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制备及在蛋白质检测上的应用
【图文】:
·2534·化工进展2017年第36卷图1分子印迹的基本过程骤:①形成功能单体——模板复合物;②功能单体间的聚合及交联;③将模板分子从聚合物中脱去。多次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印迹技术在不同的条件下都表现出其易制备、选择性及稳定性良好的特点,并且可以建立特异的结合主位点[2],从而在传感器[3]、色谱[4]、药物的释放[5]以及固相萃取[6]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化学和生物交叉的学术领域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是将分子印迹技术应用在传感器上,该技术综合二者的显著优点,在对生物大分子的分析检测上,已经表现出拥有简单、低成本的设计以及合理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等优点[7-13]。而且与其他技术相比,电化学传感器低敏感性的特征使其在检测过程中减少了由于衍生化和提取步骤的时间,更加缩短了响应时间[14]。1990年电化学传感器的出现,更加引起人们对将分子印迹技术应用于蛋白质[15-17]、DNA[1,18-21]等关于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研究的关注。而蛋白质是人身体组织、器官的重要构成,直接影响并参与大部分生命活动[22]。随着社会进步、人类生命质量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类有关蛋白质的检测技术包括电泳、离子交换色谱法、高效液相离子交换层析(HPLC)、硼酸亲和层析、免疫分析法等都快速推进,但这些方法都存在特异性差、稳定性不足、测定时间长等劣势。因此建立一种具有高效、专一、特异性强、方便快速的检测方法也成为重点研究的对象。而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出现,不仅解决了传统方法的缺陷,更是对医学上蛋白质检测的发展提供了更适宜的技术[23]。近几年来,分子印迹技术与传感器的结合已经开始逐渐成为蛋白质检测的可行的替代方案[24-28],
第7期刘艳丽等: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制备及在蛋白质检测上的应用·2535·等[41]以速灭威为模板,用电化学聚合法氧化还原氨基苯甲酸(P-ABA),通过结合有序介孔材料(CMK-3)提高修饰电极的结构促进电荷的转移,并以普鲁士蓝(PB)作为固有的电化学活性探针,,制备出具有三维结构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见图2。该传感器具有高表面多孔结构,对目标分子——速灭威具有稳定良好的特异性选择吸附,其快速响应和可重复性利用的特点也使其在环境和安全检测方面有很好的应用。龙芳等[42]在磁性石墨烯修饰的碳电极表面以辛基酚为模板分子,多巴胺为功能单体,利用电化学聚合法制备出对辛基酚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与传统传感器相比,该传感器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同时其磁性石墨烯的利用提高了稳定性和重现性,为以后的制备技术提供了更好的思路。1.4溶胶-凝胶法分子印迹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来的分子印迹聚合膜最显著的特点是该膜除了具有特异性识别的膜之外,其孔大的特点允许无机或有机分子在里面自由穿透,并且刚性的结构在面对强酸、强碱、高温、高压时不易被破坏。该方法结合了分子印记技术和溶液-溶胶技术的基本上所有的优点,使得该传感器技术有更高的选择特异性,并且大大消除了分子印迹技术在稳定性、惰性和刚性方面的缺点。SANTOS等[43]用咖啡因和其他类似分子为模板,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将用多层碳纳米管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修饰的玻碳电极与分子印迹硅氧烷结合起来,其制备的传感器对咖啡因及其他类似分子的检出限达0.22μmol/L。DING等[44]通过该技术在Ru2+修饰后的玻碳电极表面沉积聚合成ECL-MIP(电化学发光分子印迹)传感器,该传感器可成功快速检测到L-苯基丙?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化学系;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1404093)
【分类号】:O657.1;TQ9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亚岐,牟世芬;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及其应用[J];分析测试学报;2005年05期
2 朱秀芳,侯能邦,汪国松,王颖臻,曹秋娥,丁中涛;非共价分子印迹体系的快速筛选方法[J];云南化工;2005年01期
3 闫长领;卢雁;;核-壳结构蛋白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王学军;许振良;邴乃慈;;分子印迹的印迹效率及其评价[J];化学世界;2007年04期
5 仰云峰;车爱馥;吴健;徐志康;;表面分子印迹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7年05期
6 刘伟;王兵;;氟哌酸分子印迹共混膜的制备及结构表征[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9年01期
7 李琰;;量子点表面分子印迹的研究与进展[J];实验室科学;2009年02期
8 黄健祥;胡玉斐;潘加亮;许志刚;李攻科;;分子印迹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年08期
9 王斌;王榕妹;王俊卿;邓安平;;分子印迹材料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0年02期
10 王红飞;张黎明;;多糖基分子印迹功能材料[J];化学进展;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海富;杜学忠;;含糖配体二元单层膜增强靶向蛋白识别及其生物传感:表面分子印迹[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汤又文;黄招发;杨挺;;利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测定人血清中的头孢硫脒[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研究进展——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二届大环第四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董文国;闫明;吴国是;刘铮;;溶剂对分子印迹介质吸附特性的影响:分子模拟与实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上)[C];2004年
4 苏海佳;谭天伟;;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吸附剂红外谱图的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5 刘俊秋;罗贵民;沈家骢;;设计高效分子印迹人工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伍智仲;梁坚;丁学全;潘勇;王艳武;赵建军;刘卫卫;;单[6-脱氧(1,10癸二硫醇)巯基]β-环糊精的分子印迹及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7 周靖;侯建国;周汉坤;干宁;;基于磁性分子印迹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艾滋病毒[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陈志勇;;辅助模板法合成均匀分子印迹纳米颗粒[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许秀竹;陈水挟;;罗丹明B分子印迹纤维的制备及其选择性吸附研究[A];热烈庆祝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中国化学会第16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卜忐忐;田园;单慧燕;胡碧炜;何娟;;氧氟沙星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经济报记者 侯力明 通讯员 张明平;“分子印迹”期待叩响产业化“大门”[N];江苏经济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会香;分子印迹与纳米修饰技术在生物、药物分子识别与检测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赵s钅
本文编号:2537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537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