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中心手性铑络合物的合成及其在非活化烯烃不对称共轭加成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26 19:56
【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中心手性金属铑络合物催化非活化端基烯烃直接对α,β-不饱和酰基咪唑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以及对中心手性金属铑络合物的合成路线的探索与研究。烯基亲核试剂和迈克尔受体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可以构建含有烯基的手性中心,这种方式为构建多样性的手性中心提供了有效的合成策略。众所周知,虽然含有烯基官能团的化合物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但是非活化端基烯烃亲核试剂在不对称催化加成中的应用还是很少见的。目前,文献调研显示这些化合物经典的合成策略主要是利用化学计量的烯基有机金属试剂,实现与α,β-不饱和酮的不对称烯基化加成。这些金属试剂主要是烯基硼酸试剂、烯基硼酸盐试剂、烯基铝试剂、烯基硅试剂、烯基锆试剂、烯基锡试剂以及烯基格式试剂等等。而非活化端基烯烃由于其亲核能力相对烯基有机金属试剂而言比较弱,而且容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副反应,所以很少被应用。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利用中心手性金属铭络合物不对称催化非活化端基烯烃烯基化加成反应至今是没有报道过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该领域进行研究。结合我们课题组对中心手性金属铑催化剂的研究为基础,展开了对中心手性金属铑络合物催化非活化端基烯烃直接对α,β-不饱和酰基咪唑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的研究,通过对中心手性金属催化剂、溶剂、温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反应条件的优化,得到了高对映选择性的烯基化产物(up to 92%ee)。在最优条件下,我们发展了在手性中心金属铑络合物的催化下,实现了对烯基苯胺和α,β-不饱和酰基咪唑之间的高效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得到了67-95%的收率和86-95%的对映选择性。更进一步,该策略顺利实现了使用低至0.05 mol%催化量的手性中心金属铑络合物催化克级反应,仍然能够得到81%的收率和92%对映选择性的烯基化产物。随后,我们课题组又对中心手性金属铑络合物的合成路线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研究。我们通过对辅基、温度、碱、反应溶剂等进行了条件的摸索与筛选,成功的发展了一种简便的、多样的、灵活的手性中心金属络合物合成路线。
【图文】:

双烯,配体,课题组,催化剂


响体系的收率,而对映选择性不受任何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该反应对于有机硼逡逑酸盐试剂的使用量较少,而且未被其他基团取代的乙烯三氟硼酸钾也能够具有良逡逑好的反应活性(图1-2)。逡逑9逦[Rh(cod)2][PF6]邋(3邋mol%)邋^逡逑+邋厂邋bf3k邋(R)-Bmap_^leq邋tC3邋Rh)?邋CX逦r^rVPPhz逡逑"逦toluene/H20邋(4/1)逦L邋l.邋J逡逑105-110邋°C逦I*逡逑(4邋eq)逦99%邋yield,邋92%邋ee逦(R)-Binap逡逑M逦[Rh(cod)2][PF6]邋(3邋mol%)逦y逡逑,-^Sl逦Rf-邋K邋(R)-MeObiphep邋(1.1邋eq邋to邋Rh)逦MeO邋丫邋PPh2邋:逡逑f邋j邋+邋^BF3K邋逦?邋I邋l逦MeO^J^PPh,逡逑7逦toluene/H20邋(4/1)逡逑105-110邋°C逦II逡逑(2邋eq)逦83%邋yield,邋89%邋ee逦(R)-MeObiphep逡逑图1-2逡逑2004年,Carreira课题组使用被取代的[2,2,2]-双烯作为配体,在催化剂逡逑[Rh(C2H4)2Cl]2的作用下,实现了有机硼酸试剂4和环戊烯酮的不对称烯基化共逡逑轭加成反应[19]。该报道中,更换了反应中以往所使用过的配体,第一次成功的使逡逑用了[2

不对称加成反应,试剂,烯基,课题组


up邋to邋>邋99%邋ee逡逑py=邋fj逡逑Z'n’逡逑图1-4逡逑在2007年,Hayashi课题组又报道了关于烯基硼试剂和醌类单缩酮的不对称逡逑烯基化共轭加成反应[21]。他们在催化剂[RhCl(C2H4)2]2和手性配体L2的作用下,逡逑高选择性的合成了产物5和6,得到了邋92-94%的反应产率和96-99%的对映选择逡逑性(图1-5)。逡逑(\ ̄)0逦[RhCI(C2H4)2]2(3邋mol%)逦.逡逑Cx)邋+r^b逦L2(11eqt0Rh)——"逡逑B逦KOH邋(20邋mol%)逦L邋i邋J逡逑dioxane/H20邋(10/1)逦]f逦L2逡逑30邋°C,邋20邋h逦0逡逑n-04H9v^\B(0H^邋(1.5邋eq)逦5:邋94%邋yield,邋99%邋ee邋(R)逡逑^BF3K逦(3.0邋eq)逦6:邋92%邋yield,邋96%邋ee邋(f?)逡逑图1-5逡逑与之前报道稍有不同的是,2008年,Corey课题组报道了异丙烯基三氟硼酸逡逑盐与《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21.251;O643.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伟健;陈志卫;;有机小分子催化α,β-不饱和酮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研究进展[J];浙江化工;2019年11期

2 王欢;杨定乔;莫海洪;;铑催化不对称1,4-共轭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7年07期

3 白金泉;李鹤松;;5-羟基异喹啉与丙烯腈共轭加成反应的初步研究[J];青海师专学报;1989年01期

4 陈勉;颜文;侯思梦;嵇小荷;孙小军;朱凤霞;;高效水相1,4-共轭加成反应催化剂的制备[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5 万博;赵庆鲁;王来来;;新型手性膦配体的合成及其在1,4-共轭加成反应中的应用[J];催化学报;2010年05期

6 汪顺义;纪顺俊;;铜络合物催化的格氏试剂不对称1,4-共轭加成反应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8年02期

7 李英奇,彭雨春,刘建兵;α,β-不饱和酮与金属有机试剂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的研究进展[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5年01期

8 李成;赵庆鲁;王来来;;铜催化有机锌试剂对烯酮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研究新进展[J];分子催化;2006年05期

9 胡信全,陈惠麟,张绪穆;铜(Ⅰ)配合物的不对称催化1,4-共轭加成反应[J];化学学报;2000年09期

10 程传玲;汪文良;刘艳芳;;金属试剂参与的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甘明华;孙明;胡文浩;;碳碳双键用于捕捉氧羟摀叶利德:一个新颖的多组分共轭加成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李志强;干苗苗;李瑞瑞;李增厂;姜岚;李争宁;;铜催化共轭加成引发的多组分间多米诺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3)[C];2015年

3 李志强;干苗苗;李瑞瑞;李增厂;姜岚;李争宁;;铜催化共轭加成引发的多组分间多米诺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7)[C];2015年

4 陆俊筑;段伟良;;钯催化二芳基瞵氢对α,β-不饱和磺酸酯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A];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C];2012年

5 孟文婷;郑艳;聂晶;马军安;;铜催化的烷基锌与烯砜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陆俊筑;段伟良;;钯催化二芳基瞵氢对α,β-不饱和磺酸酯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A];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C];2012年

7 孟文婷;郑艳;聂晶;马军安;;异VA唑酮对硝基烯烃的催化不对称串联共轭加成/亲电氟化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氟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李春;段伟良;;钯催化的苯基甲基膦氢对缺电子烯烃的不对称共轭加成生成含膦手性中心膦化合物反应的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C];2012年

9 王璐;陈铭;刘元红;;3-酰基吲哚与格氏试剂的共轭加成反应[A];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C];2012年

10 王璐;邵羽裳;陈铭;刘元红;;3-酰基吲哚与格氏试剂的共轭加成反应[A];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铮;芳构化驱动的不饱和亚胺的不对称共轭加成/环化[D];湖南大学;2018年

2 张雷;铑、钌催化芳基硼酸与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共轭加成反应及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汪顺义;1,4-共轭加成及其相关反应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孙忠文;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催化剂设计合成与反应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5 王琏;催化不对称串联共轭加成—亲电卤化反应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戴健鑫;一些基于联烯的反应和不对称联烯基化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7 段淑文;不对称有机催化合成手性氧化吲哚类化合物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王耀锋;基于C-C键形成的氰化反应及三氟甲基化反应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陶寅松;茂基硫桥金属簇催化的共轭加成及烯丙基化反应[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胡袁春;手性亚磷酸酯—吡啶配体的合成及其在1,4-共轭加成反应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宽;中心手性铑络合物的合成及其在非活化烯烃不对称共轭加成中的应用[D];福州大学;2018年

2 沈祥;可见光驱动Ni-DBFOX配合物催化的自由基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D];厦门大学;2018年

3 张良东;1,6-共轭加成反应在偕二芳基甲基化合物的绿色合成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9年

4 吕继元;合成手性酰化硅烷的铜催化乙基锌参与的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年

5 邓涛;八面体铱或铑配合物催化的α-氯代反应和不对称共轭加成反应研究[D];福州大学;2017年

6 刘盛蜀;共轭加成反应在含氮有机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7年

7 洪三妮;不对称催化串联共轭加成—质子化反应用于构建非相邻手性仲醇[D];河南大学;2017年

8 李维;不对称共轭加成法合成手性双环烷烃研究[D];西华大学;2014年

9 张强;BINOL-Mg催化溴代丙二酸酯对α,β-不饱和亚胺的不对称的共轭加成[D];西南大学;2013年

10 李增厂;CuH催化的共轭加成—分子间aldol加成多米诺反应[D];大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01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601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0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