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含氮氧金属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反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19 22:19
【摘要】:含氮氧的金属化合物由于具有较强的可协调的空间电子效应,在聚合反应、氢膦化反应、Meerwein-Ponndorf-Verley(MPV)反应中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效果以及独特的光学性能。氮氧配位的过渡金属催化剂被认为是MPV反应最高效的催化体系。随着反应工业化与友好型环境的要求,如何使用地球上充足且低毒的主族金属替代贵金属在过渡金属催化反应中应用,进而开发低毒、廉价、高效的MPV反应催化剂成为化学工作者关注的热点。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将含氮氧的双齿或三齿配体化合物与主族金属试剂反应生成具有不同结构类型的金属化合物,通过氮氧配体对中心主族金属的调节作用与异核双金属化合物不同金属间的协同效应来实现替代过渡金属催化剂完成高效催化MPV反应。对所合成的氮氧金属化合物进行完整的结构表征,获得其详细的结构性质,并应用于MPV催化反应和机理研究。特别是探讨含氮氧异核双金属化合物的结构性质与MPV催化反应之间的关联性,以期获得高效的MPV反应催化剂,并探究双金属化合物在催化MPV反应中的机理,以及为双金属催化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撑。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N,O-双齿配体化合物2-1~2-4分别与AlMe3和金属镁试剂(nBu2Mg、MgBr2、MeMgBr)反应合成六个甲基铝化合物2a~2f、七个N,O-双齿镁化合物(2g,2i,2j,2k,2m,2n和2o)与两个中间体含锂的化合物(2h和2l)。以上合成的N,O-双齿金属化合物全部获得单晶结构并经过NMR和元素分析鉴定。四个N,O-双齿铝化合物2a~2d应用于催化醛酮类化合物生成一级或二级醇的MPV反应中均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其中2a作为催化剂,加载量为5%mol,15分钟,在无溶剂条件下催化苯甲醛生成苄醇的活性最高,催化效果最好,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羰基化合物都能高效、高选择性地转化为相应的醇,而且没有伴随Tishchenko或羟醛缩合的副反应。四个镁原子上取代基为溴原子的N,O-双齿镁化合物(2i,2j,2m和2n)用于催化酮类化合物催化制备二级醇的MPV反应,当KOH存在时它们都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高的选择性。其中具有七元环的N,O-双齿镁化合物2n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效果,对芳香酮和脂肪酮都有较高的产率。此外,我们分别对N,O-双齿铝与N,O-双齿镁化合物在催化MPV反应中可能的机理进行了推测。2.提供了一种易于用n-BuLi选择性活化TMEDA分子甲基的C-H键并合成新型N,N,O-三齿配体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是在N,N-二甲基苯胺存在时,n-BuLi对TMEDA的甲基选择性去氢后与羰基化合物加成、水解,进而获得相应的目标化合物。尽管文献报道中TMEDA对n-Bu Li有解聚和配位的作用,通常条件下不会被n-BuLi锂化,但该方法不仅能够锂化TMEDA甲基的C-H键,而且具有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时间短等优点,可使TMEDA在合成化学中的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展。3.成功合成三个N,N,O-三齿配体化合物HOC(CH2)5CH2N(Me)CH2CH2NMe2(3-1),HOC(CH3)(Ph)CH2N(Me)CH2CH2NMe2(3-2)和HOC(CH2)4CH2N(Me)CH2CH2NMe2(3-3),并通过核磁、元素分析等技术进行结构表征。化合物3-1的溴酸盐被培养获得3a的单晶结构。此外,3-1与不同的金属试剂反应得到八个N,N,O-三齿金属化合物,三个同核的镁化合物(3b~3d)与五个含金属锂的异核双金属化合物,其中包括两个Mg-Li化合物(3e,3f)和三个Al-Li化合物(3g~3i)。通过X-Ray单晶衍射、核磁1H,13C,7Li,27Al NMR、元素分析等技术对其结构完全表征,并对双金属化合物3e~3i的合成过程与结构特点进行讨论。将N,N,O-三齿金属化合物3b~3d用于催化MPV反应,催化结果表明,Mg-Li化合物3e在无溶剂条件下催化反应的活性最高,明显高于其相应的单核金属前体3d。主要原因是由于是由于镁和锂对3e的协同效应增强了金属中心的路易斯酸性和亲电性,使得进攻苯甲醛的几率增大。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43.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士逯;;电镀使用的主要金属化合物性质(一)[J];电镀与精饰;1987年03期

2 王士逯;;电镀使用的主要金属化合物性质(二)[J];电镀与精饰;1987年04期

3 王士逯;;电镀使用的主要金属化合物性质(三)[J];电镀与精饰;1987年05期

4 刘金贵;;金属化合物的前景可观[J];上海金属.有色分册;1988年03期

5 王士逯;;电镀使用的主要金属化合物性质(五)[J];电镀与精饰;1988年01期

6 彭铁辉;金属化合物热容计算公式[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马怀柱;余永飞;叶钟文;;对氧气和水汽敏感的有机镧系金属化合物单晶分装技术[J];化学通报;1988年10期

8 张正之;王序昆;于Ya;;高还原性的单核羰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及反应[J];化学通报;1990年11期

9 David John Cole-Hamlltom;阎圣刚;;烷基金属化合物的制备[J];低温与特气;1993年02期

10 成运;违背常理的金属化合物[J];国外科技动态;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春光;李伟聪;程珏;;二价金属化合物催化苯酚与甲醛反应及结构表征[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2 陈霞;郗芳;李文叶;刘滇生;;桥联吡啶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3 贾俊;刘玉霞;刘一真;刘振中;陶京朝;;聚合物固载芳亚胺环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A];第三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4 武志坚;王静;;半金属化合物理论研究[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唐晓燕;李红喜;;含季铵盐型两性硫醇(酚)配体的第11和12族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化学[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6 王涛;郝新奇;牛俊龙;龚军芳;宋毛平;;新型Pd-CNN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媛媛;张明瑜;陈保国;张坚;孙家钟;;B_(32)及其金属化合物MB_(32)的结构和稳定性的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庄永忠;曹昌盛;彭宇;庞广生;施展;史延慧;;双核NHC钯金属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杜燕萍;胡满成;李淑妮;;[Rb_2(HSsal)](H_2O)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赵海燕;蔡斌;杨柏枫;贺欢;杨国昱;;3d-4f金属取代、修饰及连接的金属-氧簇的合成与结构[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邹平飞 李坚;3.2亿元金属化合物项目落户城东港区[N];九江日报;2011年

2 ;日本开发出微粉末熔射技术[N];中国冶金报;2002年

3 田书振;一种氧化铝吸附剂的制备方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华宇鹏;含氮氧金属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反应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7年

2 杨龙华;金属化合物和金属酶催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3 施成龙;过渡族硫系半金属化合物的核磁共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7年

4 袁世芳;氮杂烯丙基金属化合物合成表征及催化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5 杨杰;气氛和金属化合物对飞灰二恶英低温影响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白生弟;硅桥联双脒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和硅基取代甲基锂与腈的反应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7 李灿;计算机模拟金属化合物电子结构,晶体结构及其性能[D];吉林大学;2011年

8 段新娥;多齿氮配体金属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9 彭磊;基于过渡/稀有金属化合物纳米材料环境微污染物电化学传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

10 万莉;新型[NXO](X=N,C)三齿配体的设计、IVB族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及在烯烃聚合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巧;吡咯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及催化反应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2 赵建平;基于脒基的铝、钾、钴金属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D];山西大学;2015年

3 李婕;胍基金属化合物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4 云维采;金属化合物对木材的阻燃改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5 廖红云;双吡啶亚胺异吲哚稀土金属烷基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在共轭二烯烃聚合中的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6 吴强;金属化合物内填充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多孔薄膜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7 尹书剑;煤焦—NO反应中氮迁移规律的试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8 刘雅绮;Mg-Al-Ce合金金属化合物相结构稳定性和弹性性能的计算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9 陈雷;金属化合物与胺共催化的炔—羰复分解反应合成芳香酮衍生物[D];兰州交通大学;2017年

10 李华;茶多酚及其金属化合物构效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61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461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6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