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类离子液体黏度与氢键关系的动力学模拟
【学位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O645.1
【部分图文】:
不仅可以作为电化学的电解液和有机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分离等了离子液体的踪迹。Wilkes 等人开拓性的工作在离子液体的发展史上,此后离子液体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从 1992 年至今,研究人液体有四氟硼酸盐,六氟磷酸盐和三氟甲烷磺酸盐等。它们作为催化解质添加剂等得到广泛应用。时至今日,离子液体家族还在不断增加子液体阴离子有:[BF4]-, [PF6]-, [N(CF3SO2)2]-, [CH3CO2]-, [MeSO4]-1),由这些阴离子组成的离子液体的性质比较稳定;常见的离子液体阳m]+, [N1234]+, [R1R2R3py]+, [P1234]+和[P12]+等(图 1-2)。目前,人们对离子艾,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必将由分子合成,性能测试,发展到构效关关系是合成具有所需性质离子液体的前提,是使离子液体的研究摆脱设计离子液体的有效途径。因此,建立合理可靠的构效关系必将是未的关键科学问题,也是本文关注的问题。
图 1-2 常见的阳离子1.3 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离子液体之所以备受关注,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息息相关。离子液体的主要特:1. 相对低的熔点。离子液体的熔点一般低于 100℃,所以其稳定的液态范围一般可00℃~400℃[14],远远大于其他有机溶剂;2. 一般来说,离子液体的密度高于普通有机溶剂,并且与许多溶剂不互溶,因此在分离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15];3. 优良的溶解性。离子液体的溶解性远远高于普通有机溶剂,可以溶解多种化合物目前只有离子液体能溶解氯化物和氢化物[16];4. 极低的蒸气压。众所周知,离子液体不易挥发,无色无味[17]。因此在循环使用中基本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具有明显的“绿色”特征;
图 2-3 阳离子中不同 H 原子与[BF4]-中 F1 原子之间的径向分布函数于[b3mpy][BF4]而言,氢键最倾向于在 F1 和 H2 原子之间形成,并且概率最4 具有与 H2 对称的位置,因此二者形成氢键的可能性相似。其中,H1/H3 原原子之间形成氢键的可能性较小,其概率分别为 12.2 和 10.2。另外,除 H5 原基链上的 H 原子难以与 F1 原子之间形成氢键。[b4mpy][BF4]中,由于 H1 和 H4 原子的位置对称,二者与 F1 原子之间形成氢也类似。同样,由于 H2 和 H3 原子也处于对称位置,C2-H2…F1 与 C4-H3也十分相似。由此可以看出,吡啶环上对称位置的两个 H 原子与 F1 原子形成能性几乎相同。于[bpy][BF4]本身的对称性,阳离子上仅显示了其中一半 H 原子与 F 原子形成能性,这与其他吡啶类离子液体的特征相似。其中,紧邻 N 原子的 C 原子上的有可能与 F 原子形成氢键。除了靠近吡啶环的那个 H 原子之外,烷基链上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思畅;宋凌志;;石墨烯导热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7年09期
2 高海洋;云小玲;钟睿博;刘雨双;袁鸣;宋波;张峰;;分子动力学模拟在核酸研究领域的应用[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年06期
3 许建业;刘富良;林添坂;孙大权;;沥青混凝土疲劳损伤自愈合行为研究进展(4)——沥青自愈合分子动力学模拟[J];石油沥青;2016年02期
4 徐卫;赵泰磊;;高分子链玻璃化转变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科技展望;2016年15期
5 朱礼洋;王壮飞;何辉;田国新;郭建华;;超临界CO_2中锕镧系络合行为及其分子动力学模拟[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6年00期
6 王玉花;李平;孙巧;王卫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玻璃化转变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7 吴方棣;郑辉东;刘俊劭;郑细鸣;;分子动力学模拟在化工中的应用进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3年10期
8 马云霞;赵慧霞;杨晓峰;;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基本步骤及误差分析[J];硅谷;2012年03期
9 赵慧霞;马云霞;杨晓峰;;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计算及应用[J];硅谷;2012年04期
10 周昌林;黎多来;李东凯;孙振范;冯华杰;;氨的自扩散系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广东化工;2012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梦楠;钟世钧;;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和分子动力学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九分会:化学中的量子与经典动力学[C];2016年
2 陈贻建;周洪涛;葛际江;;油水界面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动力学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六分会)[C];2015年
3 王雯婕;吴思晋;张可人;;基于分子对接及动力学模拟技术的靶向活性小分子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4 刘英哲;邵学广;蔡文生;;海藻酸可逆缠绕碳纳米管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顾飘;卫海燕;;碳纳米管与多肽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邹鲲;胡元中;温诗铸;;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超薄膜润滑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7 李敏;侯氢;;氦泡在钨金属表面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第十二届全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黄庆生;吴洪明;吴建华;;用纳米孔道测定蛋白质序列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宋海洋;李立峰;冯锋;;凝聚双壁碳纳米管扭曲性能的动力学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姜舟婷;吴太权;徐鹏;;聚乙烯链折叠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耿挺;铝如何对人体造成伤害[N];上海科技报;2014年
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刘英华;解惑边陲名校[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董杰;在计算机上做化学实验[N];吉林日报;2015年
4 记者 桂运安;科学家揭示大气中硫酸氢铵形成机理[N];安徽日报;2016年
5 见习记者 钟可芬 本报记者 刘正午;IT巨头伸手医药[N];医药经济报;2006年
6 风天;IT技术新药研发显身手[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7 记者 刘湘竹;轻松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N];大连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野;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蛋白质二级结构变化对其活性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9年
2 牛瑞娟;氨基酸突变对四种蛋白质与其配体相互作用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3 张玉来;酶催化选择性机制及BM2通道酸激活机制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4 战久宇;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及醛糖还原酶与抑制剂作用机制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5 何沐阳;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突变诱导的耐药机制及激酶活化特征构象变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6 阳弘江;若干分子电子碰撞电离解离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7 李敬;复杂多相体系中小分子跨界面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8 石美浓;微纳层叠功能复合材料的界面效应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加工装备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9 王雪;颗粒聚集生长过程的动力学模拟[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8年
10 余晴;无序合金结构演化的同步辐射技术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正飞;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HIF-1α和p300之间的相互作用[D];吉林大学;2019年
2 王冰;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分析BamA蛋白质分子动力学模拟轨迹[D];吉林大学;2019年
3 刘增;等离子激励下碳纳米管多质体中传质传热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4 杨若南;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亮氨酸脱氢酶耐盐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5 林成栋;分子动力学模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D];深圳大学;2018年
6 刘腾龙;电场下多肽在纳米管中输运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7 石来昊;基于Metadynamic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建立受体活性区分模型[D];南京大学;2019年
8 党晓雪;基于分子模拟方法的甾体类化合物靶蛋白筛选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9 罗创;碳纳米管/石墨烯填充聚合物导热复合材科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10 陈玉洁;纳米多孔铜力学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26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826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