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晶态纳米纤维素的仿生强韧材料构筑和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15:25
【摘要】:自然界中的生物质是利用简单成分在温和条件下产生的一类具有多级结构,兼具轻质、强韧力学性质的优秀结构材料。受到生物质启发,构筑轻质、强韧的多级结构材料是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热门课题之一。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已在仿贝壳珍珠层、节肢动物外壳、牙齿等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然而,现有的工作大多围绕特定尺度下生物质结构的模仿,很少讨论全尺度上多级结构的构筑,以及不同尺度上键合情况对力学性质的影响。因此,目前人工合成的结构材料中缺少有效的应力传输途径,增韧机制单一,造成材料不能同时兼顾高强度和高韧性的情况。晶态纳米纤维素是提取纤维素的微纤维结晶区获得的,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杨氏模量高、密度低、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等优点。晶态纳米纤维素在溶液下可经过蒸发诱导自组装成手性液晶结构,这种结构与骨、象牙、鹿角等生物结构材料中存在的扭转螺旋结构十分相似,是材料韧性的主要来源。综合以上特点,晶态纳米纤维素是构筑人工结构材料的一种理想结构基元。目前对晶态纳米纤维素手性液晶材料的力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材料的柔性,但无法同时提高强度。如何获得兼具强度和韧性的纤维素手性液晶结构材料是该领域存在的一种重要问题。本文针对晶态纳米纤维素的仿生结构材料的构筑和应用研究开展了以下工作:(1)晶态纳米纤维素仿生强韧复合膜的设计构筑。仿照骨头中扭转螺旋结构的增韧机制,以晶态纳米纤维素自组装体为主体,以聚乙烯醇、葡萄糖作为添加剂,利用蒸发诱导自组装方法得到具有手性液晶结构的晶态纳米纤维素-(聚乙烯醇:葡萄糖)((CNC-(PVA:GLU))复合膜。通过增加结构中界面间的相互作用和聚合物网络中氢键数量,丰富体系内的能量消散机制,使材料在保持较高杨氏模量的同时韧性得到提高。该复合膜具有优秀的韧性,最高断裂能为12.1±1.0MJ·m~(-3),是目前CNC手性液晶膜中文献报道最高值的6倍。本工作为提高结构材料的韧性提出了一种普适性的方法。(2)在上一章工作的基础上,以提高材料的强度为目的,增加聚乙二醇为第三种添加剂,通过提高材料的均匀性来提升体系中应力传递效率。最终获得的晶态纳米纤维素-(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葡萄糖)(CNC-(PEG:PVA:GLU))复合膜最高模量达16 GPa的同时,断裂拉伸度1%,与密质骨的力学性质接近,在纤维素/聚合物手性液晶结构材料中处于较高水平。同时,该复合膜具有对湿度刺激响应能力,结合其优秀的机械性质,将在传感、加密、建筑等方面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753.2
【图文】:

胶原蛋白,氢键,胶原纤维,受力


)胶原蛋白分子结构(右下图黄色虚线代表氢键);b)胶原蛋的变形量、载荷和氢键数量的变化。一个重要的内部增韧机制是纤维滑移。当矿化胶原纤维受力时和羟基磷灰石纳米晶界面首先产生相对滑移,并通过滑移把局部其他未受力的胶原纤维上[26]。值得注意的是,羟基磷灰石纳米存在使相对滑移机制吸收更多能量。图 1.4a 是计算模拟的矿化原纤维在受力的应力-应变曲线。矿化胶原纤维的杨氏模量为 6为 6.7 %,拉伸强度为 0.6 GPa;纯胶原纤维的杨氏模量为 4.6 5 %,拉伸强度为 0.5 GPa。可以看出,矿化胶原纤维的强度和均高于纯胶原纤维。这是由于纯胶原纤维间存在间隙,受力时胶白区域变大,结构密度大大降低,受力较小时即产生屈服,容易 1.4b)。而填充了羟基磷灰石后,只有发生相对滑移后才出现空

羟基磷灰石,纳米晶,矿化,定向排列


第一章 绪论灰石在其表面有序排列[44];Andersson 等人用 F127 嵌段共聚物形列,诱导无定形的磷酸钙在其上矿化为定向排列的低结晶度的磷 1.6);Wang 等人用 I 型原胶原纤维做模板,添加聚丙烯酸模仿骨吸引羟基磷灰石在胶原纤维的间隙内矿化,并研究聚丙烯酸分子能力的关系[46]。然而,这些工作集中在对骨分子层次上结构的模观结构材料构筑提供指导。Nonoyama 等人将拉伸后的双网络水凝由于拉伸过的水凝胶具有各向异性,因此矿化在其表面的羟基磷平行于拉伸方向,表现出宏观的定向排列[47]。然而,由于水凝胶材料整体表现为延展性高、强度低的特点,与骨的力学性质并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克艳;李红军;徐军;杨秋红;苏良碧;唐强;;不同粒径α-Al_2O_3:C晶态粉体热释光和光释光特性[J];物理学报;2012年15期

2 戚绍祺;孙友德;孙乃久;李务胜;谢启田;;锦纶—6的晶态变化[J];广州化学;1988年04期

3 秦国刚;晶态半导体中氢的行为[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1989年04期

4 戚绍祺,孙友德,孙乃久,李务信,谢启田;锦纶-6在热处理及拉伸中的晶态变化[J];合成纤维;1989年04期

5 郭常霖;评《科学家谈物理》丛书的两本新著:《晶态面面观》和《放眼晶态之外》[J];物理;1996年05期

6 李梓豪;李少斌;张景瑜;宿正楠;郭世宏;齐诗英;陈永宽;谭效果;;铁基配合物修饰多金属氧酸盐杂化晶态材料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7 康慧灵;何力军;许德美;钟景明;王战宏;孙本双;刘霄霞;;粉末冶金多晶态铍室温断裂行为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年15期

8 马丽艳,田莉玉,戚长谋;隐晶态葡萄石的鉴定[J];吉林地质;2003年02期

9 赵春霞;田高;刘琦;陈文;;晶态介孔材料研究新进展[J];材料导报;2006年05期

10 敖镜秋;王养民;;瓷釉中晶态石英与产品热稳定性[J];中国陶瓷;198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闻;;分子晶态化合物中的介电转变[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六分会:晶体工程[C];2016年

2 靳常青;;高压极端条件量子晶态材料[A];中国晶体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会员代表大会(极端条件晶体材料分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3 吴晓宏;;功能导向晶态材料结构设计、可控生长及其机理研究[A];第八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摘要[C];2013年

4 熊伟伟;;表面活性剂在晶态无机材料合成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六分会:晶体工程[C];2016年

5 董喜燕;曹丽慧;臧双全;麦松威;;刺激响应型晶态分子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五分会:分子与固体化学[C];2016年

6 邓兆鹏;高山;;水溶性金属有机晶态网络发光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表征[A];中国晶体学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晶体生长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张闻;;晶态化合物的有序-无序转化和介电异样[A];中国晶体学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小分子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黄中林;陈昌国;;晶态氢氧化铬及纳米三氧化二铬的简单制备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9 张文林;王虎;唐祥海;;硬模板法合成晶态介孔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张磊;;晶态钛氧簇化合物的结构与能带调控[A];第七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李鑫;新型抗菌包装袋[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3年

2 本报通讯员 黑组轩;科研生涯中的坚守与责任[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4年

3 记者 吴永哲 胡博理;我国首创多晶态二氧化锗空芯传能光纤工艺技术[N];河北日报;2000年

4 吴永哲 胡博理 刘廉君;多晶态二氧化锗空芯传能光纤问世[N];科技日报;2000年

5 董世非;燕山大学研制成功多晶态二氧化锗空芯传能光纤[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洪芝;晶态纳米纤维素的圆偏振能力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2 屈丹;晶态纳米纤维素的手性光学性质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吴亚盘;系列金属有机羧酸框架晶态材料的设计合成、结构分析及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赵昊岩;溶液法制备有机晶态薄膜及其晶体管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5 邓兆鹏;新型金属有机晶态网络结构的设计合成与荧光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于威;晶态氮化碳薄膜沉积及其生长机理研究[D];河北大学;2002年

7 张竹艳;柔性联吡啶胺金属有机晶态网络的设计合成与荧光性能[D];黑龙江大学;2013年

8 黄静;柔性联吡啶二胺晶态网络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荧光性能[D];黑龙江大学;2016年

9 王瑞红;晶态碳上类铂助催化剂的负载及与贵金属的协同催化作用[D];黑龙江大学;2013年

10 马凤吉;多酸基晶态多孔材料的离子交换合成及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玉媛;晶态纳米纤维素的仿生强韧材料构筑和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2 瞿玲;碳氮化法制备晶态SiCN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8年

3 段香玲;多晶态8-羟基喹啉铝的电光特异性[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4 李彩;基于二酸—含氮给体系统构筑的金属有机晶态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构效关系[D];三峡大学;2012年

5 白亮;共轭羧酸类配体调控的金属有机晶态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三峡大学;2014年

6 牟义强;芳香二羧酸类功能晶态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三峡大学;2013年

7 柯希俊;金属有机晶态材料的拓扑结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D];三峡大学;2011年

8 刘岩;晶态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年

9 徐国旺;吡啶羧酸基稀土金属有机晶态材料的构筑及性能研究[D];三峡大学;2016年

10 宋宏光;晶态介孔硅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20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720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7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