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微乳电动色谱的定量结构保留关系研究
【图文】:
3.4不同微乳体系下的LSER方程收集26个不同结构的小分子中性化合物,以表2中的微乳体系作为分离介质,测定溶质的保留因子,用SPSS19.0进行保留因子与溶质描述符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建立LSER方程,结果见表5。PDA鄄208nm4t(min)Amplitude(AU)0.0170.0100.0050.000-0.005-0.0070.01512345081216202428323640图1ME5作为分离介质检测3种化合物的典型色谱图Fig.1RepresentativechromatogramofthreetestcompoundsinME5system1.dimethylsulfoxide(DMSO);2.Benzamide;3.o-Toluidine;4.2-Naphthol;5.Dodecylbenzene.总体上看,实验中得出的各个微乳电动色谱体系的LSER方程系数都比较接近,其中v和b的系数绝对值较大,表明溶质的体积和氢键碱性对溶质保留贡献较大。v绝对值较大表明体系中油滴形成腔穴对溶质保留所需能量低于水相;b值为负值表明微乳氢键碱性小于缓冲液,随着溶质氢键碱性的增加将不利于溶质进入假固定相中。a值在各体系LSER方程中大部分为负值且接近于0,表明溶剂氢键受体能力在油水两相间的性能相似;s和e的绝对值较小,表明在溶质保留机制中偶极/极化率和溶质分子与溶剂的π或n电子的作用较弱[7,17]。微乳相对于胶束溶液来说,主要不同在于加入了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18],本研究系统比较了不同油相种类和含量对体系特征的影响。从表5表4同批次微乳保留时间和保留因子测定的重复性Table4Inter-dayprecisionofretentiontimeandretentionfactorsinmicroemulsionelectrokineticchromatography(MEEKC)forthesamebatchofmicroemulsion化合物Compounds保留时间Retentiontime(min)精密度RSD(%)保留因子Retentionfactors(
3.4不同微乳体系下的LSER方程收集26个不同结构的小分子中性化合物,以表2中的微乳体系作为分离介质,测定溶质的保留因子,用SPSS19.0进行保留因子与溶质描述符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建立LSER方程,结果见表5。PDA鄄208nm4t(min)Amplitude(AU)0.0170.0100.0050.000-0.005-0.0070.01512345081216202428323640图1ME5作为分离介质检测3种化合物的典型色谱图Fig.1RepresentativechromatogramofthreetestcompoundsinME5system1.dimethylsulfoxide(DMSO);2.Benzamide;3.o-Toluidine;4.2-Naphthol;5.Dodecylbenzene.总体上看,实验中得出的各个微乳电动色谱体系的LSER方程系数都比较接近,其中v和b的系数绝对值较大,表明溶质的体积和氢键碱性对溶质保留贡献较大。v绝对值较大表明体系中油滴形成腔穴对溶质保留所需能量低于水相;b值为负值表明微乳氢键碱性小于缓冲液,随着溶质氢键碱性的增加将不利于溶质进入假固定相中。a值在各体系LSER方程中大部分为负值且接近于0,表明溶剂氢键受体能力在油水两相间的性能相似;s和e的绝对值较小,表明在溶质保留机制中偶极/极化率和溶质分子与溶剂的π或n电子的作用较弱[7,17]。微乳相对于胶束溶液来说,主要不同在于加入了助表面活性剂和油相[18],本研究系统比较了不同油相种类和含量对体系特征的影响。从表5表4同批次微乳保留时间和保留因子测定的重复性Table4Inter-dayprecisionofretentiontimeandretentionfactorsinmicroemulsionelectrokineticchromatography(MEEKC)forthesamebatchofmicroemulsion化合物Compounds保留时间Retentiontime(min)精密度RSD(%)保留因子Retentionfactors(
【作者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202501)资助~~
【分类号】:O657.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一农;解新安;李雁;李璐;潘永华;何康基;;U型微乳水相增溶过程微观结构的模拟[J];化工学报;2012年06期
2 唐康健;刘阳;印志磊;曹学静;于吉红;徐如人;;油包水型微乳中层柱状磷酸锆的制备与表征[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1期
3 冷立健;袁兴中;曾光明;黄华军;王雪丽;段严;祝慧娜;李辉;;醇对柴油微乳体系性能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3年07期
4 游毅;龙云霞;郑欧;赵剑曦;;C_(12)(n)-4-C_(12)(n)·2Br头基尺寸对W/O微乳界面组成和结构的影响[J];物理化学学报;2007年03期
5 谢静;张迎庆;皮建斌;糜志远;;微乳形成机理及其药物X椚茏饔玫难芯拷筟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年09期
6 程宏英;刘家辉;叶进;屠一锋;;十二烷基硫酸钠微乳色谱体系中pH值对其电渗流行为与微结构的影响[J];分析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7 朱志鑫,党志,文震;超临界CO_2微乳体系及其应用[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5年05期
8 完茂林;鲁传华;张玉莲;吴鸿飞;;醇的链长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微乳增溶水量的影响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9 余晓璐,梁明霞,王英玲,张贺,张玉喜;醇对阴离子型微乳体系的影响[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张丽,张冬柏,马季铭,程虎民,齐利民;非水反相微乳的加溶与电导性质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颜华;高绍康;郑欧;赵剑曦;;水/C_(12)-EO_x-C_(12)-2Br/正庚烷/正己醇微乳体系界面组成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2 朱明山;陈鹏磊;刘鸣华;;Ag/AgX/氧化石墨烯复合物在微乳体系中的可控制备及其在太阳光照下催化性能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红兰;分散液滴的尺寸对含水和非水微乳体系临界行为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韩玉淳;微乳体系中酯化反应的催化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曹小妹;金属离子对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钠盐微乳体系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3 李学杰;DBSA微乳催化酯化反应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杭栋;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微乳毛细管电动色谱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11年
5 汪小娅;鼠李糖脂在微乳毛细管电动色谱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09年
6 张淼;拟三元系微乳相图与其粘度、电导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7 盛建伟;微乳毛细管电动色谱微乳微结构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8 余美娟;离子液体对胶束和微乳微结构的影响及其在电动色谱中的应用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20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520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