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多功能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合成及生物成像应用

发布时间:2020-09-28 19:59
   稀土纳米材料具有丰富的光学、磁学、X线吸收衰竭和放射性能,是一类重要的多功能材料,为了使其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和生物检测领域,人们需要发展新的稀土纳米材料,整合其特殊的性质,用于多模成像造影和生物检测。本论文围绕“多功能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合成以及生物成像应用”这一主题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核壳结构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多模式淋巴成像应用研究通过结合UCNPs的发光特性和Dy的磁性及对X-射线吸收衰竭性能,合成了一种稳定的核-壳-壳结构的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CitNa Yb F4:Tm@Ca F2@Na Dy F4。引入中间层Ca F2使得该核壳结构材料减少了交叉弛豫和表面淬灭效应,从而提高了Tm3+的上转换发光亮度。该材料同时具有上转换发光、高场纵向弛豫响应敏感和X-射线吸收衰竭性能,实现了细胞层次的共聚焦上转换发光成像以及小动物活体的UCL/MRI/CT三模式淋巴造影成像。该材料是一种潜在的三模成像造影剂。2.花菁修饰的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探针用于次氯酸响应的活体腹膜炎症和关节炎示踪成像通过两亲性卵磷脂将花菁染料Cy820包裹在核壳结构的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粒子表面,构建了一个具有选择性识别HCl O/Cl O-的复合纳米探针UCNPs@PC-Cy820。花菁染料Cy820的载入将复合纳米探针(UCNPs@PC-Cy820)中UCNPs的Tm3+在800 nm处上转换发光淬灭,添加次氯酸能与Cy820发生化学反应使Cy820降解,并使得UCNPs的峰回调,从而达到检测次氯酸的目的。该复合纳米探针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同时对次氯酸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快速响应性。可以实现对次氯酸的检测,并且在活体层次上成功实现了对次氯酸响应的腹膜炎症和关节炎成像。
【学位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O657.3;TB383.1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用于生物成像的研究进展
    1.1 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简介
    1.2 发光成像技术简介
    1.3 上转换发光成像技术及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UCNPs)
        1.3.1 上转换发光过程
        1.3.2 上转换发光成像技术
        1.3.3 生物近红外窗口
    1.4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UCNPs)
        1.4.1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UCNPs)的合成方法
        1.4.2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UCNPs)的表面改性
    1.5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生物应用研究
        1.5.1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用于小动物血管/淋巴/肿瘤成像
        1.5.2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用于生物体内离子和分子识别
        1.5.3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在多模式成像中的应用
    1.6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核-壳-壳结构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用于多模式淋巴成像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和药品
        2.2.2 实验仪器和方法
        2.2.3 核壳结构UCNPs的合成
        2.2.4 细胞培养和细胞毒性
        2.2.5 上转换发光(UCL)共聚焦细胞成像
        2.2.6 上转换发光(UCL)活体淋巴成像
        2.2.7 CT淋巴成像
        2.2.8 MRI淋巴成像
    2.3 结果与讨论
        2.3.1 UCNPs的合成与表征
        2.3.2 上转换发光光谱
        2.3.3 细胞毒性评估
        2.3.4 上转换发光(UCL)共聚焦细胞成像
        2.3.5 上转换活体淋巴成像
        2.3.6 CT淋巴成像
        2.3.7 MRI淋巴成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花菁修饰的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探针用于次氯酸响应的活体腹膜炎和关节炎检测成像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和药品
        3.2.2 实验仪器和方法
        3.2.3 核壳结构UCNPs的合成
        3.2.4 近红外荧光染料Cy820的合成
        3.2.5 表面包裹Cy820的上转换纳米探针UCNPs@PC-Cy820的合成
        3.2.6 Cy820和UCNPs@PC-Cy820的光谱测试和活性氧滴定
        3.2.7 细胞培养和细胞毒性
        3.2.8 上转换发光细胞成像
        3.2.9 动物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Cl O?纳米传感器的设计原理
        3.3.2 Cy820对Cl O?的响应
        3.3.3 复合纳米探针UCNPs@PC-Cy820的表征
        3.3.4 复合纳米探针UCNPs@PC-Cy820对Cl O?的响应
        3.3.5 复合纳米探针UCNPs@PC-Cy820对细胞毒性的评估
        3.3.6 复合纳米探针UCNPs@PC-Cy820用于细胞成像
        3.3.7 复合纳米探针UCNPs@PC-Cy820用于活体腹膜炎症和关节炎示踪成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论文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3+响应的比率荧光探针用于双光子荧光细胞成像'>附录 Cr3+响应的比率荧光探针用于双光子荧光细胞成像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志钢;宋岳林;田启威;胡俊青;李富友;;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0年07期

2 赵莲;冯建;;镧系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3年04期

3 王松;程晓红;梁桂杰;钟志成;;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晶的发光调控及传感应用[J];稀土;2017年01期

4 韩娇;满石清;;铥镱共掺镓酸盐玻璃上转换发光性能[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郭春芳;;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9年04期

6 孟宪福;刘艳颜;步文博;;用于医学磁共振影像的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J];发光学报;2018年01期

7 赵峗;王宇全;王猛;;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颗粒在手印显现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公安科技;2016年01期

8 王殿元;郭艳艳;吴杏华;王金亮;;YAG:Nd双波长激发上转换发光特性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9 赵谡玲,侯延冰,孙力;一种掺铒离子化合物的上转换发光的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10 徐文;陈旭;宋宏伟;;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中的局域电磁场调控[J];发光学报;201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博士;张新磊;李春阳;王振领;;具有多孔结构和上转换发光性能NaYF_4:Yb/Er@SiO_2的制备与表征[A];河南省化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2 刘熠;刘倩;冯玮;李富友;;上转换发光生物成像技术及应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3 朱幸俊;李富友;;多功能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复合结构用于小动物多模式成像[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4 冯玮;李富友;;上转换发光检测研究[A];第七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6年

5 徐莉;关彩虹;于孟斌;金亮;陈高云;;上转换发光技术在生化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A];公共安全中的化学问题研究进展(第二卷)[C];2011年

6 潘秀红;;悬浮技术制备稀土掺杂钛酸盐玻璃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能[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孙雅娟;王新;张杰;王新;刘瑞林;朝克夫;冯力蕴;张友林;曾庆辉;孔祥贵;;YVO_4:Er~(3+)上转换发光纳米晶的制备与表征[A];第六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大钦;王元生;余运龙;刘锋;黄萍;;钕掺杂的纳米结构玻璃陶瓷的红外激发紫外上转换发光[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徐朝鹏;毕卫红;焦斌亮;韩富兴;巩洁;;飞秒激光诱导Ho:LiNbO_3晶体上转换发光性能的研究[A];第15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冯玮;邹先梅;朱幸俊;李钰皓;沈斌;李富友;;基于能量转移的上转换发光活体检测系统[A];第十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万生 通讯员 刘亚;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开发出新型溶剂极性调控光子上转换发光体系[N];中国科学报;2019年

2 记者 王潇雨;新纳米材料递送核酸简单高效[N];健康报;2018年

3 周舟;纳米材料口罩可全天高效杀菌[N];中国科学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李军;纳米材料加速传统行业升级[N];中国化工报;2013年

5 郭桦;银纳米材料打造新屏幕[N];中国化工报;2014年

6 谭永江 唐田 曹毅;河南大学纳米材料成果通过鉴定[N];科学时报;2011年

7 记者 肖洁;“特洛伊木马”引发纳米材料过敏[N];中国科学报;2012年

8 北极光董事总经理 杨磊 本报记者 李文博 整理;我投资了三星的竞争对手[N];经济观察报;2014年

9 姚联合;我国科学家发现纳米材料抑制水稻“铅毒”机制[N];中国科学报;2018年

10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绿色印刷重点实验室主任 宋延林;纳米材料让印刷更“绿”[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倩;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构建及其生物成像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汪超;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在肿瘤治疗与生物影像检测方面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4年

3 胡鹤;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9年

4 杨天赦;磷光/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合成及生物成像应用[D];复旦大学;2011年

5 梁旭华;新型结构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载药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6 孙筠;多功能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用于活体成像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吴铭敏;基于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生物大分子识别与检测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8 程亮;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2年

9 张礼刚;稀土离子掺杂氟化物的设计及其红色上转换发光性能[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10 李慧;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材料荧光强度比温度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多功能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合成及生物成像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2 张利利;功能化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探针的构建及其生物应用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3 戴邵亮;基于上转换发光纳米探针的赭曲霉毒素A检测方法研究[D];江南大学;2016年

4 訾陆;稀土掺杂复合氟化物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及上转换发光性能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年

5 杨丽丽;氧化物基质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质[D];暨南大学;2011年

6 宋岳林;亲水性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生物应用[D];东华大学;2011年

7 魏若艳;稀土氟化物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检测、治疗应用[D];上海大学;2017年

8 韩娇;稀土掺杂镧镓酸盐玻璃的制备和上转换发光性能[D];暨南大学;2011年

9 刘娟;稀土掺杂羟基磷灰石的上转换发光及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薛笑杰;稀土掺杂氟化物微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及其上转换发光性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292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8292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e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