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虾壳、壳聚糖合成碳点及其发光性能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1-03-21 07:44
众所周知,壳聚糖是从甲壳类动物的壳中提取,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步骤繁杂。因此,本文分别以常见的废弃物虾壳和壳聚糖为原料,利用水热法合成具有蓝色荧光的碳点。通过粒径分布,荧光量子产率,抗光漂白能力,pH稳定性等方面对合成的两种碳点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结果表明直接利用废弃物虾壳合成的碳点与化学原料壳聚糖合成的碳点相比具有更优的光学性能。
【文章来源】:广东化工. 2020,47(07)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虾壳碳点在不同反应时间下的荧光量子产率
3.2 碳点光学性能的表征首先要研究了虾壳碳点的光学性质,我们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碳点进行了光学性能的研究。如图2 A所示,在碳点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红色线),在270 nm处有一个明显的吸收峰,这是由于C=C键的π-π*的电子跃迁和C=O键n-π*的电子跃迁所引起的紫外可见吸收[7]。碳点溶液的荧光最佳激发波长在340 nm处,在波长为340 nm的激发下,碳点溶液在420 nm处呈现出最佳发射。在图2 B中,我们改变了碳点溶液的激发波长,不仅碳点的荧光发射强度发生了改变,而且随着激发波长从310 nm增加至390 nm,碳点溶液的发射峰也随之移动。当激发波长为340 nm时,碳点溶液的荧光最强,发射峰位置为420 nm。因此我们所制备的碳点最佳激发波长为340 nm,最佳发射波长为420 nm。这一现象符合碳点特有的激发波长依赖性,从而证明所制备的虾壳碳点是成功的。
接下来我们有利用场发射透射电镜对两种碳点的形貌进行了对比,结果如图4所示。无论是虾壳还是壳聚糖合成的碳点在水中都展现出良好的分散性,且尺寸比较均匀,平均粒径均在5~10nm之间。因此综合以上结果,在结构和形貌方面,虾壳碳点和壳聚糖碳点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这两种碳点均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分散性良好。图4 碳点的透射电镜图。虾壳碳点(A);壳聚糖碳点(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羟烷基壳聚糖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 郭伟,蔡照胜,许琦. 化学通报. 2019(04)
[2]壳聚糖碳点的水热法制备及其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研究[J]. 汪雪琴,洪碧云,杨旋,梁倩,黄彪,唐丽荣. 发光学报. 2019(03)
[3]南美白对虾虾头、虾壳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J]. 张祥刚,周爱梅,林晓霞,陈永泉,杨公明. 现代食品科技. 2009(03)
本文编号:3092492
【文章来源】:广东化工. 2020,47(07)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虾壳碳点在不同反应时间下的荧光量子产率
3.2 碳点光学性能的表征首先要研究了虾壳碳点的光学性质,我们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碳点进行了光学性能的研究。如图2 A所示,在碳点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红色线),在270 nm处有一个明显的吸收峰,这是由于C=C键的π-π*的电子跃迁和C=O键n-π*的电子跃迁所引起的紫外可见吸收[7]。碳点溶液的荧光最佳激发波长在340 nm处,在波长为340 nm的激发下,碳点溶液在420 nm处呈现出最佳发射。在图2 B中,我们改变了碳点溶液的激发波长,不仅碳点的荧光发射强度发生了改变,而且随着激发波长从310 nm增加至390 nm,碳点溶液的发射峰也随之移动。当激发波长为340 nm时,碳点溶液的荧光最强,发射峰位置为420 nm。因此我们所制备的碳点最佳激发波长为340 nm,最佳发射波长为420 nm。这一现象符合碳点特有的激发波长依赖性,从而证明所制备的虾壳碳点是成功的。
接下来我们有利用场发射透射电镜对两种碳点的形貌进行了对比,结果如图4所示。无论是虾壳还是壳聚糖合成的碳点在水中都展现出良好的分散性,且尺寸比较均匀,平均粒径均在5~10nm之间。因此综合以上结果,在结构和形貌方面,虾壳碳点和壳聚糖碳点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这两种碳点均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分散性良好。图4 碳点的透射电镜图。虾壳碳点(A);壳聚糖碳点(B)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羟烷基壳聚糖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 郭伟,蔡照胜,许琦. 化学通报. 2019(04)
[2]壳聚糖碳点的水热法制备及其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研究[J]. 汪雪琴,洪碧云,杨旋,梁倩,黄彪,唐丽荣. 发光学报. 2019(03)
[3]南美白对虾虾头、虾壳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J]. 张祥刚,周爱梅,林晓霞,陈永泉,杨公明. 现代食品科技. 2009(03)
本文编号:3092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092492.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