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催化应用

发布时间:2020-11-06 11:19
   由于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表现出特殊的结构和性质,此类材料对催化,传感,吸附分离,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双金属配位聚合物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此类材料可实现不同金属之间的性能协同与集成,从而提高配位聚合物材料的可设计性,极大拓展配位聚合物材料的应用范围。虽然双金属配位聚合物非常重要,但是将两种金属离子集成于同一配位聚合物体系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尤其是分子尺度均匀的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制备是科研人员面临一大挑战。本论文基于配位化学中的软硬酸碱理论,选择同时具有化学“软”、“硬”配位基团的双活性配体作为有机构筑基元,成功实现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制备。两种金属离子在配位聚合物中均实现分子尺度均匀分布,因此双金属配位聚合物可作为双金属无机复合材料的理想前驱体。通过热解,实现从双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到具有催化活性的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转变,并对其催化活性进行研究。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以甲基丙烯酸根(MAA~-)为双活性有机配体实现Co(MAA)_2/Pd(Ⅱ)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纳米带的制备。通过去溶剂化作用对自组装过程进行控制,揭示配位聚合物纳米带的形成机理,发展了制备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的方法。并且以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纳米带为前驱体,制备了一维Pd/Co_3O_4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和磁分离性能。其次,通过对自组装过程的控制,对双金属配位聚合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调控,制备Zn(MAA)_2/Pd(Ⅱ)零维微球,一维纳米线,二维片层结构。重点对双金属配位聚合物微球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溶剂的组成和性质对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和形貌的影响。通过热解,实现了Pd/ZnO纳米复合微球的制备。由于其特殊的分级多孔结构,金属粒子的小尺寸和均匀分布,复合微球对化学还原对硝基苯酚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O641.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配位聚合物材料概述
        1.2.1 配位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分类
        1.2.2 配位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2.3 配位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
        1.2.4 配位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
        1.2.5 配位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
        1.2.6 配位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2.7 配位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遇到的挑战
    1.3 双金属配位聚合物概述
        1.3.1 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1.3.2 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的性能和应用
        1.3.3 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的研究现状
        1.3.4 双金属配位聚合物遇到的挑战
    1.4 配位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无机材料
        1.4.1 配位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多孔金属氧化物材料
        1.4.2 配位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多孔碳材料
        1.4.3 配位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核壳结构材料
        1.4.4 配位聚合物前驱体法制备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碳材料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内容和方法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Pd(Ⅱ)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纳米带的制备方法'>    2.2 Co(MAA)2/Pd(Ⅱ)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纳米带的制备方法
2·H2O配位聚合物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2.2.1 Co(MAA)2·H2O配位聚合物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2 配位聚合物纳米带的制备方法'>        2.2.2 Co(MAA)2 配位聚合物纳米带的制备方法
2/Pd(Ⅱ)配位聚合物和Pd/Co3O4纳米带的制备方法'>        2.2.3 Co(MAA)2/Pd(Ⅱ)配位聚合物和Pd/Co3O4纳米带的制备方法
2/Pd(Ⅱ)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2.3 Zn(MAA)2/Pd(Ⅱ)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2·H2O配位聚合物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2.3.1 Zn(MAA)2·H2O配位聚合物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2 配位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2.3.2 Zn(MAA)2 配位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2 配位聚合物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2.3.3 Zn(MAA)2 配位聚合物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2 配位聚合物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2.3.4 Zn(MAA)2 配位聚合物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2/Pd(Ⅱ)配位聚合物微球和Pd/ZnO微球的制备方法'>        2.3.5 Zn(MAA)2/Pd(Ⅱ)配位聚合物微球和Pd/ZnO微球的制备方法
3O4复合材料催化性能的测试'>    2.4 Pd/Co3O4复合材料催化性能的测试
    2.5 Pd/ZnO复合材料催化性能的测试
    2.6 表征测试手段及方法
        2.6.1 扫描电镜分析(SEM)
        2.6.2 透射电镜分析(TEM)
        2.6.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6.4 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
        2.6.5 X射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2.6.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2.6.7 超导量子干涉仪
        2.6.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2.6.9 原子力显微镜(AFM)
        2.6.10 比表面积测试(BET)
1HNMR)'>        2.6.11 液相核磁氢谱(1HNMR)
        2.6.12 热重分析(TGA)
        2.6.13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2/Pd(Ⅱ)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纳米带的制备及催化应用'>第3章 Co(MAA)2/Pd(Ⅱ)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纳米带的制备及催化应用
2·H2O配位聚合物前驱体的表征'>    3.1 Co (MAA)2·H2O配位聚合物前驱体的表征
2 配位聚合物纳米带的表征'>    3.2 Co(MAA)2 配位聚合物纳米带的表征
2 配位聚合物纳米带形貌结构表征'>        3.2.1 Co(MAA)2 配位聚合物纳米带形貌结构表征
2 配位聚合物纳米带分子结构表征'>        3.2.2 Co(MAA)2 配位聚合物纳米带分子结构表征
2/Pd(Ⅱ)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纳米带的制备'>    3.3 Co(MAA)2/Pd(Ⅱ)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纳米带的制备
2/Pd(Ⅱ)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纳米带的合成机理'>    3.4 Co(MAA)2/Pd(Ⅱ)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纳米带的合成机理
2/Pd(Ⅱ)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纳米带的表征'>    3.5 Co(MAA)2/Pd(Ⅱ)双金属配位聚合物纳米带的表征
2/Pd(Ⅱ)纳米带分子结构表征'>        3.5.1 Co(MAA)2/Pd(Ⅱ)纳米带分子结构表征
2/Pd(Ⅱ)纳米带形貌结构表征'>        3.5.2 Co(MAA)2/Pd(Ⅱ)纳米带形貌结构表征
3O4一维纳米复合材料表征'>    3.6 Pd/Co3O4一维纳米复合材料表征
3O4一维纳米复合材料表面形貌表征'>        3.6.1 Pd/Co3O4一维纳米复合材料表面形貌表征
3O4一维纳米复合材料结构表征'>        3.6.2 Pd/Co3O4一维纳米复合材料结构表征
3O4的催化性质'>    3.7 Pd/Co3O4的催化性质
    3.8 本章小结
2/Pd(Ⅱ)双金属配位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催化应用'>第4章 Zn(MAA)2/Pd(Ⅱ)双金属配位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催化应用
    4.1 去溶剂化方法的普适性
2/Ag(Ⅰ)配位聚合物纳米带和Ag/Co3O4纳米带的制备'>        4.1.1 Co(MAA)2/Ag(Ⅰ)配位聚合物纳米带和Ag/Co3O4纳米带的制备
2/Pd(Ⅱ)配位聚合物纳米带和Pd/ZnO纳米带的制备'>        4.1.2 Zn(MAA)2/Pd(Ⅱ)配位聚合物纳米带和Pd/ZnO纳米带的制备
2 配位聚合物的结构调控'>    4.2 Zn(MAA)2 配位聚合物的结构调控
2 配位聚合物微球的表征'>    4.3 Zn(MAA)2 配位聚合物微球的表征
2 配位聚合物微球形貌结构表征'>        4.3.1 Zn(MAA)2 配位聚合物微球形貌结构表征
2 配位聚合物微球分子结构表征'>        4.3.2 Zn(MAA)2 配位聚合物微球分子结构表征
2/Pd(Ⅱ)双金属配位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4.4 Zn(MAA)2/Pd(Ⅱ)双金属配位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
2/Pd(Ⅱ)双金属配位聚合物微球的表征'>    4.5 Zn(MAA)2/Pd(Ⅱ)双金属配位聚合物微球的表征
2/Pd(Ⅱ)微球形貌结构表征'>        4.5.1 Zn(MAA)2/Pd(Ⅱ)微球形貌结构表征
2/Pd(Ⅱ)微球分子结构表征'>        4.5.2 Zn(MAA)2/Pd(Ⅱ)微球分子结构表征
    4.6 Pd/ZnO纳米复合材料表征
        4.6.1 Pd/ZnO纳米复合材料形貌结构表征
        4.6.2 Pd/ZnO纳米复合材料结构表征
    4.7 Pd/ZnO复合材料催化性质表征
    4.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C.N.肯尼;游安基;;配位聚合物[J];化学通报;1961年07期

2 张琳萍,侯红卫,樊耀亭,程凤宏;配位聚合物[J];无机化学学报;2000年01期

3 高锋,唐洁渊,林晓红;褐藻酸镨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质[J];稀土;2000年04期

4 高锋,唐洁渊,林晓红;聚丙烯酰胺镨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5 张鸿云,雷静,吴庆安,张郁松,陈佩琨,程文强,张晓霞;设计和组装一组新型配位聚合物[J];化学世界;2001年03期

6 朱龙观;;三维大孔道配位聚合物创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2年05期

7 张峻,张旭东,肖博,刘亚茹;两个新的镍和铜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年03期

8 黄美荣,李新贵,华轶敏,张炜;液晶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J];高分子通报;2004年01期

9 孙长艳,郑向军,金林培;微孔镧系配位聚合物[J];中国稀土学报;2004年01期

10 李胜利,吴杰颖,马文,田玉鹏;配位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名莉;金属—有机膦酸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修饰及催化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孙延春;芳香多羧酸功能配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3 刘波;吡啶羧酸微孔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4 张丽娜;基于二元芳香羧酸的稀土配位聚合物的构筑及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杨小乐;基于羧酸或吡啶羧酸类配体的过渡/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光学性质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6 庞凌燕;含刚性三苯基四羧酸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性质及其作为荧光探针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7 吴威平;氮杂环羧酸配体配位聚合物的构筑、结构与性质表征[D];西北大学;2015年

8 孟高祥;基于四氮唑配体的d~(10)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表征与性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黄婉云;基于刚/柔性的两极多齿配体的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10 骆昱晖;新型晶态配位聚合物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喻荣;萘二酸、吡嗪与过渡金属锰、铜、锌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杨晓刚;硫代联吡啶和V型四酸构筑的系列配位聚合物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延安大学;2009年

3 刘子生;功能配位聚合物的脲热合成、结构与表征[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常思远;基于多羧酸配体与多氮杂环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王瑞莹;磁性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环境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国楠;基于V型芳香羧酸配体和氮杂环羧酸配体构筑的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肖书林;新型含氮/氧多齿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8 姚慧萌;由羧酸类配体和稀土、过渡金属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周云志;金属有机骨架多孔材料的调控及其性能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10 郝苗;基于刚性羧酸配体的d~(10)金属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73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873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d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