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和钯团簇的结构和催化活性的理论研究
【学位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O641.1
【部分图文】:
件?Gaussian09?程序。(引用自参考文献?4:?WALKER?A?V.?J?Chem?Phys,?2005,122(9):??094310)。??如图1-1所示,金属团族的电子结构具有明显的尺寸依赖性。金原子个数不??超过7的平面金团簇的前线分子轨道局域在配位未饱和的金原子上,易于发生化??1??
人们一般认为,反应物分子轨道容易接近平面小团簇的分子轨道,相??比之下,三维排布的大团簇分子轨道与基底分子的轨道将不能更有效地重叠。当??团簇的原子个数增加到38时,从图1-1可以看出团簇的最高占据和最低非占据??分子轨道之间的能隙差很小。若团簇原子个数继续增加,能级将会变成连续的,??类似于块体材料的能带。特别是对第一副族Cu、Ag、Au金属构成的团簇,尺寸??依赖的电子结构体现在其等离子体性质中。与之相关的光学性质也会受到尺寸大??小的影响,团簇在光催化中的催化也随之发生变化[5]。??广义上,金属团簇和纳米颗粒都是由几个(不少于两个)或者数百万个原子构??成的聚集体[6]。Schmid等人指出专业术语“团簇”(cluster)和“纳米颗粒”??(nanoparticle)没有严格的区分,人们往往将二者当做同义词使用[71。如果对二者??进行定性地的区分,或许可以基于以下的事实:“团簇”往往指的是化学组成和??结构都有精确定义的物质,而“纳米颗粒”一般是指表征不那么精准且分布在一??定尺寸范围内(1到100?nm)的颗粒[7]。Corma课题组在最新的一篇综述中将团簇??表述为处于纳米颗粒和单原子之间的颗粒
图1.3本论文的主要研宄内容是AU和Pd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及催化活性。??针对前面介绍的研宄背景,本论文对小尺寸的金和钯团簇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如图1-3所示,主要研宄内容如下:??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素芹;王立;戴高鹏;侯秋飞;;棒状Ag_2CO_3/SrCO_3的制备与高可见光光催化活性(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7年02期
2 陈前林;吴建青;;改性对TiO_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陈士夫,陶跃武;热处理对TiO_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4 刘建军,于迎春,李英骏,贺红亮,谭华,徐康;TiO_2的冲击波活化及其光催化活性[J];高压物理学报;1999年02期
5 湛社霞;;影响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因素以及光催化剂的制备与应用[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6 李晓莉 ,曲雅焕 ,苏树贵;聚合物载体-钕配合物对丁二烯聚合的催化活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5期
7 王晓东;;高聚物三相催化剂[J];浙江化工;1987年04期
8 俞志明;仲崇祺;陈滇宝;唐学明;;WCl_6-C_(10)H_(21)OH-Al(i-Bu)_3催化体系合成1,2—聚丁二烯的研究[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9 A.Vass H.P.Boehm;陈仁辉;;炭的催化反应[J];新型碳材料;1987年01期
10 李玉良;潘鹤枫;李广全;欧阳均;;聚合物载体-稀土金属配合物的研究 Ⅳ.含亚硫酰基聚合物载体-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活性[J];化学学报;1987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彦乐;金和钯团簇的结构和催化活性的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2 田伟;氮化碳基材料催化环境污染物光降解与二氧化碳固定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3 赵国升;钒酸铋材料的微观结构调控、形成机理及颜色性质与光催化活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8年
4 黄刚;钯/金属—有机框架纳米复合材料的疏水性修饰改善多相催化性能[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5 沈丽娟;含Zr、Ti等具有光催化活性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的合成、改性及调变[D];福州大学;2015年
6 沈宏芳;铁酸镧和钛酸锶及其复合物的制备及光催化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7 杨翠霞;碱性氧电极非铂催化剂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8 祝建琦;单层二硫化钼的相调控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9 张炜;糖-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10 张留学;具有光催化活性的纳米TiO_2复合抗菌纤维的低温制备及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栗改梅;N/rGO-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8年
2 柴美娟;氧化铝基纳米材料燃烧合成及其可见光催化活性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3 叶颖;CuInZnS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下对NO气体光催化降解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4 卿多文;氯氧化铋/掺钴锶铁氧体/石墨烯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5 刘碧玉;碘氧化铋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D];河北师范大学;2017年
6 柳欢;复合改性纳米TiO_2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8年
7 李玲;氧化钼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在电解水析氢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8 刘栋;g-C_3N_4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9 杨子锐;含催化活性成分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D];广州大学;2018年
10 徐海斌;非贵金属催化剂应用于氧气析出与还原反应[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50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850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