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由铁/铜催化下饱和环胺的C(sp 3 )-H键官能团化合成氮(氧)杂环化合物
发布时间:2021-04-19 20:33
氮(氧)杂环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因具有丰富的反应性和显著的生物活性而在有机合成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研究并发展合成氮(氧)杂环化合物的简捷、高效新方法是有机合成化学的研究热点。另一方面,惰性C(sp3)–H键的直接官能团化因具有无需对底物进行预活化和原子经济性高等优点,已逐渐成为现代有机合成的常用策略和手段之一。基于以上背景,本论文研究了廉价金属催化下饱和环胺和2-氧代-2-芳基乙酸的串联反应,并利用这些反应高效合成了呋喃酮并含氮杂环和酰基取代含氮杂环类化合物。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部分:研究并发现了一种经由铁盐催化下饱和环胺与2-氧代-2-芳基乙酸的串联环化反应合成呋喃酮并含氮杂环类化合物的新方法。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生成的可能机理是饱和环胺首先进行C(sp3)–H脱氢生成环状烯胺中间体,该中间体再与2-氧代-2-芳基乙酸发生亲核加成及分子内缩合,生成目标产物。与文献方法相比,这一新的合成方法具有原料易得、效率高和原子经济性好等优势。第二部分:研究并建立了一种经由铜催化下饱和环胺与2-氧代-2-芳基...
【文章来源】: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铁催化下呋喃酮并含氮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研究
1.1 研究背景
1.1.1 含氮杂环和呋喃酮类化合物的重要性
3)–H键官能团化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1.2 C(SP3)–H键官能团化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1.3 呋喃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1.1.4 课题的提出
1.2 实验部分
1.2.1 原料的制备
1.2.2 5H-呋喃-2-酮并氮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
1.2.3 结果与讨论
1.2.4 产物的结构表征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铜催化下酰基含氮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研究
2.1 研究背景
2.1.1 酰基含氮杂环类化合物的重要性及研究进展
2.1.2 Α-羰基羧酸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1.3 课题的提出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的制备
2.2.2 酰基含氮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
2.2.3 结果与讨论
2.2.4 产物结构表征
2.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测试仪器及使用条件
实验试剂一览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含氮杂环骨架在药物中的分布[J]. 汪星宇,黄莉,梁洪,陈建,李俊龙,刘悦.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17(02)
[2]添加份暴露法和毒理学关注阈值法联合应用于食品用香料的风险评估[J]. 周昇昇,李磊,李杉,徐冰,高慧艳,张书芳,张丁. 毒理学杂志. 2016(05)
[3]苯并二呋喃酮染料分子环间作用能研究[J]. 展义臻,王炜. 国际纺织导报. 2016(06)
[4]干细胞动员药普乐沙福[J]. 张素香,白秋江,雷兵团. 中国药师. 2009(12)
[5]纳米结构聚吡咯构建的生物传感器[J]. 廖耀祖,黄美荣,李新贵. 分析化学. 2009(02)
[6]杂环类分散染料近年来的发展[J]. 朱坚,贾建洪,高建荣. 化工时刊. 2006(02)
本文编号:3148262
【文章来源】: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铁催化下呋喃酮并含氮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研究
1.1 研究背景
1.1.1 含氮杂环和呋喃酮类化合物的重要性
3)–H键官能团化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1.2 C(SP3)–H键官能团化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1.3 呋喃酮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1.1.4 课题的提出
1.2 实验部分
1.2.1 原料的制备
1.2.2 5H-呋喃-2-酮并氮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
1.2.3 结果与讨论
1.2.4 产物的结构表征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铜催化下酰基含氮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研究
2.1 研究背景
2.1.1 酰基含氮杂环类化合物的重要性及研究进展
2.1.2 Α-羰基羧酸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1.3 课题的提出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的制备
2.2.2 酰基含氮杂环类化合物的合成
2.2.3 结果与讨论
2.2.4 产物结构表征
2.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测试仪器及使用条件
实验试剂一览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含氮杂环骨架在药物中的分布[J]. 汪星宇,黄莉,梁洪,陈建,李俊龙,刘悦.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17(02)
[2]添加份暴露法和毒理学关注阈值法联合应用于食品用香料的风险评估[J]. 周昇昇,李磊,李杉,徐冰,高慧艳,张书芳,张丁. 毒理学杂志. 2016(05)
[3]苯并二呋喃酮染料分子环间作用能研究[J]. 展义臻,王炜. 国际纺织导报. 2016(06)
[4]干细胞动员药普乐沙福[J]. 张素香,白秋江,雷兵团. 中国药师. 2009(12)
[5]纳米结构聚吡咯构建的生物传感器[J]. 廖耀祖,黄美荣,李新贵. 分析化学. 2009(02)
[6]杂环类分散染料近年来的发展[J]. 朱坚,贾建洪,高建荣. 化工时刊. 2006(02)
本文编号:31482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xue/3148262.html
教材专著