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自由基介导的壳聚糖-咖啡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机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4 02:23
【摘要】: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将酚酸类化合物接枝到壳聚糖分子上,合成壳聚糖-酚酸接枝共聚物,对于改善壳聚糖的理化特性与生物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常用的壳聚糖-酚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方法中,由抗坏血酸(AA)和过氧化氢(H202)氧化还原对诱导的接枝共聚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的优点,然而其确切的接枝机理尚不清楚;同时,壳聚糖-酚酸接枝共聚物的抗氧化活性评价通常采用体外试验,其体内抗氧化作用尚不明确。因此,本论文旨在揭示AA/H202氧化还原对引发的壳聚糖-酚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机理与抗氧化活性。(1)采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分别对Fe2+/H2O2和AA/H2O2两种氧化还原体系中产生的自由基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随后,研究两种氧化还原体系中产生的自由基与壳聚糖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Fe2+/H202氧化还原体系中仅产生羟基自由基(·OH),其最佳反应条件是:Fe2+浓度 0.5 mmol/L,H202浓度 1.5 mmol/L,溶液 pH 值 5.0,反应时间 5 min。而AA/H202氧化还原体系中仅产生抗坏血酸自由基(Asc·-),而并不能产生·OH,其最佳反应条件是:AA浓度0.15mol/L,H2O2浓度0.075mol/L,溶液pH值6.0,反应时间5min。壳聚糖与·OH反应后未产生新的自由基,而壳聚糖与Asc·-反应后形成了新的碳自由基。此外,Asc·-对壳聚糖分子具有脱氨基作用,且在反应过程中形成大量的不饱和键,使得壳聚糖原有的空间结构和结晶性消失,热稳定性降低。相比之下,·OH主要断裂1,-4-β-D-糖苷键,因而经·OH降解的壳聚糖在结构、结晶性和热稳定性方面均与壳聚糖类似。(2)利用AA/H202和Fe2+/H202氧化还原体系的最佳自由基产生条件,合成两种壳聚糖-咖啡酸接枝共聚物(分别命名为CA-g-CS Ⅰ和CA-g-CS Ⅱ),研究自由基介导的CA-g-CS的合成机理。结果显示,CA-g-CSⅠ的接枝量为68.5mg/g,而CA-g-CSⅡ的接枝量几乎为零。CA-g-CS Ⅰ的平均分子质量大于壳聚糖,在290 nm和320 nm处有两个紫外吸收峰,在1537 cm-1处新出现的红外吸收峰(对应于咖啡酸C=C的伸缩振动),在核磁共振氢谱的6.3-7.6 ppm范围内出现咖啡酸次甲基质子信号,均证明咖啡酸已成功通过Asc·-接枝到壳聚糖分子上;同时,CA-g-CSⅠ的热稳定性和结晶度均低于壳聚糖;表面相对光滑,呈片层状或棒状。相比之下,CA-g-CS Ⅱ的平均分子质量小于壳聚糖,热稳定性略高于壳聚糖,而结晶性稍低于壳聚糖,其仍维持着壳聚糖的空间立体结构,并在颗粒内部形成大量空穴。上述结果表明,咖啡酸能通过Asc·-接枝到壳聚糖分子,但不能通过·OH接枝到壳聚糖上。(3)对壳聚糖-咖啡酸接枝共聚物的体外抗氧化及体内护肝活性进行研究。体外抗氧化实验的结果表明,CA-g-CS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且显著高于壳聚糖,说明将咖啡酸接枝到壳聚糖上能提高壳聚糖的抗氧化活性。体内实验的结果进一步表明,相比与四氯化碳模型组,CA-g-CS处理能显著降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增强肝细胞内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并提高肝细胞内非酶类抗氧化物(谷胱甘肽)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从而发挥护肝活性。值得注意的是,CA-g-CS的护肝活性远高于壳聚糖,与阳性对照水飞蓟素接近。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631.3

【图文】:

接枝共聚物,壳聚糖,氧化还原对,机理


酚类物质在生物相关条件下能接受、储存和贡献电子基于壳聚糖和酚类物质的逡逑特性,电化学法也能用于壳聚糖-酚类接枝共聚物的合成。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电化学法逡逑合成接枝共聚物的研宄都集中在将儿茶酚类物质接枝到壳聚糖膜上[63<5』。如图1.4所示,逡逑采用电化学法合成壳聚糖-儿茶酚接枝共聚物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将金电极浸入壳聚糖逡逑溶液中,加负电压,保持电流强度不变,并持续通电;随后,将覆盖有壳聚糖的电极浸入逡逑儿茶酚溶液中,加正电压,使得儿茶酸氧化成醌;最后,氧化后的醌通过迈克尔加成和席逡逑夫碱反应与壳聚糖骨架共价连接值得注意的是,电化学法与酶催反应的接枝机理逡逑极为相似。因此,电化学法是一种安全、环保的合成壳聚糖-酚类接枝共聚物的方法。但逡逑是,这种方法也会造成酚酸的氧化,使得接枝共聚物的生物活性大幅度降低。目前,仅有逡逑咖啡酸通过电化学法被接枝到了壳聚糖上[63]。逡逑

电化学法合成,壳聚糖,儿茶,接枝共聚物


1.1.3壳聚糖-酚酸接枝共聚物的理化特性逡逑U.3.1溶解性逡逑合成壳聚糖-酚酸接枝共聚物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增加壳聚糖的溶解性。因此,接枝物的溶解性是衡量其理化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而言,将酚酸接枝到壳聚糖分子后,壳聚糖的溶解性都是增加的123-24夂31夂43,551。部分研[偦贡砻鳎蔷厶荺l酸接聚物的溶解性与接枝比例和反应条件密切相关【26,43】。此外,在制备壳聚糖-酚酸接枝过程中,冷冻干燥处理会使样品的结构更加紧密,从而降低其溶解度%1。最近,Gu人揭示了壳聚糖-没食子酸接枝共聚物的溶解度与EDC/NHS化学交联法合成过程中醇浓度有关P1。当使用去离子水作为溶剂时,壳聚糖-没食子酸接枝物会形成一种稳胶体分散物。然而,当溶剂中乙醇的浓度达到50%以上,,过量的乙醇可以防止壳聚合,降低壳聚糖活性位点的有效性,使得接枝共聚物从反应溶液中析出。逡逑.1.3.2热稳定性逡逑壳聚糖-酚酸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是其重要的理化特性之一。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华玲;于志财;;甲壳素和壳聚糖的应用进展与存在问题[J];河北纺织;2008年04期

2 李区;;甲壳素及其衍生物壳聚糖的应用研究进展[J];广西水产科技;2006年01期

3 汤善刚;袁霞;梁达星;刘兴运;蒋林斌;廖丹葵;;磁性壳聚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4 马晓莉;范炜;韩波;;医用多孔壳聚糖膜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1年01期

5 谭春园;解保生;丁仲鹃;;不同分子量壳聚糖膜的制备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6 刘越;黄家兰;;壳聚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赵连娜;任力;尹诗衡;赵娜如;王迎军;陈浩;瞿佳;;壳聚糖膜表面的氮等离子体改性研究[J];材料导报;2008年12期

8 朱智慧;钱锦文;;壳聚糖膜在渗透汽化领域的研究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9 王令充;陈西广;刘成圣;孟祥红;刘晨光;贺军;于乐军;倪思亮;;医用壳聚糖膜的性能及用途[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曹宗顺,卢凤琦,王凤山,聂珍贵;壳聚糖膜的降解性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玉红;赵孔双;宋超;韩英;;壳聚糖膜对几种有机物的吸附和释放过程的实时介电监测[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李映苓;唐智杰;赵逸云;李学习;;有序壳聚糖膜的制备及其对岩白菜素渗透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黄娟;黄燕燕;余保宁;彭小霞;张伟;刘冬梅;;壳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A];“健康食品与功能性食品配料”学术研讨会暨2017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7年

4 贺庆;敖强;公衍道;张秀芳;;不同脱酸方法对壳聚糖膜纳米拓扑结构及细胞相容性的影响[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5 叶文婷;陈亚芍;潘欣;;利用阴极液相等离子体技术制备钛基含钙磷的壳聚糖膜[A];第十四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电推进技术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集[C];2009年

6 史新元;谭天伟;;新型壳聚糖接触镜材料的研究[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冯倩;蔡继业;王彬;夏科;马豫峰;曾谷城;;不同有机溶剂对壳聚糖膜影响的AFM研究[A];第三届全国扫描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谭春园;解保生;丁仲鹃;;不同分子量壳聚糖膜的制备研究[A];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材料学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口腔材料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李静;云环;公衍道;赵南明;张秀芳;;MC3T3-E1细胞在连接GRGDS短肽的壳聚糖膜表面的行为研究[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曾敬;赵桂贞;苏桂田;辛士刚;;壳聚糖膜对维生素C的担载和控制释放[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聂柳慧 韩永生;用壳聚糖膜作保鲜包装材料的研究[N];中国包装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卫翔;壳聚糖基有机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8年

2 胡巧玲;仿生层状结构壳聚糖医用材料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王志华;环境样品中污染物分析与处理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1年

4 辛梅华;自组装壳聚糖基纳米药用泡囊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曹文灵;壳聚糖用于周围神经修复的基本科学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6 樊李红;壳聚糖海藻酸盐生物医用材料的研制与功能特性[D];武汉大学;2005年

7 曹佐英;微波辐射下壳聚糖的化学改性及其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0年

8 高群;新型亲核NO供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9 王立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结肠粘附巯基壳聚糖微球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10 刘宗华;天然多糖及其衍生物纳米载药体系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俊锋;基于壳聚糖—抗菌性多肽缀合物绿色抗菌剂的制备[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2 王志炜;胶原和壳聚糖复合食用膜的制备与表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3 李扬;壳聚糖/表面活性剂的聚集及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4 濮慧敏;自由基介导的壳聚糖-咖啡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机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5 杨春;纳米壳聚糖对纸质文物保护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6 杜延青;超亲水水下超疏油壳聚糖—二氧化钛复合膜油水分离性能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7 吴冠锐;壳聚糖联合消炎止痛中药对突发性创口愈合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8 张蕾;壳聚糖在等离子体酸中的溶解及壳聚糖膜的制备[D];大连工业大学;2017年

9 刘梦媛;壳聚糖的烷基化修饰与凝血性能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8年

10 孔爱群;面向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吸附的壳聚糖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工艺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121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7121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a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