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催化邻卤芳基N-磺酰腙异构化和环化合成1H-吲唑类化合物的方法研究
[Abstract]:1 H-indazole compounds have a wide range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including anti-inflammatory, anti-cancer, anti-depressant, anti-HIV and antibiotic activities. Therefore, the study on the synthesis of 1H-indazole compounds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interest, and a lot of efforts have been devo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1H-indazole skeleto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synthesizing 1H-indazole compounds is usually prepared by diazotization or nitrite reaction of aniline or cycloaddition of azide compounds. These methods typically require highly toxic or unstable reagents, such as callosal, nitro, diazo or azide compounds, and require very harsh reaction condition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indazole is the catalytic cyclization of o-haloaryl N-sulfonyl Hydrazone. At present, some research groups have reported the synthesis of 1H-indazole compounds from 2-haloaryl N-sulfonyl hydrazone, but the E configuration has been reported. O-haloaryl N-sulfonyl Hydrazone is still not applicable. The isomerization of Con N double bonds in Hydrazone has wide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chemical transformation, so it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general, this double bond isomerization can be achieved by photochemistry or heating. In this work, we propose a new isomerization method. Under mild conditions, the isomerization of Con N double bonds in Hydrazone was realized using copper acetate monohydrate as catalyst, and then the coupling reaction of intramolecular high efficiency C-N bond was carried out. A new method for the convenient preparation of 1H-indazole by O-haloaryl N-sulfonyl hydrazone with E- / Z mixed configuration is presented. Compared with some methods reported before, this new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reagent cost, convenient operation, high yield and wide substrate range. The method has been proved to be suitable for the reaction of Yu Ke's quantity level, so it has good application value. The method is convenient for the synthesis of this kind of compounds.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淑琼,徐建华;甲氧基硫代膦酰二氯自身异构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2 刘绳熙;在光顺-反异构化反应中的“呼拉”扭转 :有机体系(英文)[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2002年02期
3 金昌磊;马波;张喜文;凌凤香;张志智;;正构烷烃加氢异构化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J];工业催化;2008年01期
4 徐会青;刘全杰;贾立明;;分子筛孔结构和酸性对碳八芳烃异构化反应性能影响[J];分子催化;2012年03期
5 李屸均,陈国权,顾运幰,耿晶波,陈尳盾,潘邦金;焦化汽油加氢异构化的初步考察[J];燃料化学学报;1965年04期
6 曹怡,武尉,明阳福,张宝文;异黄樟素光异构化反应的研究[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85年03期
7 卢兴梁;俞雄;谢良毅;;烯烃异构化反应的研究[J];有机化学;1985年06期
8 郑扬;;甲胺磷重异构化的探讨[J];农药;1986年06期
9 居冠之,马万勇,邓丛豪;硅乙烯异构化反应的理论研究——从头算水平上的热力学、动力学分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9年10期
10 李煜昶,成俊然,石素娥,吴桂萍;烯唑酮的光异构化反应的研究[J];农药;199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海;;亚硝酸离子双反应活性控制的糖的异构化[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魏瑞平;王军;顾焰波;;含双金属改性Y沸石负载磷钨酸催化剂上正庚烷临氢异构化[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张艺菲;张晓环;付琳琳;宋月芹;周晓龙;;硫酸锆基催化剂上吸附水对异构化性能的影响[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蒙;陈立伟;郭国哲;曹靖;梁莉莉;刘家成;;meso-四苯甲酰腙锌卟啉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质的研究[A];2011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马卫华;陆路德;杨绪杰;汪信;;环氧丙烷异构化产物的表征与反应机理[A];第2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杜晋轩;顾昊辉;梁战桥;王建伟;景振华;桂寿喜;;氢型沸石上乙基环己烷的异构化[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宏;韩冬;孟祥豹;张素娜;李庆;李中军;;脂肪酰腙取代果糖衍生物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李景锋;陈小春;魏太保;张有明;熊琳;;乙二醛缩二氨基二酰腙化合物的合成[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9 方江涛;王玉龙;邓乐庆;胡庆松;沈应中;;酰腙类稀土镧(钆)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A];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李乔;魏太保;张有明;;新型三足酰腙类比色阴离子受体性能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国信;啤酒花保鲜有妙法[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所艳华;铈改性载镍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正庚烷异构催化作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陈佃鹏;炔丙—联烯异构化在成环反应中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3 马卓娜;原位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研究正丁烷异构化反应机理[D];复旦大学;2003年
4 杨晓梅;长链正构烷烃在多功能催化剂上的择形异构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5 汪颖军;氧化钼基催化剂上正庚烷异构化反应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6 王磊;离子热合成磷酸铝分子筛及其催化烃类异构化反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7年
7 王剑平;铑催化的氮桥1,,6-烯炔环异构化反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惠阳;毛细管电泳在研究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光诱导顺反异构化反应及环境水样中氨和烷基胺测定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1年
9 张丽;原位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催化剂酸碱性质及正丁烷异构化反应[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汪哲明;SAPO基、长链烷烃择形异构化催化剂的结构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舟;SAPO催化剂上轻质烷烃异构化行为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苏彤;SAPO-11分子筛的合成及其烷烃异构反应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杨宗莲;铜催化炔基溴与炔两醇的偶联—异构化反应合成戊炔烯酮[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徐欣;Fe_20_3和Co_20_3掺杂的Pt/So_4~_(2-)/ZrO_2催化剂上正庚烷异构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高志国;Ni-S_2O_8~(2-)/Zr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异构化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6 张瑞;担载金属的SAPO-31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及加氢异构化反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7 邢刚冬;现场炔丙—联烯异构化在杂环合成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6年
8 赵爱娟;Pd/SAPO-41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及加氢异构化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9 徐俊;Pt/So_4~(2-)/ZrO_2催化剂成型及其异构化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10 樊荟;SAPO-11分子筛的孔结构调变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73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373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