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米粒子单层膜表面SPR催化反应的原位SERS研究
【图文】:
布斯自由能,因此,纳米粒子在两相界面处聚集为热力学自发过程.然而,两相界面处的吸附能垒又在动力学上抑制纳米粒子的自发吸附.经过系统的理论计算可知,强电解质、疏水性的包裹及表面活性剂的修饰有利于纳米粒子克服能垒到达两相界面处[20].所制备的金纳米粒子表面修饰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能有效地帮助其克服界面吸附能垒,从而自发地聚集在界面处[21].这一界面聚集过程较为缓慢,40℃下,在界面处获得排列致密的AuMLF需要16h.因此通过控制组装的时间,可获得不同致密性的AuMLF.由图1可知,在整个过程中,金纳米粒子始终以单层的形式存在,首先形成了小的聚集体,然后不断长大,最后全部连接在一起形成了致密的单层膜(图1d).需要指出的是,AuMLF可牢固地负载于硅片表面并保持整体的形貌稳定性,在表面修饰分子过程中不会脱落,这有利于本文后续的研究.选用对氨基苯硫酚(para-aminothiophenol,PATP)为探针分子,利用不同致密性的AuMLF研究了SPR催化反应与粒子膜致密性的关系.2.2不同致密性AuMLF的SERS均匀性研究当金纳米粒子在界面处未达到最大覆盖度时,纳米粒子呈无序随机排布.在不同致密性的AuMLF表面任意选取10μm×10μm的区域,以1μm为步长,对其进行SERS的mapping测试,考察不同AuMLF的SERS信号均匀性.选取探针分子PATP位于1070cm-1处的谱峰强度的变化为研究对象,当纳米粒子较为稀疏时(图1a),各点信号强弱差距较大,其峰强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StandardDeviation,RSD)达到了33.77%(图2a).随着纳米粒子致密性的增加,RSD逐渐减小,SERS信号的均匀性显著提升.当AuMLF致密性最佳时(如图1d),RSD仅为2.76%(图2d),说明其SERS均匀性随着粒子致密性的增加得到显著提升.图1金纳米粒子成膜组装过程?
化学学报研究论文862http://sioc-journal.cn2017ShanghaiInstituteofOrganicChemistr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ActaChim.Sinica2017,75,860—865图2不同致密性的AuMLF上PATP1070cm-1处的峰强(从a到d致密性逐渐增加)Figure2SERSintensitiesofPATPat1070cm-1withdifferentdensities(thedensityofAunanoparticleincreasedfromatod)2.3膜致密性对SERS及SPR催化反应活性的影响众所周知,SERS增强及SPR催化反应效率均与表面电磁场强度密切相关.对于疏松的AuMLF:首先,其粒子间间距明显大于致密的粒子膜,通常间距越小,粒子间耦合作用越强,局域电磁场强度越高,“热点”效应越明显[23];其次,相同面积下,热点数目也远远小于致密的纳米粒子膜.因而,预计随着AuMLF致密性的提升,其SERS增强性能及SPR催化反应活性相应增加.实验获得不同致密性AuMLF的SERS谱图.由图3可知,在AuMLF致密性增加的过程中(图1a~1c),基底的SERS谱峰强度从图3a时的3129cps逐渐增强至图3c时的11320cps,而SPR催化转化效率也相应地从0.2486逐渐提升至0.6193.虽然SERS谱峰强度的增加与热点的增加有关,但仅是热点数量上的增加,由谱峰相对强度计算得到的SPR催化转化效率并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基底的SERS增强性能主要由于热点活性及数目的增加,而SPR催化反应效率显著增强主要源于热点活性提高(图3a~3c).而当AuMLF进一步变致密时(图1c~1d),基底的SERS增强性能与SPR催化反应效率却显著衰减(图3c~3d),这主要由于以下两个原因造成:(1)致密的AuMLF,粒子间间隙小,位阻效应较为明显,不利于分子在热点处的吸附[24];(2)致密的纳米粒图3不同致密性的AuMLF上PATP分子的SERS平均谱图(从a到d致密性逐渐增加)Figure3AverageSERSspectraofPATPonAuMLFwithdifferentdensit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s.21473128,21673152) 国家仪器计划(No.2011YQ031240402)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
【分类号】:O643.32;O657.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Stephen Z.D. Cheng;CHEMICALLY DEPOSITED SILVER FILM USED AS A SERS-ACTIVE OVER-COATING LAYER FOR POLYMER FILM[J];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2001年03期
2 Yukihiro Ozaki;Molecular Orientation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Ultrathin Films of C_(12)AzoNaph(1,4)C_6N-SDS Studied by FT-IR and NIR-SERS Spectroscopies[J];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2002年04期
3 周光明;黎司;虞丹尼;;SERS中的活性基底[J];化工时刊;2006年10期
4 谭恩忠;殷鹏刚;郭林;;氯离子对固定银纳米颗粒SERS活性的影响[J];光散射学报;2010年04期
5 张君梦;曲胜春;张利胜;唐爱伟;周树云;王占国;;银纳米阵列直径对SERS增强效果的影响[J];光散射学报;2011年01期
6 莫冰;李和平;陈娟;王攀;;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及其在定量测量中的研究进展[J];光散射学报;2013年03期
7 ;NONAQUEOUS SERS:IMIDAZOLE IN METHANOL SOLUTION AT A SILVER ELECTRODE[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1年01期
8 郑海菜,苟增光,崔明,李秀英,莫育俊;固-液系统中表面增强喇曼散射强度I_(SERS)对浓度c的依赖关系及水杨酸分子的吸附等温特性研究[J];物理学报;1992年06期
9 ;SERS CHARACTERIZATION OF ADSORBED WATER AT VERY NEGATIVE POTENTIALS[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3年07期
10 陆云,薛奇;THE RING OPENING REACTION OF AN EPOXY COMPOUND ON THE TOP OF CHEMISORBED CYSTAMINE STUDIED BY THE SERS TECHNIQUE[J];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伟;秦维;刘可;袁亚仙;姚建林;顾仁敖;;一种新型可循环SERS基底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艾小红;高小平;李秀英;莫育俊;;苹果酸吸附在铜和银表面上SERS的比较[A];全国第三届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85年
3 高敏侠;林秀梅;任斌;;均匀的强SERS活性基底的制备及表征[A];第十四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王春旭;陈雷;纪南;阮伟东;赵冰;赵纯;;银的无电沉积及其SERS活性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5 ;The p,p'-dimercaptoazobenzene produced from 4-aminothiophenol in Cu sol by surface photochemistry reaction[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刘伟;郭清华;刘可;姚建林;顾仁敖;;可循环SERS基底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SERS能否成为通用性很强的技术(英文)[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春旭;阮伟东;纪南;赵纯;;基于聚苯乙烯小球阵列制备的纳米结构金膜及其SERS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Detection of Mercury(Ⅱ) Ions by SERS-based Sandwich Assay[A];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刘红梅;翟天瑞;庞兆广;张新平;;基于溶液法制备技术的SERS基底研究与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立滨;几种基于半导体涉及电荷转移的SERS及其增强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李然;SERS活性底物的制备及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张鹏;血液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捕集与SERS成像检测及其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新技术的开发[D];复旦大学;2014年
4 王建萍;SERS基底的理性设计及其在检测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5 于治;基于仿生基底的金属离子、H_2O_2以及葡萄糖的SERS检测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6 王月;分子间氢键与对映体识别的SERS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付翠翠;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生物传感方法的设计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袁玉峰;新型银纳米材料与生物辅酶的精密光谱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9 李萍;新型SERS基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10 丁倩倩;Au基复合纳米催化剂的性能及其SERS原位监测催化过程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延凯;新型SERS基底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2 陈媛媛;纸上SERS免疫分析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3 陈晋;基于毛细管的SERS活性基底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4 杨森;核壳结构金属纳米粒子组装体系的制备及其在SERS光谱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辰;单层聚苯乙烯微球阵列SERS基底的制备及其用于蛋白质检测[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曹伟丽;SERS基底的制备及其在三聚氰胺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荆丽晓;疏水性金纳米结构用于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D];山东大学;2015年
8 刘德琦;蝶翅分级结构辅助银纳米颗粒镀层制备及其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的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9 刘翠翠;基于固相微萃取技术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环境有机污染物原位检测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5年
10 李双双;SERS在研究分子在银表面的吸附行为和结构变化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28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528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