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一个简便快速测定CO的纳米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光谱法

发布时间:2019-07-25 09:52
【摘要】:CO主要由火焰或烤炉等碳的不完全燃烧所产生,是一种常温下为无色、无臭的有毒气体,人们受一氧化碳的污染在慢性中毒时完全意识不到它,有时甚至有舒适的感觉,这些特性更增加了它的危害性。因此,探索简便快速灵敏的CO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pH 7.2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一氧化碳还原HAuCl_4生成近似球形的金纳米粒子(NG),其平均粒径为45 nn,在1.70,2.20和9.70 keV处产生3个金元素的能谱峰,在540 nm处产生一个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吸收峰。采用分光光度法优化了分析条件,选择磷酸盐缓冲缓冲溶液的pH为7.2,磷酸盐缓冲浓度为40 mmoL·L~(-1),HAuCl_4浓度为40.0μg·mL~(-1),反应时间为5 min。在选定条件下,CO浓度在0.2~8.75μg·mL~(-1)范围内与其SPR吸收峰峰值成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μg·mL~(-1)CO。考察了共存物质对测定1.0μg·mL~(-1)CO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相对误差在±5%之内,200倍的SO_3~(2-),PO_4~(3-),SO_4~(2-)、C_3~(2-),NO_3~(-);100倍的Zn~(2+),K~+,BrO_3~-,Na_2S,乙醇,甲醇;80倍的Ni~(2+),Cr~(3+),Co~(2+),Ca~(2+),Mg~(2+),Fe~(3+),葡萄糖,pb~(2+),Al~(3+),SeO_3~(2-),Na_2S_2 O_3,甲醛;50倍的Mn2+不干扰测定。这表明该SPR光度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采用本法测定了空气样品中CO含量,结果与气相色谱法一致,相对误差在1.8%~4.2%之间。
【图文】:

一个简便快速测定CO的纳米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光谱法


图1邋COHAuCU体系的透射电镜和能谱图

一个简便快速测定CO的纳米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光谱法


图1邋COHAuCU体系的透射电镜和能谱图
【作者单位】: 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165005,21267004,21367005,21307017,21465006,21477025,21467001)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GXNSFFA019003,2014GXNSFAA118059)资助
【分类号】:O65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甄开吉,毕颖丽,曹亚安,胥勃,陈维哲;CO在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上的吸附研究[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6年01期

2 廖代正,姜宗慧,孙建业,王耕霖;轴上水配位的十四元六氮大环Co(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反常磁性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85年09期

3 许蓉珠,刘香段,吴庆和;气相色谱法分析~(60)Coγ辐照前后的白酒成分[J];原子能科学技术;1989年02期

4 曾文茹,李疏芬,周允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燃烧特性以及CO和CO_2的生成机理[J];燃料化学学报;2002年02期

5 张东;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CoⅡ[J];冶金分析;2003年05期

6 崔颖娜;尹静梅;高大彬;周广运;贾颖萍;;光化学方法活化CO_2为CO的研究进展[J];天然气化工;2005年06期

7 陈文;王存文;应卫勇;余传波;吴元欣;;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CO、CO_2在Rh-Mn-Li/SiO_2催化剂上的化学吸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刘志刚;周仁贤;郑小明;;过渡金属修饰对铜铈催化剂在选择性脱除CO反应中催化性能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年03期

9 李赣;张志;汪小琳;;二氧化铀对CO和CO_2的吸附热力学[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1年03期

10 杜芳林,,崔作林,张志琨;CO在纳米铜催化剂上的氧化行为[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峨山;王艳霞;陈超;;低密度无铬铁系CO高温变换催化剂的研制及性能测定[A];第2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谢智中;曹军;方维海;;镍络合物催化还原CO_2生成CO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汤文岐;张艳;王彩凤;陈苏;;前端聚合快速制备聚(丙烯酰胺-co-甲基丙烯酸羟丙酯)荧光纳米复合水凝胶材料的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功能高分子[C];2013年

4 张喜盈;杨恩翠;赵小军;;由三唑-羧酸混合磁桥构筑的CoⅡ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及磁行为[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5 林健斌;陈小明;;具有类CsCl拓扑的Co~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磁性[A];中国晶体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卢静;王素娜;窦建民;;具有二重穿插拓扑结构的手性Co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结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7 韩松德;宋伟朝;赵炯鹏;刘遂军;卜显和;;具有[Co_(24)]大环的多核钴化合物的合成与磁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张大峰;刁鹏;王静懿;项民;张琦;;金纳米粒子对CO电化学催化氧化的稳定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沈美庆;赵敏伟;王军;安源;;CO脉冲研究铈锆固溶体的储放氧性能[A];第四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赵丽萍;季生福;银凤翔;陈能展;刘辉;李成岳;;Co_(1-x)Mg_xO/Al_2O_3/金属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化学工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集锦;和频光谱对CO在Pd单晶和纳米粒子上的吸附和催化氧化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房玉真;纳米钙钛矿催化剂用于CO加氢反应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刘志刚;富氢气氛中CO选择氧化用纳米铜铈催化剂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龚磊;金属氧化物对铜铈催化剂富氢条件下CO优先氧化性能的影响[D];南昌大学;2012年

5 沈悦欣;负载型钯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对CO低温氧化的催化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普;CO在贵金属电极表面吸附及氧化的电化学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高正虹;CO催化偶联反应机理和杂质对催化剂活性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2年

8 王学海;负载型γ-Al_2O_3催化剂上CO还原SO_2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6年

9 王永钊;Co_3O_4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CO低温氧化催化性能[D];山西大学;2007年

10 张媛;大孔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用于H_2中CO优先氧化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婷婷;Co催化剂上F-T合成反应中碳链形成机理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代倩子;氯掺杂催化剂Ni(Clx)/CeO_2的制备及其CO选择甲烷化反应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王超;富氢气体中CO选择性氧化催化剂考察[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4 陈居玲;基于水基电极的CO电化学气体传感器[D];郑州大学;2012年

5 韩明梅;水热法制备的氧化铈为载体的负载型金催化剂对CO催化氧化反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6 邹清华;硫氧芴-co-芴类聚合物的合成和发光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石婕暄;以提高化学发光强度为导向的碳量子点的功能化及其对Co(Ⅱ)高选择性的传感[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8 蔡丽莉;CO低温催化氧化Pd-Fe催化剂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嘉;富氢中CO优先氧化的CuO/Ce_(1-x)Zr_xO_2-Al_2O_3催化剂[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9年

10 马长青;金属载体催化剂催化CO气相偶联合成草酸二甲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19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519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c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