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

基于荧光光谱研究茶叶的品质检测和神经保护功能

发布时间:2020-12-23 13:06
  茶,作为起源于中国的传统饮料,因其独特的风味和健康功效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在茶产业中,由于其产地气候和地形的差异,以及茶树品种的多样性、茶叶加工方式的不同,使得茶叶的种类繁多,给茶叶品质的检测和鉴定增加了困难。目前,市场上的茶叶鉴定主要依靠专业人员的茶叶审评,但是人工审评往往依靠经验的积累,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所以,针对茶叶品质的研究和建立一种快速鉴别茶叶级别的方法势在必行。此外,饮茶因对神经具有保护被广为推崇,但是其中的作用机制并不明朗。对此,在当前的研究基础上,本实验借助荧光光谱技术,分别研究了茶的品质检测和茶对神经的保护机制。本实验以46种茶叶为研究对象,对其茶汤进行三维荧光检测。并且通过研究19种茶中常见化合物的三维检测图谱,分析茶三维荧光组分的归属,完善茶的三维荧光指纹图谱,并且确定了儿茶素类、生物碱类等化合物在荧光光谱中的位置和荧光特征峰。利用牛血清白蛋白可以与儿茶素特异性结合并且产生荧光淬灭的特性,让该蛋白与8个不同级别滇红进行荧光实验,对其实验结果进行处理。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进行不同等级的滇红同组分类趋势分析,建立快速区分不...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荧光光谱研究茶叶的品质检测和神经保护功能


六大茶及六大茶的茶汤Fig.1-1sixmajorprocessingtypesofteaandteasoups

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咖啡碱


被运用到诸多检测领域。荧光分析过程中有两个最常见的干燥因素:瑞利散射和拉曼散射。瑞利散射是指发射和激发波长相同的辐射,本质上是因为激发态的电子能量在没有损失的条件下又瞬间回到了基态。而拉曼散射则是因为释放了多余的能量而产生了波长稍短于激发光波长的辐射。荧光光谱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等类型,其中激发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是最重要、最常用的检测类型。(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上的应用三维荧光光谱是近些年来重点研究的新型光谱指纹技术。相对于常见的二维谱图,三维荧光光谱的光谱信息更多,表现更为明显、直观。而且由于多了一个坐标轴,三维荧光可以揭示荧光强度随发射波长和激发波长两个变量的变化关系,因此该荧光光谱又被称为全扫描荧光光谱、激发-发射矩阵。

三维荧光光谱,黄酒,白酒,单体物质


图 1-3 梦之蓝的三维荧光光谱Fig. 1-3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Meng zhi lan在白酒研究上,陈国庆等人建立了基于荧光光谱统计特征参量的白酒鉴别方法:总结酯类单体物质的荧光特性,通过荧光实验获得 6 种主要酯类单体物质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酯类单体物质荧光特征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得到相应的荧光特征峰和特征值,并且获得了五粮液、洋河蓝色经典(图 1-3 所示)、古井贡八年原浆酒、郎酒、西凤酒共 5 种白酒的三维荧光指纹图谱,运用统计特征参数分析法实现了白酒分类鉴别[18-20]。在黄酒研究上,刘周忆等人运用三维荧光分析方法给出了绍兴加饭系列黄酒整体和细部的荧光比较分析,得出三种陈年黄酒的特征峰,为黄酒的特征标识、品牌鉴定、年代鉴别、黄酒食用安全等研究提供了参考[21]。针对食用油的高温煎炸变化,贾艳华等人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法和红外吸收光谱法对经过高温煎炸的几种食用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比较营养物质(如维生素 E)的变化建立了检测食用油检测的方法[22]。(三)荧光淬灭技术在食品检测上的应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气相色谱技术的普洱熟茶7572挥发性物质指纹图谱建立及应用[J]. 宁井铭,张正竹,宛晓春.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6(10)
[2]基于三维荧光光谱测定芝麻香型白酒的年份[J]. 奚留华,陈国庆,朱焯炜,吴亚敏,马超群,赵金辰,杜家蒙,顾颂,张笑河.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6(12)
[3]茶叶活性成分对阿尔茨海默症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J]. 高雄,陈忠正,张媛媛,林晓蓉,李斌.  现代食品科技. 2015(12)
[4]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质量安全领域的应用[J]. 李露青,张正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5(05)
[5]分子对接软件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J]. 赵晨,夏春光,于敏,潘月,王辂.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5(03)
[6]基于HPLC技术的普洱生茶指纹图谱[J]. 宁井铭,颜玲,宛晓春,张正竹.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5(02)
[7]茶叶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学作用[J]. 吕娜.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21)
[8]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研究[J]. 王静,王淼.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4(02)
[9]分子对接方法应用与发展[J]. 吴坚,薛晓燕,王丽芳,郭小华,肖林林.  亚太传统医药. 2013(12)
[10]血蓝蛋白提取、纯化、结构表征技术研究进展[J]. 金雅芳,张意锋,邓云,岳进,钱炳俊,王丹凤,赵艳云.  食品与药品. 2013(06)

博士论文
[1]光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 郭沫然.长春理工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六安瓜片中黄酮及其糖苷类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活性研究[D]. 柏无瑕.安徽农业大学 2017
[2]不同茶树品种绿茶饮料的理化特性分析及沉淀因子互作机理探究[D]. 王杰.西南大学 2017
[3]中药成分丁香酸、芥子酸和儿茶素的荧光性质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 张宁.河北师范大学 2013
[4]若干种白酒及白酒单体物质的荧光指纹图谱研究[D]. 郑磊.江南大学 2011
[5]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小分子—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D]. 赵琦.江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33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933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4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