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氧桥连镝单分子磁体及磁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9 05:43
自从2003年第一例稀土单分子磁体报道以来,由于稀土离子具有明显的轨道角动量和旋轨耦合作用结合配位场的作用使其表现出显著的磁各向异性,成为构筑单分子磁体的理想选择。此后关于稀土单分子磁体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的涌现出来,但是目前人们对分子磁弛豫的理论理解似乎还跟不上如此飞快的速度。人们在获得一些具有显著各向异性体系的同时也试图建立单分子磁性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联,并且归纳出了一些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总结。然而这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构筑更多的有助于阐明和理解弛豫的来源并掌握和建立磁构关系的研究平台,为获得高反转能垒和磁滞温度的分子磁性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的方法。简单易修饰的酚氧桥连双核稀土单分子磁体体系,提供这样一个理想的平台。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控局域对称性和配位环境对分子磁各向异性进行微调,清楚地观察到各向异性的微调对自旋中心动态磁弛豫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使用桥连配体传递磁交换相互作用,可以对体系的整体磁各向异性起到优化作用并可以深入地研究磁相互作用对分子磁体的影响。本文选取三类酚氧桥连配体,8–羟基喹啉、邻苯二胺缩水杨醛希夫碱和简单易修饰的2,6–二甲氧基苯酚类化合物,与辅助配体...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2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单分子磁体(SMM)简介
1.3 稀土单分子磁体简介
1.3.1 镧系金属离子的磁学性质
1.3.2 慢磁弛豫动力学
1.3.3 现代SMMs测试方法及理论计算
1.4 稀土单离子磁体(SIM)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单离子磁各向异性
1.4.2 典型的Ln–SIM体系
1.5 双核Ln–SMMs国内外研究进展
1.5.1 磁耦合相互作用
1.5.2 多层酞菁SMMs
1.5.3 β–二酮双核Ln–SMMs
1.5.4 自由基桥双核Ln–SMMs
1.5.5 有机金属多层Ln–SMMs
1.5.6 氧桥连双核Ln–SMMs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与测试仪器及方法
2.1.1 实验试剂
2.1.2 仪器及型号
2.1.3 测试方法
2.2 氯化稀土盐的合成
2.3 β–二酮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3·H2O的合成"> 2.3.1 乙酰丙酮镝Dy(acac)3·H2O的合成
3·H2O的合成"> 2.3.2 二苯甲酰甲烷镝Dy(DBM)3·H2O的合成
3·H2O的合成"> 2.3.3 苯甲酰基三氟丙酮镝Dy(BTFA)3·H2O的合成
3·H2O的合成"> 2.3.4 六氟乙酰丙酮镝Dy(hfac)3·H2O的合成
2.4 喹啉类配合物的合成
2.4.1 2?甲基?8?羟基喹啉双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2.4.2 8?羟基喹啉s?4f双核稀土配合物Ln?M?Ln的合成
2.5 邻苯二胺缩水杨醛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2.5.1 邻苯二胺缩水杨醛的合成
2.5.2 邻苯二胺缩水杨醛双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2.6 2,6?二甲氧基苯酚及其衍生物的双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2.6.1 2,6?二甲氧基苯酚与卤化稀土双核配合物的合成
2.6.2 2,6?二甲氧基苯酚与 β?二酮双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2.6.3 2,6?二甲氧基?4?甲基苯酚双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2.6.4 丁香醛双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2.6.5 丁香酸甲酯双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第3章 8?羟基喹啉类双核稀土单分子磁体
3.1 引言
3.2 2?甲基?8?羟基喹啉双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3.2.1 配合物 1?4 的合成
3.2.2 配合物 1?4 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3.2.3 配合物 1?4 的分子结构描述
3.2.4 配合物 1?4 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3.2.5 配合物2的热失重分析
3.3 8?羟基喹啉s?4f双核稀土配合物Ln?M?Ln的合成与表征
3.3.1 配合物 5?8 的合成
3.3.2 配合物 5?8 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3.3.3 配合物 5?8 的分子结构描述
3.3.4 配合物 5?8 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3.3.5 配合物 5?8 的热失重分析
3.4 配合物 1?4 分子磁性及磁构关系的研究
3.5 配合物 5?8 分子磁性及磁构关系的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邻苯二胺缩水杨醛双核稀土单分子磁体
4.1 引言
4.2 配合物 9?13 的合成与表征
4.2.1 配合物 9?13 的合成
4.2.2 配体及配合物 9?13 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4.2.3 配合物 9?13 的分子结构描述
4.2.4 配合物 9?13 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4.2.5 配合物 9?13 的热失重分析
4.3 配合物 9?13 的分子磁性研究
4.3.1 配合物 9?10 的分子磁性研究
4.3.2 配合物 11?13 的分子磁性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2,6?二甲氧基苯酚及其衍生物双核稀土单分子磁体
5.1 引言
5.2 配合物 14?30 的合成与表征
5.2.1 配合物 14?30 的合成
5.2.2 配合物 14?30 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5.2.3 配合物 14?30 的分子结构描述
5.2.4 配合物 14?30 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5.2.5 配合物 17, 20?21, de20, 24?25, 27 的热失重分析
5.3 配合物 14?30 的分子磁性研究
5.3.1 配合物 14?19 的分子磁性研究
5.3.2 配合物 20?23 的分子磁性研究
5.3.3 配合物 24?30 的分子磁性研究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2966079
【文章来源】: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2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单分子磁体(SMM)简介
1.3 稀土单分子磁体简介
1.3.1 镧系金属离子的磁学性质
1.3.2 慢磁弛豫动力学
1.3.3 现代SMMs测试方法及理论计算
1.4 稀土单离子磁体(SIM)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单离子磁各向异性
1.4.2 典型的Ln–SIM体系
1.5 双核Ln–SMMs国内外研究进展
1.5.1 磁耦合相互作用
1.5.2 多层酞菁SMMs
1.5.3 β–二酮双核Ln–SMMs
1.5.4 自由基桥双核Ln–SMMs
1.5.5 有机金属多层Ln–SMMs
1.5.6 氧桥连双核Ln–SMMs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与测试仪器及方法
2.1.1 实验试剂
2.1.2 仪器及型号
2.1.3 测试方法
2.2 氯化稀土盐的合成
2.3 β–二酮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3·H2O的合成"> 2.3.1 乙酰丙酮镝Dy(acac)3·H2O的合成
3·H2O的合成"> 2.3.2 二苯甲酰甲烷镝Dy(DBM)3·H2O的合成
3·H2O的合成"> 2.3.3 苯甲酰基三氟丙酮镝Dy(BTFA)3·H2O的合成
3·H2O的合成"> 2.3.4 六氟乙酰丙酮镝Dy(hfac)3·H2O的合成
2.4 喹啉类配合物的合成
2.4.1 2?甲基?8?羟基喹啉双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2.4.2 8?羟基喹啉s?4f双核稀土配合物Ln?M?Ln的合成
2.5 邻苯二胺缩水杨醛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2.5.1 邻苯二胺缩水杨醛的合成
2.5.2 邻苯二胺缩水杨醛双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2.6 2,6?二甲氧基苯酚及其衍生物的双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2.6.1 2,6?二甲氧基苯酚与卤化稀土双核配合物的合成
2.6.2 2,6?二甲氧基苯酚与 β?二酮双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2.6.3 2,6?二甲氧基?4?甲基苯酚双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2.6.4 丁香醛双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2.6.5 丁香酸甲酯双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第3章 8?羟基喹啉类双核稀土单分子磁体
3.1 引言
3.2 2?甲基?8?羟基喹啉双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3.2.1 配合物 1?4 的合成
3.2.2 配合物 1?4 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3.2.3 配合物 1?4 的分子结构描述
3.2.4 配合物 1?4 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3.2.5 配合物2的热失重分析
3.3 8?羟基喹啉s?4f双核稀土配合物Ln?M?Ln的合成与表征
3.3.1 配合物 5?8 的合成
3.3.2 配合物 5?8 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3.3.3 配合物 5?8 的分子结构描述
3.3.4 配合物 5?8 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3.3.5 配合物 5?8 的热失重分析
3.4 配合物 1?4 分子磁性及磁构关系的研究
3.5 配合物 5?8 分子磁性及磁构关系的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邻苯二胺缩水杨醛双核稀土单分子磁体
4.1 引言
4.2 配合物 9?13 的合成与表征
4.2.1 配合物 9?13 的合成
4.2.2 配体及配合物 9?13 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4.2.3 配合物 9?13 的分子结构描述
4.2.4 配合物 9?13 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4.2.5 配合物 9?13 的热失重分析
4.3 配合物 9?13 的分子磁性研究
4.3.1 配合物 9?10 的分子磁性研究
4.3.2 配合物 11?13 的分子磁性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2,6?二甲氧基苯酚及其衍生物双核稀土单分子磁体
5.1 引言
5.2 配合物 14?30 的合成与表征
5.2.1 配合物 14?30 的合成
5.2.2 配合物 14?30 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5.2.3 配合物 14?30 的分子结构描述
5.2.4 配合物 14?30 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5.2.5 配合物 17, 20?21, de20, 24?25, 27 的热失重分析
5.3 配合物 14?30 的分子磁性研究
5.3.1 配合物 14?19 的分子磁性研究
5.3.2 配合物 20?23 的分子磁性研究
5.3.3 配合物 24?30 的分子磁性研究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2966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2966079.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