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添加剂对漆酶酸碱稳定性的影响及保护机理

发布时间:2019-11-25 14:41
【摘要】:为了提高漆酶的稳定性,研究了甘油、肌醇和山梨醇3种添加剂对漆酶酸碱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分析了添加剂对漆酶的保护机理。研究表明,添加剂对漆酶的保护效果与添加剂的种类和浓度有关。在p H 3的缓冲液中,当肌醇的浓度为0.2 mol/L时漆酶的相对酶活达到最大值(125%),当甘油或山梨醇浓度增加时,漆酶的相对酶活逐渐增大;当添加的浓度相同时,甘油对漆酶的保护效果强于山梨醇,当添加的浓度为0.6 mol/L时,甘油使漆酶相对酶活提高了29%,山梨醇使漆酶相对酶活提高了15%。漆酶适宜的p H值范围为2~5,加入添加剂后提高了漆酶的酸碱稳定性。通过光谱分析可知,通过与漆酶分子间形成氢键,甘油、肌醇和山梨醇可以提高漆酶在溶液中的酸碱稳定性。
【图文】:

曲线,漆酶,酶活,添加剂


研究报告2017年第43卷第12期(总第360期)21启动反应,测定3min内在420nm处反应液的吸光度值的变化,以每分钟转化1μmol底物定义为1个酶活力单位(U)。2结果与分析2.1不同浓度的添加剂对漆酶酶活的影响为了便于研究添加剂对漆酶酸碱稳定性的影响,首先考察添加剂浓度对漆酶酶活的影响,确定添加剂的适宜浓度。在pH3的漆酶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添加剂,测定其酶活并与未加添加剂的漆酶溶液比较,计算漆酶的相对酶活。从图1可知,随着肌醇浓度的增加,漆酶的相对酶活先增大后减校当肌醇的浓度达到0.2mol/L时,,漆酶的相对酶活达到最大,故肌醇的适宜浓度为0.2mol/L。加入过量的肌醇,漆酶的活性反而降低,这可能是由于过量的肌醇会阻碍漆酶与ABTS结合,进而使酶活性降低。刘彩琴[9]等人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加入过多的添加剂会使酶活性下降。添加甘油和山梨醇的相对酶活曲线较为相似,都是随着浓度的上升,漆酶的相对酶活逐渐增大,当添加的浓度相同时加入甘油后漆酶的相对酶活大于加入山梨醇,说明甘油的效果强于山梨醇。当甘油或山梨醇的添加量达到0.6mol/L时,加入甘油时漆酶相对酶活提高了29%,加入山梨醇后提高了15%。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由于甘油和山梨醇的相对酶活曲线没有出现极值,因此我们以0.6mol/L作为甘油和山梨醇的适宜浓度,考察其对漆酶的保护效果。从图1我们还可看出,添加剂对漆酶的保护效果与添加剂的类型和浓度有关,因此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及其适宜的浓度对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1加入添加剂后漆酶的相对酶活Fig.1Therelativeenzymeactivityoflaccaseafteraddingadditives2.2添加剂对漆酶的酸碱稳定性的影响从图2可知,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漆酶的相对酶活先增大后减小,在溶液pH3

曲线,漆酶,酶活,添加剂


奶砑恿看?到0.6mol/L时,加入甘油时漆酶相对酶活提高了29%,加入山梨醇后提高了15%。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由于甘油和山梨醇的相对酶活曲线没有出现极值,因此我们以0.6mol/L作为甘油和山梨醇的适宜浓度,考察其对漆酶的保护效果。从图1我们还可看出,添加剂对漆酶的保护效果与添加剂的类型和浓度有关,因此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及其适宜的浓度对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1加入添加剂后漆酶的相对酶活Fig.1Therelativeenzymeactivityoflaccaseafteraddingadditives2.2添加剂对漆酶的酸碱稳定性的影响从图2可知,随着溶液pH值的升高,漆酶的相对酶活先增大后减小,在溶液pH3时漆酶的相对酶活达到最大值。漆酶的相对酶活在缓冲液pH2~5时都维持在了100%以上,可以看出其适宜的pH值范围应该在pH2~5。当溶液为pH2~3时,加入甘油对漆酶的保护效果要好于山梨醇或肌醇,而在pH4的溶液中加入山梨醇后漆酶的相对酶活高于甘油或肌醇。总的来说甘油的保护效果要好于山梨醇和肌醇,在pH2和3的溶液中能使漆酶的相对酶活分别提高53%和120%。当溶液pH>5时漆酶的酶活下降较快,加入添加剂对漆酶的保护效果不明显。在pH6的漆酶溶液中,加入添加剂后漆酶的相对酶活提高了不到10%。添加剂对漆酶的保护效果与漆酶的适宜pH值范围有关,当溶液pH值超过其适宜范围时,添加剂对漆酶的保护效果下降。从图2不难看出,添加剂可以提高漆酶在不同pH值溶液中的相对酶活,添加剂增强了漆酶的酸碱稳定性。图2加入添加剂后漆酶在不同pH溶液中的酶活Fig.2EnzymeactivityoflaccaseafteraddingadditivesindifferentpHsolutions2.3添加剂对漆酶的保护机理2.3.1漆酶的紫外光谱分析蛋白质的紫外光谱有190~220nm和250~300nm两个吸收峰区[1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立才;;漆酶中铜的研究[J];中国生漆;1990年04期

2 郭明高;郭庆宇;;漆酶的提纯[J];中国生漆;1992年02期

3 甘景镐;;酶工程学上新进展与漆酶作用研究的途径再议[J];中国生漆;1991年01期

4 王光辉;蔡乾德;沈(王争);杨振平;;漆树漆酶的催化氧化作用——Ⅲ.底物疏水化对中国漆树漆酶催化活性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1期

5 成凤桂,欧知义,周罡星;磁场对漆树酶活性的影响[J];林产化学与工业;1991年01期

6 韦建学,张飞龙,魏朔南;漆树漆酶同功酶研究[J];中国生漆;2000年04期

7 张飞龙;;生漆化学文摘[J];中国生漆;1988年01期

8 徐璐璐;魏冬雪;王红霞;;漆酶在Fe_3O_4/SiO_2表面的固定化及其性质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9 姜德生,龙胜亚,肖海燕,周菊英,黄俊;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用作漆酶固定化载体[J];应用化学;2005年10期

10 李洪臣;于秀俊;杨秀艳;;漆酶及其应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晓雷;赵一雷;;基于同分异构体底物的漆酶催化氧化分子机制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0分会:环境与健康[C];2014年

2 孟庆辉;王炎;;交联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的制备及对漆酶的固定化[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3 曹永建;段新芳;曹远林;;漆酶的结构特性及其胶合机理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会议和海峡两岸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弘;漆酶催化烯胺化、氧化偶联反应及漆酶固定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周攀登;真菌漆酶在非水介质中的催化特性及其用于偶联聚合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文潇玮;漆酶转化HOPDAs及部分染料的机制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2 陈曦;漆酶催化转化2,4-DBP和2,4,6-TBP生成OH-PBDEs及其机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3 张楠;漆酶活化玉米秸秆木质素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4 孟庆辉;漆酶在交联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上的固定化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覃理;漆酶降解木质素及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5657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5657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4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