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无机阳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英文)

发布时间:2019-06-04 22:49
【摘要】:研究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理解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沉淀和溶解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但关于两者相互作用的相关理论模型鲜有报道。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根阴离子(DBS~-)与阳离子(Na~+,Mg~(2+)和Ca~(2+))在溶液内及气/液界面处的相互作用。在溶液内,在两种不同溶液环境中(水相和正十二烷)构建DBS~-/阳离子相互作用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DBS~-能够与阳离子以双齿结构稳定结合。DBS~-与阳离子的结合能不仅取决于参与的无机盐离子种类,还与溶剂的性质有关。在气/液界面处,DBS~-与六个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的水合物DBS~-·6H_2O最为稳定。但是,无机盐离子的引入会严重破坏DBS~-·6H_2O水合物的水化层结构。本文定义无量纲参量def用来对水化层结构的变化程度进行评价。无机盐离子对DBS~-·6H_2O水化层结构破坏程度的顺序为:Ca~(2+)Mg~(2+)Na~+。电荷分析结果表明水化层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头基与阳离子的相互作用中起了重要作用。
[Abstract]: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nionic surfactants and cation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recipitation and dissolution of anionic surfactants, but the related theoretical model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nionic surfactants and cations are rarely reported. In this pap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aurylbenzene sulfonic acid anion (DBS~-) and cations (Na~, Mg~ (2) and Ca~ (2) in solution and at the gas / liquid interface has been studied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In the solution, the DBS~-/ cationic interact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and optimized in two different solution environments (aqueous phase and n-Dodeca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DBS~- can bind stably to cations in double dentate structure. The binding energy of DBS ~-to cations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type of inorganic salt ions involved, but also on the properties of solvents. The hydrate DBS~- 6H2O form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DBS~- with six water molecules is the most stable at the gas / liquid interface. However, the introduction of inorganic salt ions will seriously destroy the hydration layer structure of DBS~- 6H _ 2O hydrate. In this paper, the dimensionless parameter def is defined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change of hydration layer structure. The order of damage of inorganic salt ions to the structure of DBS~- 6H _ 2O hydration layer is as follows: Ca~ (2) Mg~ (2) Na~. The results of charge analysis show that the hydration lay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DBS) head group and cations.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山东省高校新能源物理与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supported by the Petro China Innovation Foundation,China(2015D-5006-0213)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China(14CX02221A,14CX06157A)~~
【分类号】:O64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东来,孙晓平;密度泛函理论和从头算对1,3,5,7-四硝基立方烷的比较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张秀荣;高从花;刘小芳;;双原子氟化物分子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3 刘存海;张勇;刘芬芬;江炎兰;;香兰素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2年12期

4 王友娟;赵东波;荣春英;刘述斌;;水团簇构象稳定性起源和本质的密度泛函理论与量子分子动力学研究(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3年10期

5 蔡钧,刘洪来,胡英;非均匀链状分子系统的密度泛函理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6 戴瑛,黎乐民;密度泛函理论处理激发态与多重态结构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1年03期

7 汪敬,顾健德,田安民;5-硝基-1-氢-四唑衍生物热分解机理的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刘梅堂,牟伯中,刘洪来,胡英;修正的格子空间的密度泛函理论在狭缝中的应用[J];物理化学学报;2004年06期

9 孙晓萍;王东来;;醌及其衍生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周国萍;王一波;;磷酸与水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忠志;;概念密度泛函理论的化学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徐辉;黄永民;刘洪来;;基于状态方程的动态密度泛函理论[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李小童;李生华;庞思平;于永忠;罗运军;;高氮含能材料3,6-二硝基-1,2,,4,5-四嗪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论文集[C];2007年

4 李佳;姚建华;;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2,4-二氯苯氧乙酸水解机理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5 林冰;王一波;胡宗超;;亲金属效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秀敏;黄逸凡;吴德印;任斌;田中群;;对巯基苯胺分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7 顾芳;洪晓钟;李江涛;王云明;张雅楠;;受限空间内氢键流体相平衡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5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中的理论问题[C];2013年

8 龚学庆;张洁;Fendy Chen;尹丽丽;王海丰;胡佩君;卢冠忠;;稀土催化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潘清江;郭元茹;;大分子锕系配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黄荣;罗文丽;吴德印;田中群;;腺嘌呤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昕;光电功能铱配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Elnoor Abbakar Abdelrahman Noh;利用对称性破损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对含顺磁离子与有机自由基配合物磁学性质的量子化学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周迪;均相与非均相气泡/液滴成核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4 谢湖均;生物相关体系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爨谦;二氧化钛的表面结构、化学吸附及其光催化特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6 肖海燕;原子和分子在Rh(111)表面吸附行为的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贺伟;纳米及表面体系分子吸附的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王建国;等离子体转化甲烷之实验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吕振刚;掺杂ZrO_2电解质的制备、性能及其导电性的DFT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周婷;双锰基水氧化仿生分子催化剂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文艳;星型分子结构与电荷转移特征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玉芳;氮杂芳香类高能化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3 荣春英;密度泛函对含铁多重态体系的理论和计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赵云;铈基催化剂催化氧化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5 全洁丽;铝基催化剂氟化反应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6 杨丙星;实验制备条件下纳米二氧化钛的形貌控制及表面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7 雷利平;新型铱金属配合物电子结构及光谱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袁金焕;金属铈基催化剂上甲醛催化氧化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9 蒋仕宇;铈基催化剂上甲醛催化氧化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10 高贫;亚酞菁衍生物结构和性能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93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493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5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