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率型荧光探针的设计及其在生物小分子中的检测应用
【学位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O657.3
【部分图文】:
图 1.1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能量传递过程。Fig.1.1 Illustrationg energy transfer during FRET.光共振能量转移时,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供体的够大,即供体、受体的激发光谱要尽可能分开,同时供体的发射收光谱必须重叠;(2)供体与受体的荧光生色团必须以适当的供体、受体之间必须足够接近,距离在 10 nm 以内,这样发生才会高。 理论的提出对许多 D-A 对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帮助。例如共轭萘发色团连接到罗丹明 B 和亲脂性三苯基膦(TPP)阳离子上高效的检测 Fe3+的探针。溶液在 431 nm(λEx = 371 nm)表现出,当加入 Fe3+后,Fe3+与罗丹明 B 中的肼基配位发生开环现象发 594 nm),由于罗丹明 B 开环结构的激发光谱与萘的发射光谱
图 1.2 基于 FRET 的荧光探针及其传感机制。[38]Fig.1.2 FRET-based fluorescent probe and recognition mechanism.[38]1.3.2 光诱导电子转移光诱导电子转移(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PET)[39]是指在光照激发下荧光分子的荧光团(fluorophore,F)和受体部分(receptor,R)发生电子转的过程。基于 PET 的探针由荧光团和受体以及连接识别受体和荧光团的连接基(spacer,如-CH2-)构成。荧光团与受体结合时,发生光诱导电子转移,荧光生猝灭,电子从供体转移到激发态荧光团。当客体即目标分析物加入后,客体体结合,PET 过程受到抑制,荧光就会打开,探针就会出现荧光“off-on”状态另外,PET 过程还可以用分子前线轨道理论来解释,如图 1.3 所示,当荧光分受到激发时,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上的电子被激发跃迁到最低未占据
图 1.3 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及其分子前线轨道理论。Fig.1.3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process and its molecular front-line orbit theory.1.3.3 分子内电荷转移分子内电荷转移(internal charge transfer, ICT)机理[40]设计的探针是分子内的给电子基团(D)和吸电子基团(A)共价连接,形成“推-拉”作用的 Tt 电子共轭体系。在激发光照射下,电荷从给电子基团转移到吸电子基团,分子内电荷重排,正负电荷分离,偶极矩相应也会发生变化,荧光光谱就会出现红移或蓝移现象。当目标分析物存在时,将与其中一基团发生反应,影响分子内电荷的重排,导致荧光光谱移动,从而实现对分析物的比率检测。这类探针被广泛用于阳离子检测,当阳离子与给电子基团相互作用时,给电子体基团的供电子能力下降,分子共辄程度降低,导致探针荧光光谱发生蓝移。相反,当阳离子和吸电子基团相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天宇;朱昱;李宏达;刘思佳;;硫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8年14期
2 陈博;褚文道;;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和展望[J];广州化工;2018年16期
3 张晓梦;杜吕佩;;检测钾离子通道的小分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17年01期
4 刘海兴;刘清;郇延富;;基于罗丹明类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7年04期
5 尚玉婷;;动植物体系中锌离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初步应用[J];分析仪器;2016年S1期
6 徐龙华;方国臻;王硕;;碳点荧光探针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年12期
7 刘清玉;陈军宪;;基于香豆素衍生物的锌离子荧光探针作用机理的理论研究[J];广东化工;2017年11期
8 李檬;高天初;朱为宏;;β-半乳糖苷酶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化学;2017年08期
9 张晓兵;;前言:分子荧光探针专刊[J];中国科学:化学;2017年08期
10 祝新月;王建西;张海霞;;生物小分子巯基化合物荧光探针研究进展[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1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菁菁;新型Aβ诊断/治疗双重靶向小分子的研发[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9年
2 李军舰;几种新型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3 程丹;高选择性荧光探针构建及其在炎症和药物诱导肝损伤检测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8年
4 张晟瑞;半花菁类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5 唐永和;新型活性羰基(RCS)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其成像研究[D];济南大学;2018年
6 聂景;活性氧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成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7 高敏;新型荧光探针设计及其在缺氧胁迫下生物活性分子的成像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8年
8 闫力强;基于聚集诱导发光(AIE)和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效应有机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9 刘祥利;新型稀土配合物荧光探针合成与生物成像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10 刘海洋;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细胞成像研究[D];清华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虎;细胞器响应比率荧光探针的生物成像研究及非天然唾液酸的合成[D];厦门大学;2017年
2 喻思思;含羟胺功能团的荧光探针的糖基化修饰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3 彭晓;比率型荧光探针的设计及其在生物小分子中的检测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4 张涨展;用于重金属汞灵敏分析的比色荧光探针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5 张林娜;比率型荧光探针设计及其对水体污染物的检测应用[D];天津大学;2018年
6 孙凤楠;单取代BODIPY与HFBI-RGD自组装荧光探针:合成,表征及生物学性能评价[D];天津大学;2018年
7 朱婷婷;以RGD多肽为靶向基团、BODIPY为信号基团、O-羧甲基壳聚糖为载体的荧光探针的制备及相关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8 王晓静;七甲川吲哚菁生物硫醇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9 徐镜;半胱氨酸(Cys)和二氧化硫(SO_2)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与应用[D];南京大学;2019年
10 徐云杰;人血清白蛋白和汞离子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应用[D];南京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72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872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