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对溶剂分子和有机小分子荧光识别与传感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9-03-27 18:27
【摘要】:金属-有机框架(MOFs)化合物由于其特定的孔道/孔洞结构以及在气体吸附/存储与分离、化学传感、光学、磁学以及荧光检测等方面的良好性能及潜在应用而成为当前人们关心和研究的热点。本文聚焦MOFs在溶剂分子和有机小分子荧光识别及传感方面的研究工作,着重介绍该领域近期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Abstract]: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s) compounds due to their specific pore / pore structure as well as in gas adsorption / storage and separation, chemical sensing, optics, The good performance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magnetic and fluorescence detection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work of MOFs in fluorescence recognition and sensing of solvent molecules and organic small molecules.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this field is emphatically introduce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in this field is prospected.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庆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光电磁功能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光电磁功能配合物和纳米配合物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1331002,21573106)资助项目
【分类号】:O641.4;O65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容,魏雁声,武法,刘长松;有机小分子对两种萘酚三元包络物室温q泄獾挠跋靃J];分析化学;1998年01期

2 沈利英;陈肖卓;于海涛;梁刚;;刺激响应型有机小分子凝胶的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9年03期

3 高伟;余能富;涂业苟;幸伟年;;过渡金属和有机小分子共催化反应的进展[J];江西林业科技;2013年06期

4 李楠;刘伟军;龚流柱;;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最新进展[J];化学进展;2010年07期

5 金莲姬;张珉;苏忠民;史丽丽;赵亮;;单壁碳纳米管内包合有机小分子(乙炔、乙烯和乙烷)结构的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4期

6 陆天华;霍延平;方小明;欧阳新华;;可湿法加工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13年10期

7 张诺;吴丹;韩颜颜;蔡燕燕;李茹;赵燕芳;魏琴;;核酸与有机小分子反应机理的荧光特性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06期

8 朱铿,李娜,李克安,童沈阳;蛋白质与有机小分子反应机理的研究[J];化学试剂;1999年01期

9 刘静;房喻;;有机小分子胶凝剂研究取得新进展[J];科学通报;2008年17期

10 陈金娥;张海容;;β-环糊精/萘酚对有机小分子识别作用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海宇;陈传峰;;新型有机小分子凝胶[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2 刘重阳;管爱国;吴国章;;聚丙烯酸酯/有机小分子杂化材料的阻尼增效机理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结构与性能[C];2013年

3 金莲姬;张珉;苏忠民;;C_(60)内嵌有机小分子及其性质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龚流柱;;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多组分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陈刚;丁奎岭;;吡咯烷基磷酸酯类有机小分子催化的Michael加成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不对称催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徐春祥;薛清华;徐洪光;唐洁影;张俊祥;崔一平;;多孔氧化铝/有机小分子复合体系中的发光现象[A];第九届全国发光学术会议摘要集[C];2001年

7 吴海虹;孙彩霞;刘月明;吴鹏;;固载有机小分子催化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刘晓娟;逯乐慧;;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的设计及其在有机小分子检测中的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符永鹏;林奇;魏太保;张有明;;长链芳酰腙的合成及凝胶性能研究[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徐利文;;复合型金属/有机小分子协同活化催化若干有机合成反应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渭娜;含氧有机小分子与氧化铈表面相互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2 石岩;有机小分子及金属催化含氮杂环化合物的构建[D];南京大学;2013年

3 莫磊;(1)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及(2)稳定的苯并异吡喃盐与双官能团苯乙烯的串联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4 高婷;有机小分子吸收能的精确计算: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芳;单电荷有机小分子可控组装与膜功能化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6 王帮根;从均相到多相:若干手性有机小分子不对称催化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傅玉琴;脯氨酸衍生的新型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及其催化不对称碳—碳键形成反应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8 梁丽娇;磷酸根阴离子家族与有机小分子的特异性识别及其光分析化学[D];西南大学;2012年

9 林华;双吲哚甲烷类化合物以及有机小分子催化的手性胺类化合物的合成[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尹国辉;有机小分子催化3-硝基-2H-色烯和3-硝基-1,2-二氢喹啉的手性合成[D];天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恋;金属钌卟啉利用X-ray单晶衍射法鉴定有机小分子的结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程贺龙;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及其在Michael/Mannich反应中的催化应用[D];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

3 夏倩;环境响应有机小分子凝胶的制备及应用[D];复旦大学;2012年

4 杨洪宝;双组份有机小分子凝胶的合成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汤忠凯;有机小分子及铱催化构建3-取代氧化吲哚骨架的手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6 卢新云;基于有机小分子与金属共催化的分子内不对称Aldol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唐泽彪;含氰基的A-D-A型有机小分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平;新型有机小分子凝胶剂的合成、组装及性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张建;醇溶性有机小分子阴极界面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及在有机光伏器件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10 刘丽丽;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NH_2-UIO-66和Eu/Zr-MOFs的合成、结构及对有机小分子和F~-离子的荧光传感作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48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448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3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