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脱土负载型催化剂的构建及其催化制备长链脂肪酸酯
发布时间:2022-05-02 21:53
本文采用浸渍法制备蒙脱土负载型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酯化反应,制备长链脂肪酸酯,主要论述了催化剂的制备过程、表征分析及其催化制备异硬脂酸甘油酯和一种支链油脂的方法。采用浸渍法制备蒙脱土负载型催化剂,并对其加以表征分析。将蒙脱土浸渍于不同类型的无机盐溶液中,经过后续操作,得到一系列改性蒙脱土催化剂。以异硬脂酸与甘油的酯化反应为探针,考量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实验发现,以硫酸镍对蒙脱土的改性处理效果最佳。然后对制备蒙脱土负载硫酸镍催化剂(Ni-MMT)的工艺过程进行条件优化,得到合适的改性条件为:Ni~(2+)浓度为0.2 mol/L,负载时间24 h,负载温度50℃,液固比为12 mL/g。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能谱、N2物理吸附、热重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表征,以深入分析催化剂的结构、组成和性能。测试数据显示,与原料蒙脱土相比,改性蒙脱土具有显著的布朗斯特酸位和路易斯酸位,酸性得到增强,层间距明显增大,晶型保持良好,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大,平均孔径减小,无机盐分布比较均匀,并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以Ni-MMT为催化剂,催化制备异硬脂酸甘油酯。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酸醇物质的量之比为5.5、催化剂用量(基于异硬脂酸质量的百分数)为4%、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7h,在此条件下该反应的酯化率超过94%。对产物异硬脂酸甘油酯进行红外光谱和LC-MS分析,确定产物以甘油三酯为主,通过热重曲线分析可知产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并测定了产品的主要理化参数,酸值2.58mgKOH/g,羟值8.91 mgKOH/g,皂化值198.38 mgKOH/g,黏度指数为143,说明黏温性能良好,折光率n25=1.471,倾点-20℃,有良好的低温性能。以油酸为原料,经过甲酯化、环氧化、开环反应得到羟基油脂,并对催化环氧油脂和异辛醇制备羟基油脂的反应进行条件优化,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羟基油脂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12 h、反应温度90℃、醇油物质的量之比为3.4、催化剂用量3.7%,在此条件下,开环转化率达到99.57%。以Ni-MMT为催化剂,催化羟基油脂与异硬脂酸的酯化反应,制备支链油脂。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该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8 h,反应温度为190℃,催化剂用量(基于羟基油脂质量的百分数)7.5%,醇酸物质的量之比为1.5:1。在该条件下,反应的酯化率超过85%。对主要产物羟基油脂和支链油脂进行红外光谱和质谱分析,确定其主要结构,通过热重曲线分析得到产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并对两种产物测定了主要理化参数。用HFRR评价了产物异硬脂酸甘油酯和支链油脂的润滑性能,结果表明,产品达到在润滑领域的应用指标。
【学位级别】:硕士
本文编号:2383513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脂肪酸酯概述
1.3 酯化反应概述
1.3.1 酯化反应的机理
1.3.2 催化制备长链脂肪酸酯的研究进展
1.4 酯化催化剂的研究
1.4.1 固体酸催化剂概述
1.4.2 国内外关于固体酸催化剂的研究
1.4.3 无机盐催化酯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1.5 酯基润滑油的研究
1.5.1 酯基润滑油简介
1.5.2 合成酯的生物降解性
1.6 多元醇酯
1.6.1 季戊四醇酯
1.6.2 三羟甲基酯
1.6.3 甘油酯
1.7 课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7.1 课题意义
1.7.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蒙脱土负载无机盐催化剂的制备及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药品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3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活性评价
2.3.1 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
2.3.2 催化剂活性评价
2.4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2.4.1 红外光谱表征(FT-IR)
2.4.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4.3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测定
2.4.4 ICP测试
2.4.5 SEM-EDS测试
2.4.6 NH3-TPD测试
2.4.7 热重分析(TG)
2.4.8 催化剂表面酸量的测定
2.5 蒙脱土负载型催化剂制备工艺优化
2.5.1 无机盐种类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2.5.2 金属离子浓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2.5.3 浸渍时间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2.5.4 浸渍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2.5.5 液固比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2.6 催化剂的表征分析
2.6.1 红外光谱分析
2.6.2 XRD分析
2.6.3 催化剂表面性质和孔结构分析
2.6.4 催化剂负载无机盐情况的分析
2.6.5 NH3-TPD分析
2.6.6 TG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催化制备异硬脂酸甘油酯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1 实验药品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3 异硬脂酸甘油酯的制备
3.3.1 酯化催化剂的制备
3.3.2 异硬脂酸甘油酯的制备方法
3.3.3 酯化率的测定
3.3.4 异硬脂酸甘油酯的分离纯化
3.4 产物的分析与表征
3.4.1 红外光谱分析
3.4.2 液质联用分析
3.4.3 热稳定性分析
3.4.4 酸值测定
3.4.5 羟值测定
3.4.6 皂化值测定
3.4.7 黏度测定
3.4.8 折光率测定
3.4.9 倾点测定
3.5 结果讨论
3.5.1 酸醇物质的量之比的影响
3.5.2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3.5.3 反应温度的影响
3.5.4 反应时间的影响
3.6 催化制备异硬脂酸甘油酯的正交试验
3.7 产物表征及理化性能
3.7.1 红外光谱分析
3.7.2 液质联用分析
3.7.3 热稳定性分析
3.7.4 理化参数测定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催化制备支链油脂
4.1 引言
4.2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1 实验药品与试剂
4.2.2 主要仪器
4.3 支链油脂的制备
4.3.0 制备支链油脂的工艺路线
4.3.1 环氧油脂的制备
4.3.2 开环催化剂的制备
4.3.3 羟基油脂的制备
4.3.4 支链油脂的制备
4.3.5 支链油脂的分离纯化
4.3.6 开环转化率和酯化率的测定
4.4 产物的分析与表征
4.4.1 红外光谱分析
4.4.2 质谱分析
4.4.3 热稳定性分析
4.4.4 润滑性能评价
4.4.5 酸值测定
4.4.6 羟值测定
4.4.7 黏度测定
4.4.8 折光率测定
4.4.9 倾点测定
4.5 制备羟基油脂的条件优化
4.5.1 反应时间对开环反应的影响
4.5.2 反应温度对开环反应的影响
4.5.3 醇油物质的量之比对反应的影响
4.5.4 催化剂用量对开环反应的影响
4.5.5 制备羟基油脂的响应面试验设计及实验结果
4.6 制备支链油脂的条件优化
4.6.1 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4.6.2 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4.6.3 催化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4.6.4 酸醇物质的量之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4.6.5 重复试验
4.7 产物表征及理化性能
4.7.1 红外分析
4.7.2 质谱分析
4.7.3 热稳定性分析
4.7.4 润滑性能评价
4.7.5 理化参数测定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本文编号:2383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383513.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