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静电纺丝技术构建非酶传感界面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04 08:58
【摘要】:近年来,生物传感器在医疗诊断、食品工业、生物技术等诸多领域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因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成本低、能实时监测等特点而备受关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包括酶传感和非酶传感两种。由于生物酶不稳定且容易失活、固定步骤复杂、成本高昂等缺点而限制了电化学酶传感器的发展。纳米材料的发展为构建特异催化活性表面提供了更多可能,推动了整个电化学非酶传感器的发展。为了深入地理解各种纳米材料在电化学非酶传感器中所起的作用,根据需要制备满足需求的纳米材料,设计更加高效理想的非酶传感器,我们在综述电化学非酶传感器发展和常用的电极修饰材料的基础上,展开实验,研究了纳米材料的组成和检测体系对电化学非酶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全文内容如下:1、由于固态催化剂的性质是由在原子水平的表面化学组成和结构所决定,还受催化剂的形貌、分散度、晶粒大小和表面特性等影响。为了研究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对其催化生物小分子性能的影响,我们选用静电纺丝技术,通过实验参数的调控纺织了一批尺寸大小和微观结构非常相似的WO3,Co3O4和CoWO4纳米纤维,研究了这些纳米纤维的物质组成对其生物催化能力的影响。电化学结果表明二元金属氧化物CoWO4纳米纤维对H_2O_2氧化呈现出显著的电催化活性,明显优于相同织构的WO3和Co3O4。这一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对非酶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其理想的测试电位密切依赖于检测电极表面催化剂的化学组成。2、我们的第一个工作证明了纳米材料的化学组成与其电催化生物小分子的活性密切相关,纳米材料本身的电化学反应会介导它参与的催化反应,我们第一个工作中的设计的二元金属氧化物的催化活性优于一元金属氧化物,但又该如何设计多元金属氧化物呢?在本工作中,我们将二元金属氧化物的阴离子保持不变,选择具有电活性Ni2+和非电活性Ca2+的两种金属离子,仍然用电纺技术制备出具有相似形貌和微观结构的一维CaMoO4和NiMoO_4纳米纤维。以它们作为非酶葡萄糖传感器的修饰电极电极材料,研究了他们电催化能力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NiMoO_4传感器对葡萄糖的催化活性比大多数报道的NiO和Co3O4催化剂高,甚至高于CaMoO4,这一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的组成相似时,可以参与反应的金属活性中心越多,其催化活性越高。这个工作为设计优异的非酶葡萄糖传感催化剂提供一个新的路径。3、大多数纳米材料在碱性体系中检测生物分子的催化活性高,但是碱性体系不利于生物分子实时分析。事实上,在中性体系中的生物检测更接近于实际的生物体系。为了探究不同的检测体系对生物催化活性的影响,我们基于电纺技术设计合成了相似微观结构的NiO和SnO2纳米管应用于非酶传感器中。实验结果表示纳米材料在碱性体系中检测生物分子的催化活性高于中性体系,纳米材料本身的电化学反应的在碱性体系中更容易进行,通过介导反应加强对生物分子的催化,而本工作中发现两性氧化物SnO2在碱性体系中的电化学性质不稳定,在中性体系中检测H_2O_2时更稳定且催化活性更好,更接近实际的生物体系,这为电化学非酶传感器找到类似的仿生酶和特定催化剂纳米材料修饰在电极表面提供了一个新的希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Q340.64;O65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纳米材料[J];新型建筑材料;2000年09期

2 杜仕国,施冬梅,邓辉;纳米材料的特异效应及其应用[J];自然杂志;2000年02期

3 ;纳米材料 新世纪的黄金材料[J];城市技术监督;2000年10期

4 ;什么是纳米材料[J];中国粉体技术;2000年05期

5 邹超贤;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J];广西化纤通讯;2000年01期

6 吴祖其;纳米材料[J];光源与照明;2000年03期

7 ;纳米材料的特性与应用方向[J];河北陶瓷;2000年04期

8 沈青;纳米材料的性能[J];江苏陶瓷;2000年01期

9 李良训;纳米材料的特性及应用[J];金山油化纤;2000年01期

10 刘冰,任兰亭;21世纪材料发展的方向—纳米材料[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少强;邱化玉;;纳米材料在造纸领域中的应用[A];'2006(第十三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宋云扬;余涛;李艳军;;纳米材料的毒理学安全性研究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4 钟家湘;葛雄章;刘景春;;纳米材料改造传统产业的实践与建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5 高善民;孙树声;;纳米材料的应用及科研开发[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1年

6 ;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7 金一和;孙鹏;张颖花;;纳米材料的潜在性危害问题[A];中国毒理学通讯[C];2001年

8 张一方;吕毓松;任德华;陈永康;;纳米材料的二种制备方法及其特征[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古宏晨;;纳米材料产业化重大问题及共性问题[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10 马玉宝;任宪福;;纳米科技与纳米材料[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建人;我国出台首批纳米材料国家标准[N];中国建材报;2005年

2 记者 王阳;上海形成纳米材料测试服务体系[N];上海科技报;2004年

3 ;纳米材料七项标准出台[N];世界金属导报;2005年

4 通讯员 韦承金邋记者 冯国梧;纳米材料也可污染环境[N];科技日报;2008年

5 廖联明;纳米材料 利弊皆因个头小[N];健康报;2009年

6 卢水平;院士建议开展纳米材料毒性研究[N];中国化工报;2009年

7 郭良宏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江桂斌 中国科学院院士;纳米材料的环境应用与毒性效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记者 任雪梅 莫璇;中科院纳米材料产业园落户佛山[N];佛山日报;2011年

9 实习生 高敏;纳米材料:小身材涵盖多领域[N];科技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李军;纳米材料加速传统行业升级[N];中国化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杨;功能化稀土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生物成像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艳丽;基于氧化钛和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量存储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3 吴勇权;含铕稀土纳米材料的功能化及其生物成像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曹仕秀;二硫化钨(WS_2)纳米材料的水热合成与光吸收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5 廖蕾;基于功能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催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胥明;一维氧化物、硫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功能化与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7 李淑焕;纳米材料亲疏水性的实验测定与计算预测[D];山东大学;2015年

8 范艳斌;亚细胞水平靶向的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D];复旦大学;2014年

9 丁泓铭;纳米粒子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理论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10 骆凯;基于金和石墨烯纳米材料的生物分子化学发光新方法及其应用[D];西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升珲;基于静电纺丝技术构建非酶传感界面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2 向芸颉;卟啉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刘武;层状纳米材料/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与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小芳;基于纳米材料/聚合膜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应用于生物小分子多组分的检测[D];西南大学;2015年

5 王小萍;基于金纳米材料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郭建华;金纳米材料的修饰及其纳米生物界面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7 魏杰;普鲁士蓝纳米粒子的光热毒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华艳;改性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9 胡雪连;基于纳米材料的新型荧光传感体系的构筑[D];江南大学;2015年

10 黄樊;氧化钴基催化材料形貌、晶面控制与催化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09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509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3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