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酮不对称还原胺化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3 07:20
【摘要】:光学纯手性胺是一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化合物,经常作为拆分剂和手性砌块被广泛用于医药、农业化学、精细化学等领域中。手性胺的合成方法包括化学法和生物法,相对于化学法,生物法因具有原子利用率高、选择性高、副产物少、催化过程条件温和、绿色环保等优点,而被越来越多的用于手性胺的合成制备。其中,最近发展的胺脱氢酶催化酮不对称还原胺化制备手性胺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因为该反应利用廉价的无机铵为胺供体,产生的副产物只有水,是一种更加绿色的手性胺制备过程。但是目前这类酶主要是以天然的L-氨基酸脱氢酶为起始对象,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改造而来,因此所获得的胺脱氢酶均为(R)-构型的酶,只能用来合成(R)-手性胺,迄今还未见有(S)-胺脱氢酶被报道。因此,本文主要目的是尝试通过土壤筛选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具有酮不对称还原胺化合成(S)-手性胺功能的微生物,为天然来源(S)-胺脱氢酶的鉴定提供研究基础。首先,本文以(S)-α-苯乙胺为唯一氮源对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得到了 2株具有酮不对称还原胺化能力的菌株;以(4-氟苯基)丙酮作为复筛底物,对这两株菌催化酮不对称还原胺化的能力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菌株ES11在NH4C1的反应体系中可以高效转化(4-氟苯基)丙酮为(S)4-氟-α-甲基苯乙胺,产物ee99%,因此被确定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通过形态学特征分析和16S rDNA的鉴定,确定该菌株为表皮短杆菌,命名为 Brevibacterium epidermidis ECU1015。其次,对B.epidermidis ECU1015的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催化还原胺化(4-氟苯基)丙酮反应的最佳胺供体为NH4Cl,最佳浓度为1.25 M,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佳缓冲体系为KPB缓冲溶液(pH7.5,0.2M),最佳的助溶剂为DMSO;对于相应的脱氨化反应,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佳缓冲体系为Glycine/NaOH缓冲溶液(pH 10.5,0.2 M)。此外,高底物浓度不利于该菌株催化还原胺化反应和脱氨化反应。最后,在最适的反应条件下,将B.epidermidis ECU1015催化的外消旋4-氟-α-甲基苯乙胺动力学拆分和(4-氟苯基)丙酮不对称还原胺化反应放大到100 mL反应规模,分别得到了(R)-和(S)-4-氟-α-甲基苯乙胺,ee均大于99%。这说明B.epidermidis ECU1015是一株具有酮不对称还原胺化功能的微生物,为(S)-胺脱氢酶的获取提供了研究对象。
【图文】:

不对称还原反应,亚胺


要的合成中间体。2009年,罗格斯大学的Zhang课题组开发了一种新的催化反应路径,逡逑借助于过渡金属Rh实现了尽乙酰基酰胺到手性胺类化合物(ee邋>99.7%)的不对称还原合逡逑成(图1.4)问。逡逑2008年,英国利物浦大学的Xiao和他的同事发现了一种新的Rh/二元胺催化剂,逡逑可以实现亚胺的不对称还原反应[14]。另外,基于对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操作的简易性考虑,,逡逑多个研发团队利用稳定的有机氢供体替代传统的氢供体成功地开发了新的催化反应体逡逑系。该不对称还原反应既可以在传统的催化反应体系(二氨基配体和Ru催化剂)中进行[15],逡逑也可以在有机相[16]或水相[171中进行(图1.5)。逡逑[RuLj逦0逡逑、0人人^邋hc02h'(02H5"3n、。人入广逡逑yield:邋86%逡逑ee:邋97%逡逑图1.5邋Ru催化的亚胺不对称还原反应逡逑Fig.邋1.5邋Ru-catalysed邋enantioselective邋reduction邋of邋imine邋to邋(5)-salsolidine.逡逑1.3.1.4酮还原胺化法逡逑0逦N邋八Ph逡逑n邋TiCI4

单胺氧化酶,历程


逦o2逡逑R12=H,alkyl,aryl逡逑图1.19胺氧化酶催化的氧化去胺化路径逡逑Fig.邋1.19邋General邋reaction邋scheme邋for邋oxidative邋deamination邋using邋amine邋oxidase.逡逑胺氧化酶是氧化还原酶家族中的一员(EC邋1.4.3.4)。该家族酶能够催化氧化还原反应,逡逑尤其是单胺氧化酶能够实现手性胺到酮的氧化过程,当底物为伯胺时,可以实现伯胺到逡逑醛的转化,并伴随着氧气到过氧化氢的还原过程[34],如图1.19所示。逡逑最近,Turner课题组对中的单胺氧化酶进行一系列改造,其突变逡逑体呈现出更广的底物谱,并且具有非常高的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35]。在接下来的研究逡逑中,多个课题组以来自的单胺氧化酶突变体作为母本,针对不同的胺逡逑类化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半理性和理性设计,获取适应各个催化反应的突变体[36_43],逡逑如图1.20所示。逡逑个逡逑I逦8逦m逡逑0邋h邋逦逡逑S逦_逦D5逡逑S-逦D8逦F210L逡逑0)逦Q邋'逦逦:-:逦L213T逡逑名逦D7逦M242Q逡逑l逦丨逦逦逦邋M246T逡逑i逦AX逦W逦.逦5T"1逦W430H逡逑CO逦NH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21.251;TQ460.1;Q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尤忠毓;柳志强;郑裕国;;新生物催化剂的筛选与开发[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09年06期



本文编号:2613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613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c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