次氯酸盐荧光传感分析方法。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次氯酸盐的浓度与体系的荧光猝灭率在0.20-13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7μmol/L。常见离子不干扰体系荧光,该分析方法对次氯酸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相当的灵敏度,可以用于自来水、湖水中次氯酸盐的测定。(4)基于N-GQDs的Hg~(2+)荧光传感器构建及应用N-GQDs表面含有-COOH,-NH_2,-OH等官能团,能与Hg~(2+)产生相互作用,使体系荧光强度减弱。在最优实验条件下,Hg~(2+)的浓度与体系的荧光猝灭率在0.03-24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μmol/L。常见离子不干扰体系荧光,该分析方法对Hg~(2+)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可用于自来水、媚湖水中Hg~(2+)的测定。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5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墨烯相变研究取得新进展[J];润滑与密封;2009年05期

2 ;科学家首次用纳米管制造出石墨烯带[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06期

3 ;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进展[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06期

4 ;新材料石墨烯[J];材料工程;2009年08期

5 ;日本开发出在蓝宝石底板上制备石墨烯的技术[J];硅酸盐通报;2009年04期

6 马圣乾;裴立振;康英杰;;石墨烯研究进展[J];现代物理知识;2009年04期

7 傅强;包信和;;石墨烯的化学研究进展[J];科学通报;2009年18期

8 ;纳米中心石墨烯相变研究取得新进展[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9年10期

9 徐秀娟;秦金贵;李振;;石墨烯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9年12期

10 张伟娜;何伟;张新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特性[J];化工新型材料;201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成会明;;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探索[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钱文;郝瑞;侯仰龙;;液相剥离制备高质量石墨烯及其功能化[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张甲;胡平安;王振龙;李乐;;石墨烯制备技术与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3分册)[C];2010年

4 赵东林;白利忠;谢卫刚;沈曾民;;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微波吸收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5 沈志刚;李金芝;易敏;;射流空化方法制备石墨烯研究[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冕;钱林茂;;石墨烯的微观摩擦行为研究[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赵福刚;李维实;;树枝状结构功能化石墨烯[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吴孝松;;碳化硅表面的外延石墨烯[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周震;;后石墨烯和无机石墨烯材料:计算与实验的结合[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周琳;周璐珊;李波;吴迪;彭海琳;刘忠范;;石墨烯光化学修饰及尺寸效应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姚耀;石墨烯研究取得系列进展[N];中国化工报;2009年

2 刘霞;韩用石墨烯制造出柔性透明触摸屏[N];科技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艳红;“解密”石墨烯到底有多奇妙[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李好宇 张們捷(实习) 特约记者 李季;石墨烯未来应用的十大猜想[N];电脑报;2010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向南;石墨烯贵过黄金15倍 生产不易炒作先行[N];证券时报;2010年

6 本报特约撰稿 吴康迪;石墨烯 何以结缘诺贝尔奖[N];计算机世界;2010年

7 记者 谢荣 通讯员 夏永祥 陈海泉 张光杰;石墨烯在泰实现产业化[N];泰州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纪爱玲;石墨烯:市场未启 炒作先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9 周科竞;再说石墨烯的是与非[N];北京商报;2011年

10 王小龙;新型石墨烯材料薄如纸硬如钢[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敏;双层石墨烯的电和磁响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罗大超;化学修饰石墨烯的分离与评价[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3 唐秀之;氧化石墨烯表面功能化修饰[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4 王崇;石墨烯中缺陷修复机理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盛凯旋;石墨烯组装体的制备及其电化学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6 姜丽丽;石墨烯及其复合薄膜在电极材料中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姚成立;多级结构石墨烯/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的仿生合成及机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8 伊丁;石墨烯吸附与自旋极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梁巍;基于石墨烯的氧还原电催化剂的理论计算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10 王义;石墨烯的模板导向制备及在电化学储能和肿瘤靶向诊疗方面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蕊;甘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的合成及荧光传感的构建[D];郑州大学;2017年

2 普艳平;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微波法合成及荧光传感分析应用[D];郑州大学;2017年

3 詹晓伟;碳化硅外延石墨烯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晨;石墨烯的微观结构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5 苗伟;石墨烯制备及其缺陷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蔡宇凯;一种新型结构的石墨烯纳米器件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金丽玲;功能化石墨烯的酶学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8 黄凌燕;石墨烯拉伸性能与尺度效应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刘汝盟;石墨烯热振动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10 雷军;碳化硅上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04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304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9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