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周期准周期晶格波场及其涡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9 14:29
【摘要】:近年来,周期性微结构在光子学中的应用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得到了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光子晶格是一种介电系数在空间上呈周期性变化的人工微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光学材料,光子晶格的周期性带隙结构为人们控制和操纵光波的传播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在光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的制作光子晶格的方法大都存在着工艺复杂,成本昂贵,难于大面积生产等问题;新兴的光诱导法以其简单便捷、成本低廉等特点,一经发现便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方法是利用光学介质的光折变效应,由入射光场强度的周期性或准周期性分布来诱导非线性介质内部的折射率产生相应变化分布,从而形成光子晶体。生成实验上所需的周期性的无衍射离散波场,是进一步研究光子晶体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利用多光束干涉来产生晶格波场,基于此原理,近年来科研人员利用掩膜法和空间光调制器法实现了多种波场的生成和研究,取得了不少具有应用价值的成果。这其中的涡旋晶格波场因其独特性质在光镊和向微观粒子输送轨道角动量的研究中具有广泛应用。因此研究生成不同模式的涡旋晶格波场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课题。本文针对六角周期波场,5角、12角准周期晶格波场及其中的涡旋结构进行讨论研究,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简单介绍了光诱导法,光子晶格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背景,以及本课题的研究意义。2.对本文研究内容所涉及到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主要包括光折变效应及其物理机制,无衍射光束及其基本类型,最后简要介绍了光子晶格及其结构特点并列举了目前光诱导制作光子晶格比较常见的两种实验装置。3.理论推导了利用多光束干涉方法生成的离散无衍射波场的物理表达式。用matlab模拟了在不同的相位模式调制下的6束无衍射光相干产生的二维六角晶格,并对此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一点有趣的结论;对生成的蜂窝状光子晶格和畸变蜂窝状光子晶格的光强图样的过渡进行研究,在此方法下找到了生成畸变蜂窝状光子晶格的最合适的相位调制;在此基础上模拟了相应的三维六角晶格波场。4.分别对添加了不同螺旋相位调制的5束光和12束光干涉模拟生成的晶格波场的光强图样进行对比,分析其在结构上的多重对称性并观察所得光场中存在的一些涡旋结构。利用空间光调制器来实现多光束干涉,对一些准周期和周期性的晶格波场的无衍射距离进行了测量,证实利用此种方法生成的离散无衍射光场能够满足光诱导法制作光子晶格的需求。5.利用计算机分别模拟得到了的两个三角、四角、六角光子晶格子光场在特定角度下叠加形成的新的周期性的光子晶格波场。讨论了改变子波场的不同尺寸比例后得到的光强图和相位图,对新光场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图文】:

示意图,复合过程,光电子,示意图


图 2-1 光电子激发与复合过程示意图模型如图 2-1 所示,其物理机制大致可分为五在着杂质或缺陷,,分别用来充当电荷的施主或受中施主的杂质就会被激发产生载流子。照下,光生载流子会通过浓度扩散[32]、外加电场漂移运动。载流子会被缺陷俘获。这些载流子会被重复激发阱俘获,最终形成正负电荷的空间分离。

光子晶体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理交叉联系,在光的操控和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中有着广阔的物理前景同时也为新型器件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依据光子晶体的光子禁带的维度,它可以被分为一维、二维光子和三维光子晶体,电系数分别在一维、二维、三维方向上呈现周期性调制。如图 2- 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7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伟;王尚旭;;基于保角变换法的地震裂缝波场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2 沈延昌;;在超声波场中高浓度的锂、钾和钠的悬浊液的制备[J];南药译丛;1962年01期

3 陈可洋;;波场正演的系统特征[J];油气地球物理;2011年02期

4 白敏;陈小宏;熊晓军;吴娟;;基于有理式近似的高精度波场传播算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年02期

5 Hsui-lin Liu ,王咸彬;倾斜界面的三维声波波场[J];石油物探译丛;1995年04期

6 佘德平;波场数值模拟技术[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4年01期

7 王建民;赵宪生;罗运先;梁桂蓉;;快速相移插值偏移及在复杂波场成像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年01期

8 蔡希玲;刘学伟;勾丽敏;;地震采样波场的空间连续性分析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年04期

9 ;2.5D全波场粘声波反演[J];石油物探译丛;1996年05期

10 陈可洋;;波场正演的传播效应[J];油气地球物理;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伟;王尚旭;;基于保角变换的角形裂纹波场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军;陶果;;井下偏心声源波场的三维有限差分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毕玉英;杨宝俊;;二维粘滞介质全波场正演[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郭全仕;;井间矢量波场显示和偏振处理[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洪;袁江华;陈景波;首皓;李幼铭;;大步长波场深度延拓的理论[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美根;李小凡;杨晓春;;有限元全波场弹性参数反演[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佩;余德平;;波场数值模拟的并行算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童奎;李信富;李小凡;;谱元法数值模拟弹性波场[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程久龙;于师建;王玉和;;覆岩变形破坏弹性波场特征实验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朱亚平;王勇;董渊;杨慧珠;;适应波场传播特征的小波基优化设计[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高丽辉;与大山较量的勘探劲旅[N];中国石油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凌;小波束域波场的分解、传播及在地震偏移成像中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2 杨思通;矿井巷道地震超前探测三维全波场数值模拟与探测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3 魏建新;正交各向异性介质波场特性的物理模拟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4 邓帅奇;全空间弹性波场数值模拟与逆时偏移成像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5 谭尘青;多源地震混合采集波场高保真分离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鲁光银;隧道地质灾害反射波法探测数值模拟及围岩F-AHP分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郭原草;复杂工程结构损伤探测的叠加偏移理论及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8 李娜;正交各向异性介质正演模拟方法及波场特征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9 覃天;共反射面叠加及其波场属性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 高永新;地震电磁场—基于动电效应的波场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江;TTI介质旋转交错网格波场数值模拟及波场分离[D];长安大学;2015年

2 汪文强;成都地铁盾构滞后沉降的探地雷达波场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汤政;高速铁路线下结构病害全波场无损检测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吕文正;高精度地震波场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5 章阳;复杂介质粘弹性波数值模拟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张邦;三维复杂介质弹性波场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7 王旭;二维超声物理模拟波场快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8 李传玺;三种常见的3D声场重建方法的对比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7年

9 杨路;染色算法在三维复杂介质微弱地震信号模拟和成像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10 何永川;基于地震全波场信息的非线性速度反演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581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581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1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