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一种由青霉属和曲霉属的真菌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其毒性大,分布广,对农产品污染重。饲料发生霉变会严重影响饲料业以及畜牧业的正常生产,霉菌毒素的含量检测对保障牲畜的健康以及肉制品的安全至关重要。分散式液液微萃取(DLLME)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有机溶剂用量少、成本低等优点且兼具富集和净化的作用。本文旨在建立基于DLLME-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饲料及猪肉中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饲料生产企业生产的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的污染程度及市售猪肉中OTA的蓄积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方法1实验条件1.1 OTA提取饲料样品中OTA以甲醇-水的混合溶液超声提取;猪肉样品中OTA用甲醇、磷酸、氯化钠溶液配成的混合溶液提取。1.2 OTA净化及浓缩提取液经离心、过滤后,取出1.00 mL与萃取剂混合,用注射器将混合液迅速注入乙酸溶液中,离心分离后移除上层水溶液,将沉积相氮吹至近干,再用甲醇复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1.3色谱条件使用的流动相为乙腈和2%的乙酸溶液,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为333 nm,发射波长477 nm;柱温30℃。依据保留时间定性,用峰面积外标法定量。1.4方法优化多种因素会影响DLLME的萃取效率,本文对萃取剂的种类与体积、水相的pH与体积等因素进行了优化;并对流动相的组成及比例进行优化。1.5质量控制为保证分析质量,本实验对方法的线性、检出限、加标回收率、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等指标进行实验研究。2饲料及猪肉中OTA含量调查本实验对来自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的饲料生产企业的饲料样品麦麸、豆粕、棉粕、酒糟蛋白饲料(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s,DDGS)中OTA含量进行了调查。并对济南市的市售猪肉中OTA蓄积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1.优化的DLLME条件为:提取液经离心、过滤后,取出1.00mL与200μL三氯甲烷混合,用注射器将混合液迅速注入5 mL pH为3的乙酸溶液中,离心分离后移除上层水溶液,将沉积相氮吹至近干,再用甲醇复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检测饲料中OTA时乙腈与乙酸溶液的比例采用梯度洗脱程序,检测猪肉中OTA时乙腈与乙酸溶液的比例为50:50。2.本实验建立的检测饲料及猪肉中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对饲料及猪肉样品中OTA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均高于85%,且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对于猪肉样品,其检出限为0.21 μg/kg;对饲料样品,检出限为0.25 μg/kg。3.所有饲料样品中OTA总检出率为46.7%,阳性样品中OTA平均检出量1.8μg/kg,最高检出量18μg/kg。均未超出国家规定的100 μg/kg限量标准。不同种类饲料的检测结果有差异,豆粕及棉粕中OTA检出率及检出量相对较高。将饲料按照产地进行分析,南方地区OTA检出率及阳性样品平均检出量高于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4.所采集样品中100%的品牌猪肉及88.9%的非品牌猪肉检出有OTA蓄积。品牌猪肉中OTA的最高含量为2.2 μg/kg,平均含量为0.37μg/kg。非品牌猪肉中OTA的最高含量为3.0 μg/kg,平均含量为0.36μg/kg。品牌猪肉中OTA浓度分布较非品牌猪肉集中。所有样品中OTA的含量均低于粮食中OTA的最高限量5μg/kg。结论1.本实验建立的DLLME与HPLC-FLD联用测定饲料及猪肉中OTA含量的方法简便、灵敏。使用DLLME对样品提取液进行净化及浓缩,大大减少了前处理过程中含氯有机溶剂的使用,减轻了对环境的危害,并保护了实验操作者的健康;同时简化了前处理过程,降低了分析成本。2.检测发现,饲料样品中OTA的污染水平较低,低于国家限量标准。相比麦麸和DDGS,豆粕和棉粕较容易受到OTA污染。南方地区较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受霉菌毒素危害更重。3.猪肉中普遍检出含有OTA蓄积,但检出量较低,低于粮食中的OTA限量。品牌猪肉数据分布比非品牌猪肉更为集中。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816.17;O657.72;TS25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盟拟修改食品内某些赭曲霉毒素污染物的最高标准[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年08期
2 许烨;马荣山;李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酒中的赭曲霉毒素A[J];酿酒;2006年02期
3 褚庆华;郭德华;王敏;王雄;沈建英;;谷物和酒类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6年02期
4 丁建英;韩剑众;;赭曲霉毒素A的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年03期
5 疏秀林;施庆珊;欧阳友生;陈仪本;;赭曲霉毒素的产生及鉴别[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年10期
6 杨琳;马良;;免疫学法检测赭曲霉毒素A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10年01期
7 孙亚宁;胡骁飞;邓瑞广;职爱民;刘庆堂;柴书军;王磊;宋幸辉;侯玉泽;张改平;;赭曲霉毒素A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J];食品工业科技;2011年05期
8 徐志;刘春华;李春丽;吴晓春;;咖啡中赭曲霉毒素A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9 傅武胜;邱文倩;郑奎城;吕华东;郭斌;严小波;;药食两用类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J];食品科学;2011年14期
10 史娜;路勇;吴颖;姜杰;;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食品中的赭曲霉毒素A[J];食品科学;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道付;金海涛;李绍钰;;赭曲霉毒素A对肉鸡的危害[A];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平;陈代文;田刚;毛倩;陈洪;余冰;;硒对赭曲霉毒素A毒害IPEC-J2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贾珍珍;贺玉梅;杜娟;董葵;;赭曲霉菌种产赭曲霉毒素A的实验研究[A];中国第六届海峡两岸菌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胡骁飞;孙亚宁;滕蔓;柴书军;王磊;职爱民;刘庆堂;邓瑞广;张改平;;抗赭曲霉毒素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道付;李绍钰;徐彬;魏凤仙;焦玉萍;王琳q
本文编号:2750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750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