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钯基钴酸镍催化燃烧低浓度甲烷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7 02:51
【摘要】: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大约是二氧化碳的21倍。中国每年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矿井通风中的瓦斯气体(简称VAM)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这些甲烷数量巨大且浓度(0.1%~1%)低于贫燃下限,无法通过常规的燃烧方式处理或利用。催化燃烧作为一种脱除低浓度甲烷的高效方法,其不仅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实现甲烷的氧化,同时还可以减少甲烷处理过程中的NOx和CO等污染物气体的排放,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负载型贵金属如Pd(钯,Palladium)催化剂在甲烷催化燃烧中的性能表现普遍优于非贵金属材料,而且贵金属与氧化物载体的相互作用可以进一步增强催化剂的活性,但贵金属纳米颗粒容易在高温下烧结,稳定性不佳。哑铃型、核壳型等特殊结构可以有效提升甲烷催化燃烧过程中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但这些特殊结构催化剂的合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总结发现,种子颗粒的尺寸和比例可以影响外延生长的可控性,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可以影响粒径大小和分布,最终的特殊结构能否成型还受反应溶剂的极性、前驱体的种类和比例、不同材料之间的晶格错配度、氧化还原剂的种类、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以及合成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这些特殊结构目前仅被应用在有限元素种类的材料上,而这其中适用于甲烷催化燃烧的材料则更少。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的活性主要受贵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而贵金属颗粒的稳定性主要源自于颗粒的位置固定以及隔离,因此本文首先将Pd和NiCo2O4纳米颗粒均匀负载到SiO2载体颗粒的表面制备了 Pd-NiCo2O4/SiO2催化剂,该催化剂中两种不同组分的纳米颗粒可以相互隔离。利用TEM、BET、XRD、XPS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对其在低浓度甲烷的催化燃烧中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合成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较大,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氧含量很高,Pd纳米颗粒分布均匀且大部分都以氧化态的形式存在,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在空速为3000Oml·g-1·h-1、空气中甲烷含量为1 vol%的情况下,Pd负载量为2.0 wt%的Pd-NiCo204/SiO2均匀分布式催化剂可以在378℃的温度下将甲烷完全氧化,其T90比组分相同但非均匀分布的催化剂低56℃,这表明不同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研究还发现Pd-NiCo2O4/SiO2的催化活性高于负载量和分布情况相同的Pd-Co3O4/SiO2催化剂,这主要是因为Ni3+离子的加入可以促进甲烷的断键。而且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催化反应后,甲烷的转化率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从TEM图像也可以看到反应前后催化剂中Pd和NiCo2O4纳米颗粒的分布情况未发生明显改变,Pd纳米颗粒没有产生团聚现象。因此这种均匀分布的结构不仅可以提高催化剂中贵金属颗粒的稳定性,还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避免催化剂堆积时不同载体颗粒上的Pd之间的接触和粘连,本文又合成了一种花型层阶式多孔结构的NiCo2O4作为Pd纳米颗粒的载体。该结构由若干互不重叠的纳米片交叉排列组成,形如一朵盛开的玫瑰花,可以有效地避免不同纳米片上Pd纳米颗粒的相互接触。制备了不同Pd负载量的催化剂,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催化性能随负载量的增加而升高,但达到一定水平后,催化性能则不再提高甚至略有下降,这进一步证明了催化剂的活性是由不同组分及其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Pd的负载量为2.0 wt%时,Pd/NiCo2O4可以在330℃时将空气中1 vol%的甲烷在30000~75000ml·g-1·h-1的空速范围内完全氧化,其对应的T90仅为309℃,而且即使在反应气中存在10 vol%水蒸气的情况下,其对应的T90也仅有366℃。催化剂在有10vol%水蒸气的条件下经历长时间的反应后,其活性和结构也均未发生任何明显变化。H2-TPR实验结果表明Pd的引入可以提高NiCo2O4的还原性能,而且NiCo2O4在H2-TPR中的还原程度达到80%以上,这表明载体的多孔性质可以减小反应气体的流动阻力,使气体可以深入催化剂内部的活性位点,增加反应气体与催化剂的接触从而提升催化效率。除了传统的TEM、SEM、XRD、BET、H2-TPR等表征手段,本文还结合原位质谱和近似原位XPS技术对甲烷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和气相组分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证明了 CHO向CO2转化的两种不同路径:低温段,CHO与氧原子结合形成中间产物OCHO,然后再通过脱氢反应形成CO2;高温段,CHO通过CO氧化的路径直接转变为CO2,而不再经过OCHO这一中间体。
【图文】:

摩尔浓度,增长速率,甲烷,全球


1994逦2005逡逑图1.1逦1994年和2005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比较逡逑1800邋r逡逑a1750「逦?:逡逑3^逦1700逦7逦:逡逑1650逦i逡逑1985逦1990逦1995逦2000逦2005逦2

摩尔浓度,增长速率,甲烷,全球


1985逦1990逦1995逦2000逦2005逦2010逦2015逡逑丫邋eor逡逑图1.2邋1983 ̄2014年间全球甲烷的大气摩尔浓度(a)及增长速率(b)逡逑2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43.3;O643.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业峰;周俊虎;赵庆辰;杨卫娟;周靖松;张彦威;;甲烷与正丁烷微小尺度催化燃烧性能比较[J];化工学报;2017年03期

2 刘敏敏;王永强;赵朝成;赵东风;刘芳;;三维有序大孔钙钛矿催化剂在挥发性有机物催化燃烧中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7年08期

3 王永强;刘芳;赵朝成;孙娟;卢磊;李石;;新型VOCs催化燃烧装置在本科生培养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年06期

4 张世红;Valerie Dupont;Alan Williams;;天然气低碳催化燃烧的应用与雾霾防治[J];前沿科学;2014年03期

5 曹丙利;;天然气低碳催化燃烧——开辟化石能源无污染燃烧新途径[J];化工管理;2013年15期

6 钱伯章;;橡胶废气催化燃烧技术获突破[J];橡塑技术与装备;2009年06期

7 杜娟;田成文;范庆伟;;催化燃烧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节能;2006年02期

8 雷士文;煤助催化燃烧技术[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0年05期

9 熊蜀涓,魏振东;催化燃烧及其应用[J];河南化工;1999年09期

10 钱斌;程行;杨连青;;液化气催化燃烧板的研制与性能评价[J];上海节能;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景欢;李俊华;;掺杂钴铬尖晶石氧化物上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2 戴燕妮;李雯;叶红齐;周永华;;核壳结构Pd/Al-Si@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甲苯催化燃烧性能[A];第九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助力两型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会议论文集(NCECM 2015)[C];2015年

3 单石灵;唐旭东;刘忠生;;石化污水场含烃废气催化燃烧处理[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金建辉;朱文军;梁长海;;钙钛矿制备及其在富甲烷条件下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助力两型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会议论文集(NCECM 2015)[C];2015年

5 张巧飞;王纯正;李亚坤;张智强;赵国锋;刘晔;路勇;;整装Pd@SiO_2/Al_2O_3/Al-fiber催化剂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研究[A];第18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15年

6 黄芬芬;易武中;邹世辉;范杰;;喷墨打印合成及组策略筛选正己烷催化燃烧反应多组分介孔金属氧化物催化剂[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7分会:多孔功能材料[C];2014年

7 明彩兵;叶代启;梁红;;铈铁混合氧化物催化燃烧碳烟的高活性氧物种[A];第五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马岚;胡瑞生;白雅琴;;几种新型含镍双钙钛矿型催化剂的制备及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郭杨龙;张传辉;王超;华文超;郭耘;卢冠忠;;用于氯乙烯催化燃烧的钙钛矿复合氧化物催化剂[A];第九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助力两型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会议论文集(NCECM 2015)[C];2015年

10 何霏;罗佳淇;刘善堂;;CeO_2空心球负载Mn,Cu催化剂及催化燃烧氯苯性能[A];第九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助力两型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会议论文集(NCECM 2015)[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曹丙利;天然气低碳催化燃烧[N];科技日报;2013年

2 实习记者 孙书博;催化燃烧技术提高煤利用率[N];中国化工报;2011年

3 郑伟;橡胶废气催化燃烧技术获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9年

4 姜小毛;高比例甲醇催化燃烧技术吸引企业[N];中国化工报;2007年

5 王秀江;燃煤催化燃烧节能技术通过鉴定[N];中国化工报;2009年

6 ;均化废气催化燃烧技术解决聚酯废气污染难题[N];中国环境报;2005年

7 左云县质监局 周占胜;催化燃烧式甲烷测定器事关煤矿安全[N];山西经济日报;2012年

8 晋中汾西瑞泰煤矿设备安全技术检测有限公司 白毅明;浅谈矿用催化燃烧式甲烷测定器的检定现状及建议[N];山西经济日报;2012年

9 晋中汾西瑞泰煤矿设备安全技术检测有限公司 赵力强;浅谈催化燃烧式甲烷测定器检定周期的确定[N];山西经济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薛景照;稀土催化引领燃品未来风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启福;钯基钴酸镍催化燃烧低浓度甲烷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牛学坤;流向变换催化燃烧空气净化过程的模型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3年

3 王健礼;催化燃烧去除挥发性有机气体的整体式催化剂[D];四川大学;2007年

4 陈慕华;催化燃烧用钴基催化剂的研制、表征与性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余倩;六铝酸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新能源二甲醚催化燃烧中的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08年

6 吴跃辉;大比表面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合成及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郑建东;掺杂六铝酸盐高温燃烧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甲烷催化燃烧中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8 訾学红;甲烷催化燃烧技术基础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9 史东军;介孔/微孔分子筛选择催化燃烧含氰废气研究及其工业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10 苑兴洲;过渡金属铬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浩;挥发性有机物的催化燃烧处理及热力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2 杜小春;甲烷催化燃烧的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钱伟民;天然气预混催化燃烧的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4 童经义;VOCs换向催化燃烧的过程模拟与控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5 唐才荣;催化燃烧式气敏元件测试分选系统硬件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6 谢云龙;堇青石陶瓷蜂窝涂载非贵金属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VOCs催化燃烧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7 贾方晶;天然气催化燃烧炉窑辐射特性及其烟气应用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7年

8 李霄宇;低浓度甲烷催化燃烧整体式催化剂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9 赵子贤;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催化燃烧处理含芳烃废气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10 王智辉;用于甲烷催化燃烧的金属氧化物及贵金属催化剂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67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667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e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