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铜催化的分子内Cope型氢胺化反应合成芳香并环的六元环状硝酮

发布时间:2020-06-12 10:55
【摘要】:硝酮已经有近百年的发展史,它不仅广泛应用于构建各种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和天然产物,而且也作为自由基捕获剂和治疗药剂,广泛应用于自由基化学和生物医药领域。环状硝酮常常作为合成生物碱及天然生物活性分子的中间体,在合成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近几年来,硝酮的合成方法层出不穷,但绝大部分都是依赖于传统的非催化合成,尤其是手性硝酮的催化合成更是凤毛麟角。目前合成的硝酮化合物以醛式为主,酮硝酮的合成还存在很大的挑战性,而且,很多适合醛硝酮的缩合反应都不适用于酮硝酮。因此寻找一种绿色、高效、催化合成手性环状硝酮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Cope型氢胺化反应是Cope消除反应的逆过程,分子内Cope型氢胺化反应合成硝酮的方法屈指可数,且进展极为缓慢,近三十年来,只报道了无机碱促进的特定底物的分子内的反应和我们课题组的铜催化的分子间的Cope型氢胺化反应。本篇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硝酮化合物和Cope型氢胺化反应;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受本课题组之前报道的使用环丙烯为底物的分子间Cope-型氢胺化反应的启发,我们实现了铜催化的肟的分子内Cope型氢胺化反应,在温和的条件下成功合成了苯、吲哚、吡咯并六元环硝酮化合物,并对苯并体系的不对称催化过程进行了尝试。
【图文】:

铜催化的分子内Cope型氢胺化反应合成芳香并环的六元环状硝酮


(c)六元环状硝酮

亚胺,硝酮,课题组


图 1.72004 年,Andrea Goti 课题组[7]首次报道了用聚合物催化的 N,N-双取,,成功的合成了硝酮(图 1.8)。 图 1.8胺的氧化 年,Bohe L 课题组[8]报道了胺氧化合成硝酮的方法(图 1.9)。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21.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颖;张怀远;黄丹凤;胡雨来;;光学纯环状硝酮的氧化合成[J];化学通报;2010年07期

2 刁力,吴世康;硝酮化合物对9-氰蒽荧光猝灭作用的研究[J];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94年04期

3 程春生;魏振云;李全国;马晓华;;C,N-二甲基-C-(3-吡啶基)硝酮合成热风险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年10期

4 刘益林;陈迪钊;;共轭硝酮参与的反应研究[J];广州化工;2015年18期

5 ;Cu(I)-催化的肟与环丙烯的Cope型氢胺化合成手性硝酮[J];有机化学;2017年11期

6 沈蓓苓;用漂白粉氧化羟胺为硝酮[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0年11期

7 王俊锋,彭云贵,杜宝山;异VA唑衍生物的新合成方法[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年06期

8 曾婉;张辽云;李化毅;胡友良;;酚硝酮为配体的锆催化剂合成与表征及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10年07期

9 孔令恒;谢芳;于松杰;戚自松;李兴伟;;三价铑催化硝酮与炔的碳氢活化偶联合成二氢吲哚(英文)[J];催化学报;2015年07期

10 赵宝祥;硝酮在天然化合物全合成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俞初一;黄木华;;(-)-Hyacinthacine A2和(-)-5-epi-Hyacinthacine A3的简洁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2 傅颖;张怀远;;O-糖基-α-芳基硝酮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徐鹏巍;周剑;;螺环丙基氧化吲哚与酮硝酮的不对称环加成反应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4 康彦彪;叶龙武;唐勇;孙秀丽;;硝酮和环丙烷的催化的不对称环加成反应[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傅颖;刘彦华;李姣;;超声辐射下硝酮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6 贾宏瑛;刘阳平;纪艺琼;田秋;刘扬;;链接荧光基团的双功能硝酮类自由基捕获探针[A];第十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春艳;以环状硝酮为中间体的亚胺糖合成[D];天津大学;2007年

2 胡峻豪;基于2-酰基-1-氯环丙基甲酸酯的环合反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3 张焕瑞;基于串联氢迁移/环化策略的新颖氮杂环的构筑及含氮杂环的不对称官能团化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秀;铜催化的分子内Cope型氢胺化反应合成芳香并环的六元环状硝酮[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2 陈春华;N-烯基硝酮的合成及其重排性质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

3 朱德萍;硝酮β位sp~3碳氢键官能化反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8年

4 王瑞;利用糖基硝酮亲核加成反应合成核苷类似物[D];河北大学;2009年

5 姜妲;C,N-二甲基硝酮与丙烯腈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理论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6 姜玉富;DBFOX/Ph金属络合物催化二芳基硝酮和缺电子烯烃反应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7 王明珠;有机锌试剂与硝酮的反应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彦坡;螺VA嗪烷酮糖苷及吲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9 廖宇;红景天苷和硝酮类自旋捕捉剂的合成[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汪晓敏;硝酮与单取代烯的1,3-偶极环加成反应的理论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09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709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3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